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蒙山费县农村大集上,靠近大集北进出口处,有二位看上去年龄大约在70多岁修鞋的大姨,每逢农历的三、八是费县大集,这二位大姨每个月要赶六个大集,在此处设摊修鞋。
由于二位大姨修鞋技术好,价格也公道,大凡鞋有破损、开胶、断底等毛病需要修补的,人们大都找二位大姨修。
和二位大姨聊起了修鞋收入情况,大姨泯了泯嘴,笑着说,收入还可以。
当聊到修鞋这个行业的前景时,靠近北边的那个大姨说,修鞋的生意愖忧。一是现在的年青人追求时尚的生活,穿戴都比较讲究,鞋子坏了很少有人拿来修补的,大凡鞋子坏了一点点,他们情愿扔了也不会来修的。
这个大姨感叹到,修鞋这个行当是个技术活。虽说收入还可以,但好汉子不愿干,赖汉子又干不了,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接触这样的活计。
紧捱这个修鞋摊位的那个大姨说,修鞋这个技术可能要失传了。
我在想,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穿戴新的东西,但现在的老年人还是比较怀旧的。大凡坏了的东西,只要能修旧利废的,他们不会轻易的丢弃的,他们会尽量的修复再用。我想,消费者只要有意愿需求的,市场的大门不会被堵死的。
但愿我这不是杞人忧天。真的,真的希望象修鞋这门技术一样,不能也不可以失传的。
壹点号 东郭先生~郭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