刘悦伦出席记者节座谈会 表态为媒体采访开通畅通渠道 分享对未来的五大定位构想
文/广州日报记者邓柱峰 通讯员曾雅君
上周末,在第十六个记者节来临之际,市委书记刘悦伦与市内外主流媒体驻佛山负责人进行了一场座谈会,除表达对在佛山从事新闻工作的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问候外,他还向各媒体详细地介绍了佛山“十三五”的发展定位和思考。
刘悦伦表示,下一个五年,佛山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发展,需要在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区域发展、生态文明以及改革创新5大方面进行重新定位。
赞媒体是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刘悦伦赞扬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所在的媒体是推动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你们的记者团队都很有活力、很有思想、很有创造性,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有一颗爱佛山的心,能紧扣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深入报道佛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他特别提到今年以来,在佛山举行的几场重大活动——首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建设工作现场会暨首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等,“每一项重大活动都留下了你们忙碌的身影,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凝聚着你们辛勤的汗水。”
刘悦伦表示,佛山历来十分重视与媒体的合作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政媒关系,不仅可以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同时也对密切干群关系和建构政府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同时表态,市委、市政府会不断提升服务媒体的能力和水平,不断为媒体采访报道、开展工作提供畅通的渠道、良好的条件。
为佛山“十三五”找准定位
座谈会上,刘悦伦谈起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佛山是中央和省关注的一个重镇,“中国制造2025”如果率先从佛山走出去,佛山的实体经济能够率先在中国走出去,对全国下一步“十三五”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示范作用。“站在全国、全省看佛山,我们应该走怎么样的一条发展路径,我认为,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随后,刘悦伦与大家分享了他心目中的佛山定位。
新定位
大势力
1
气势
产业发展
定位争取进入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广东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珠西装备制造业龙头城市
“我市制造业的份额在全国排第五位,2014年是1.88万亿元,今年可以达到2万亿元,如果通过进一步努力,‘十三五’期间达到3万亿元,我们能不能进入中国制造业的一线城市?佛山民营企业总量大,2014年在全市1.88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民营经济占了69.6%,民营工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9.8%,已经是广东民营经济的第一大市。”他说。
另外,佛山占珠西装备制造业的一半份额,去年珠西装备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000亿元左右,佛山为5168.3亿元。而且今年在珠海举办的首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佛山签约项目92个,投资总额超过600亿元,占签约总量的40%多。
2
地势
结构调整
定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典范城市、创新驱动先锋城市、产业金融中心城市、制造业服务化领头城市
“佛山是传统产业为主的城市,传统产业占制造业总产值的75%。我们近年来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着力推进存量优化,促进传统产业继续做强做大;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增量优质,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千亿元的传统产业仍然占大头,我们必须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佛山技术改造投入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一位。这是因为我们传统产业占大头,传统产业都需要通过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机器换人、智能化、“互联网+”等进行提升。
金融方面,发展创投私募、天使基金、上市融资租赁等,就是围绕着制造业来做金融。再一个就是制造业服务化的领头城市,制造业服务化今后会是一大趋势,这也是一种互联网思维。现在很多互联网的巨头愿意跟佛山的制造业合作。
3
阵势
区域发展
定位区域一体化发展重要节点城市
刘悦伦说,佛山要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泛珠,乃至“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
“比如说最近热门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我们本身就是一个节点,我们在三省区中率先提出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依托泛珠区域合作平台,推进港澳及珠三角金融、物流、科技、专业服务等资源向粤西北及桂黔地区流动,进一步深化泛珠区域经济合作,力争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平台’即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平台,‘两个空间’即珠三角辐射大西南的前沿阵地和大西南融入珠三角的桥头堡。”
4
守势
生态文明
定位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城市
刘悦伦表示,今年5月份,佛山空气质量首次进入全国前10名,排名第9位,是有史以来第一次;6月份,佛山空气质量100%优良,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广佛交界水环境整治问题被省挂牌督办两年,6月份终于摘牌了,这是历史性的突破;8月底,佛山还成功摘掉“重酸雨区”的帽子,这也是历史性的突破。另外,最近省里进行了一次测评,佛山市民的环境满意度在全省居第3位。
“这给我们增强了信心,现在佛山的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虽然不能说很好,但自己跟自己比是有很大进步。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十三五’努力,通过小锅炉的淘汰,通过淘汰黄标车,打击黑烟车,通过整治河流等,争取做生态环境修复的示范城市。”刘悦伦坦言。
5
变势
改革创新
定位体制机制改革前沿城市
“佛山的发展源于依靠改革带来的动力。近年来我们在审核改革方面走在前面,包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立政府权责清单,包括行政职权清单、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审批清单、监管清单,以及投资便利化、一门式改革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如今,佛山提出,要打造“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自贸区的政策无非就三大块。一是投资便利化,包括一门式改革等,我们可以大胆创新。二是贸易便利化,希望把跨境电商试点延伸到佛山。三是金融创新的政策。我们提出打造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既包括延伸,也包括有些自贸区中没有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大胆创新。”
刘悦伦说,中央在农村改革方面提出要两委跟集体经济组织分开,这个发端于南海,“所以我们继续要做体制、机制改革的前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