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绿源电动自行车创始人倪捷:消费者的“痛点”,是我们澎湃不竭的源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9 17:26:10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237    评论:0
导读

“新车用三年,三年就得换”。受制于电机等的种种关键技术瓶颈,在大众的认识中,电动自行车历来被认为是“到了时间就出毛病”的消费品。 电动自行车能否打破“魔咒”,真正成为消费者长期使用,性能依然可靠的“耐用品”?在绿源电动自行车创始人倪捷看来,

“新车用三年,三年就得换”。受制于电机等的种种关键技术瓶颈,在大众的认识中,电动自行车历来被认为是“到了时间就出毛病”的消费品。

电动自行车能否打破“魔咒”,真正成为消费者长期使用,性能依然可靠的“耐用品”?在绿源电动自行车创始人倪捷看来,电动自行车升级为“耐用品”的时刻,已经到来。

以往,伴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电动自行车的性能往往逐渐“退化”:续航能力下降、车辆故障频出……消费者维修所花的冤枉钱甚至抵得上购买新车的费用,淘汰旧车,更换新车似乎成为许多消费者作出的第一选择。

如何让电动自行车真正可靠且耐用?要做到这一点,种种技术瓶颈急需突破。电机、车架、控制器、刹车、前后减震等,都是影响电动自行车使用年限的关键部件。而这其中,电机更是举足轻重。

“电机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是影响电动自行车的性能、质量,和使用年限的决定性因素。”倪捷表示,长久以来,正是电机的技术瓶颈阻碍了电动自行车真正成为“耐用品”。

优质的电动自行车采用的是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品牌电机。从外观上看,短时间很难分别。但当消费者长期骑行后,品质的好坏就立竿见影了。磁钢退磁、电机生锈……普通电机在长时间运转后产生的种种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电动自行车的性能表现。电机退磁不单单影响工作效率,还会连带影响电池、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效率及寿命,从而导致整车动力续航快速下降。遇到此种情况,消费者往往选择更换电池,殊不知,电动自行车性能的下滑并不能依此解决。

电机之于电动自行车,如同心脏之于人类。一旦“心脏”衰老,人再怎么“美容”,亦无法挽回身体机能的全方面衰退。

对此,绿源以液冷技术攻克电机长期以来退磁、生锈导致性能下降的行业难题,使电机常年使用仍保持峰值性能。以此为核心动力输出装置的液冷电动车,搭配SOC、风冷控制器等技术,持久续航、用久如新。“我们通过技术攻坚,赋予绿源电动自行车一颗强而有力的‘心脏’,让电动自行车满足消费者对长久使用的需求。”倪捷表示。

2021年,绿源研发的“面向电动车的高效液冷电机的技术开发”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也是电动两轮车行业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品牌。

作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设立的最高轻工科技奖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属于国家部级科技奖励,被视作轻工业的“荣誉勋章”。该奖项评选主要参考的是企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成效,包括是否商品化、产业化,是否促进了技术发展或行业结构优化等。

此番获奖的绿源液冷电机技术,首次将液冷技术应用到电动两轮车上,可以有效降低电机温度30多度,避免电机高温退磁、进水生锈等问题。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行业20多年“电机易退磁”“电动车持久动力弱”的痛点。

据倪捷表示,以此再搭配绿源风冷控制器、SOC智能续航系统等核心技术,绿源液冷电动车能做到常年使用持久续航,且核心部件均质保6-10年——这是绿源给用户的承诺,也体现了绿源对自己技术以及产品的强大信心。

液冷电机及相关技术的突破,让电动自行车真正有望成为“耐用品”。倪捷认为,只有当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整体延长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年限预期,车企才会关注产品各个部件的质量优化,由此拉动电动自行车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实际上,为了让电动自行车迈向“耐用品”,绿源在技术研发突破领域久久为功。自1997年绿源品牌面世以来,25年间,绿源已成功申请611项专利。平均每个月,便有2项专利出炉。

绿源25年来持续勃发的创新驱动力从何而来?“伟大的消费力是企业动力的源泉。”倪捷说:“消费者的‘痛点’,是我们应该努力去解决的,这就是我们澎湃不竭的源泉。”(完)

编辑:曹卉

 
关键词: 上海绿源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0614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