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金秋十月,我国黄河流域9省区迎来重磅利好,“一盘棋”规划纲要将未来的高质量发展,首次提高到国家层面,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可以说,此次黄河流域规划纲要的发布,为黄河流域多省区协调发展提供了发展思路,树立了共同建设的“一盘棋”思想。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诞生地,凭借着地理纬度和气候条件,几千年来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和南方地区的迅猛发展,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显得变化慢,这些年以郑州、西安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在不断加速,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但作为老牌特大城市的兰州、太原、济南的实力排名,已经从30多年前的全国前十余名,落到三四十名之后。因此,黄河流域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对未来这一区域的发展,尤其是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具有深远意义,从中深刻领悟解读未来的“山西机遇”在哪里。
黄河流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一轴两区五极”是为今后提供发展动力的核心:
一轴是黄河流域发展最有潜力的核心地带,沿新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大通道,经过郑州、西安、兰州这些城市,尤其是河南、陕西中部、甘肃河西走廊的城市从中收益,担起黄河流域发展的脊梁,产业分工高度聚集,工作就业机会最多。作为山西离核心轴最近的城市,包括运城、晋城两市,前者以农业冶炼为主,后者为煤气金属冶炼为主,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两区指小麦、杂粮的主产区包括汾河谷地、渭河平原、河套平原、黄淮海平原,能源富集区包括山西、内蒙古鄂尔多斯为主。能源和农业现代化依然是黄河流域的传统重点产业,为全国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解读山西的定位,汾河谷地分布多种农作物,受到气候因素影响,运城以小麦为主、临汾、太原、忻州以杂粮为主。而山西的煤炭燃气铁铝资源,依然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五极指5个重点城市群,从西到东依次是兰州西宁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成为聚集人口发展产业的引擎。值得注意的是,黄河流域发展纲要明确了5大城市群,此前曾在中部发展战略提到的观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太原都市圈,前二者再次出现在黄河流域发展纲要中,而太原都市圈则未出现在其列,被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这个新概念替代。
纵观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的概念,它比太原都市圈的范围更广,包括山西的太原、朔州、忻州、吕梁;宁夏的银川、中卫、吴忠;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乌海、巴彦淖尔、鄂尔多斯、鄂尔多斯;陕西的榆林。当前,这些地域相距不远的城市,存在相互之间交流合作不理想的尴尬,希望通过黄河几字弯都市圈促进城市之间的协作发展。无疑,太原都市圈的概念已经随着黄河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的兴起而淡化。
作为山西城市的未来发展,运城、临汾划入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运城、晋城、长治划入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太原、朔州、忻州、吕梁划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忻州提出忻榆鄂区域协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位于山西最南部的运城,独跨两个城市群,距离核心轴近,未来发展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而大同、阳泉、晋中的广大地区则属于海河流域,并不在黄河流域的规划范围,受益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圈。
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黄河流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3大文化走廊:河湟-藏羌文化区、关中文化区、河洛-三晋文化区,明确汾河流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