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雷峰塔地宫里,挖出了一个纯银阿育王塔,是价值连城的国宝!时间倒转到2001年3月11日,浙江省文物考古专家在雷峰塔地宫挖出1个纯银阿育王塔。该塔纯银质地,外表局部鎏金,塔顶盖四角各耸立1朵蕉叶状山花,塔顶正中立塔刹、相轮。通高35.6、最宽12.6厘米,重1272克。出于对佛祖舍利的尊重,塔身至今没有打开,文献及碑刻中明确记载的“佛螺髻发”舍利应供奉在金棺里面。
塔刹由刹杆、五重相轮和顶部的摩尼宝珠等构成,底座装饰12朵方形佛莲,高22.4厘米,五重相轮高1.1厘米,直径3.4—4.6厘米,外表有忍冬、连珠纹,底轮最大,往上渐收。这座银塔与2000年雷峰塔遗址发掘不久,在废墟顶部的天宫位置出土的内置金舍利瓶的另1座银塔基本相同,是目前仅见的两座银塔,专为雷峰塔特制,功德主为吴越国王钱俶。雷峰塔为钱俶奉安“佛螺髻发”而建。
塔成之日,塔壁八面围砌《大方广佛华严经》等石经。经尾有《造塔记文》,即考古发掘出土的《华严经跋》碑刻,碑文共18行,残存162字,为难得一见的钱俶行楷书手迹,由于残碑出土,雷峰塔初名“皇妃塔”,千年塔名之争遂告终结。钱俶之妻孙氏去世后被宋太宗追谥为“皇妃”的史实,在相关史料中阙而不书,此碑又可补史。钱俶建雷峰塔是为了奉安“佛螺髻发”,将新塔命名为“皇妃塔”,则是为了缅怀亡妻孙妃及感恩宋廷的封妃、谥妃之典。
雷峰塔最早动工兴建的时间是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72年营建的。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两浙地区的地方政权,立国近百年。末代吴越国王钱俶,原名钱弘俶,后避宋太祖父赵弘殷讳,去“弘”字。他于后唐明宗天成四年,也就是公元929年八月二十五日出生。后汉乾祐元年(948)正月继承王位,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五月纳土归宋。从出土墓志可知,钱俶于端拱元年(988)八月二十四日薨于邓州府署,时年60岁,被谥为“忠懿王”,淳化元年(990)葬于北邙山。
钱俶毕生崇佛,他效仿印度阿育王造众多宝塔。其实物在浙江、福建、河北等省的五代至元明佛教遗迹中颇为多见。在雷峰塔银塔制作以前,钱(弘)俶已两次范金铸八万四千宝塔以瘗藏佛经,此事在南宋志磐《佛祖统纪》中有记载。雷峰塔地宫出土的银塔,仿自代县阿育王塔。早年发现的阿育王塔,多为铜、铁等普通金属铸造,而雷峰塔地宫所出则为纯银打造,为首次发现。
塔身雕镂的本身、佛传故事更加清晰生动,画面逼真,工艺精湛,为研究阿育王塔的来源、题材等提供了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