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都实业集团创办人及董事长、武夷山旅游股份副董事长、紫金矿业董事、云南白药联席董事长...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陈发树的各种身份。但最近,他又有了新动作,开始养猪啦~
“二师兄”身价暴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表态,对于以环保名义擅自搞“无猪市、无猪县”的,要坚决予以纠正。3月初,陈发树再次赴曲靖深入沟通德和公司入驻宣威落地建设项目,斥巨资布局“二师兄”全产业链。
近日,陈发树第二次到访曲靖,和曲靖市政府一二把手进行深入沟通。曲靖日报发文称,曲靖市将高效率做好德和公司入驻宣威落地建设的综合协调、全程服务和后续服务等工作,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投产达效。
陈发树和德和公司有什么关系呢?
“德和”屡次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名牌产品,2011年,公司被中国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2013年,新华都入驻,控股德和罐头厂;2016年,新华都全资入股德和,全面介入经营管理。截止2019年9月,陈发树和新华都分别持有昆明德和罐头52.5%和31%的股权,陈发树成为德和罐头实际控制人。
来源:滇峰汇
德和罐头在老昆明心中是一个抹不去的记忆,跟云南白药一样,都是名副其实的云南百年老字号品牌。如今,陈发树左手云南白药,右手德和罐头。别看德和罐头不如云南白药名气大,但凡去到昆明南屏步行街,你会发现,在云南白药店的旁边就有一个德和罐头的旗舰店,“两兄弟”其实已经难分开了。
德和罐头厂自陈发树入主以来,经营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公司不仅加强商超出货力度,而且开启了德和专卖店,并积极拓展礼品特供业务,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再度焕发活力。
资料显示,公司2017年度总资产3.89亿元,净资产2.8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65亿元,净利润0.266亿元;2018年度总资产3.91亿元,净资产2.7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70亿元,净利润0.374亿元;2019年1-9月,公司总资产3.84亿元,净资产2.7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6亿元,净利润0.297亿元。
近年来,“二师兄”身价暴涨,作为昆明德和罐头的重要原料之一,猪肉价的高涨严重影响到德和的生产经营。同时,目前位于昆明五华区龙泉路的旧厂也约束了德和的进一步发展,陈发树必须谋变。
对于新厂选址搬迁,陈发树考察了弥勒、曲靖等不少地方,相关地方政府也给出很多优惠条件,包括德和所在地五华区政府也提供更好条件进行挽留,但陈发树对曲靖宣威“情有独钟”。
2019年10月14日至15日,德和董事长陈焱辉、总经理钱金莲等到曲靖宣威等地考察。半个月之后,陈发树、陈焱辉和云南白药董事长王明辉再次到曲靖考察交流,受到曲靖市委书记和市长接待,已有初步意向。
2020年3月,戴着口罩的陈发树、王明辉、陈焱辉等又一次造访曲靖,这次基本敲定。在和曲靖市领导交流时,陈发树明确表示,曲靖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昆明德和罐头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希望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把德和罐头项目做大做强。
曲靖宣威是昆明德和罐头的发源地,猪肉等原料供应充足,陈发树选此地落子想下一盘大棋,他计划以此为契机投资新建一个肉类产业链项目。据曲靖市工信局透露信息,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2020年投资2亿元,布局养殖、屠宰、冷链、生鲜等业务板块。二期是在一期项目顺利建设投产的基础上扩大产能,具体目标是,养殖规模达到10万头、屠宰规模达到100万头,深加工产能达到40吨/天,并新建生物提取研发中心。
项目一期的具体情况是,养殖板块投资7000万元,建设2000头种猪、10000头育肥猪示范养殖场;屠宰、分割板块投资4000万元,建设年屠宰50万头规模的工厂,保障德和罐头、火腿、生鲜的原材料供应;深加工板块投资5000万元,新建宣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午餐肉和腌腊制品;冷链物流板块投资2000万元,打造德和冷链物流配送网络;火腿板块投资2000万元,按照年产能10万条,建设火腿工厂。
从这个初步的规划看,陈发树心中的德和不仅仅只有罐头,是“二师兄”的全产业链。
其实,早在2019年,陈发树就开始试验德和鲜猪肉专卖店了,目前该专卖店在昆明共开4店,专卖德和品牌黑猪鲜肉。如果曲靖的养猪大本营快速建起来,德和罐头恐怕真要成为风口上的那头“猪”了。
3月1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就生猪生产、猪肉供应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农经司副司长邱天朝指出,对于以环保名义擅自搞“无猪市、无猪县”的,要坚决予以纠正。
此前,不期而至的非洲猪瘟疫情,与我国调整生猪养殖产业区域布局,加强环保规范的时间窗口正好“撞”在了一起。面对这种情况,个别地方的主政者,却并不具备理性、灵活的应急应变能力,只会生硬、僵化地理解国家环保政策,采取了“无猪市”“无猪县”这种“一刀切”式的简单粗暴的措施。这不仅无情切断了大量生猪养殖从业者的生计来源,还致使国内猪肉供应进一步失衡。对于这种荒唐的政策,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并对其背后的施政逻辑加以纠偏,势必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这一表态对于生猪养殖从业者来说,相当于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政策加持下,中国“巴菲特”的猪又一次迎来风口。我们通常相信,它们的“起飞”早已在陈发树的意料之中。毕竟,作为民营企业家阵营中的标杆性人物,陈发树的乖戾和破规之行都可看作是时代进发与更替的映衬。
这些年,跨界进入养猪行业的巨头此起彼伏,比如马云、刘强东、丁磊、高盛、复星、碧桂园等都纷纷“瞄准”了猪。
看了他们的养猪阵仗,果然大佬养猪出手便是不凡。
众所周知,雷军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虽然这句话是说给众多企业家听得,希望他们能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
丁磊作为国内著名的“网络三剑客”,除了网易之外,他的养猪业很厉害!据传丁磊在养猪之前,就建立了一个总面积超过1200亩的养猪场,而且养猪场内部还采用了全架空的设计,对地表植被的影响非常小。可以说,丁磊养的“黑猪”,全部住进了空中楼阁。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丁磊黑猪上市的时候,首次拍卖就拍出了超过10万元的天价,要知道,那只是一头猪!
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养猪比丁磊还厉害!2018年,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达成合作,通过对阿里云ET大脑(阿里云的人工智能智脑技术)进行针对性训练和研发,最终实现了AI养猪。相比于丁磊的“豪华版”养猪模式,马云的AI养猪似乎略胜一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家猪”的一生,从出生那天到最后送上餐桌,一切都在阿里云的掌控之中。
关于养猪,刘强东也不赖。2018年,京东进军农牧业,在京东的养猪场,你能看到各种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养机器人和3D摄像头等先进设备。可以说,京东的养猪场基本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和互联网化,并采用了以前市场上从未有公司通过的新技术“猪脸识别技术”,通过这一技术,系统能详细了解猪的状况,比如进食量、进食偏好和代码等等。
这年头,打败你的可能不是同行,有可能是跨界。虽然都是养猪,大佬一出手,一般的养猪场还真就只有观望的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品牌闽商立场
整理 | 品小仙
编辑 | 品小哥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综合整理自滇峰汇,矿业界,人民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