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Preface
2021年,是西安改革开放以来极为关键的一年,借助“十四运”对于各项资源的整合,这一年是政策、投资、传播最为“炸裂”的一年!
“十四运”前后,西安实现了GDP过万亿,十年人口增长“北方第一”,大规模提升基础配套,秦创原平台发布,每一个都为西安城市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缤纷灿烂之间,是否还有一些新情况?我们来看三个数据。
一、西安成为特大城市,常住人口排名全国第十。
近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已有7座超大城市,14座特大城市。
- 7座超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
- 14座特大城市: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根据国家统计局说明,城市规模在国内的划分,不是面积,也不是GDP,而是人口。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表格中的城区人口指城区常住人口)
在目前获批的九个“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除武汉、西安、郑州外,其他已全部成为超大城市,由此可见,随着人口继续增长,这三座城市晋升为超大城市指日可待。
而在全国21个超大、特大城市排名中,中西部城市就占据了六个,分别为西安、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和郑州,在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重启之后,中西部的“巨型城市”趋势也更加明显。
二、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西安位列国内第11位。
9月24日,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4日联合发布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根据报告显示,西安位列全球第115位,位列中国内地第11位。
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前58名榜单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指标指数,自2007年3月开始,该指数开始对全球范围内的46个金融中心进行评价,并于每年3月和9月定期更新以显示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变化。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评价体系涵盖了营商环境、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声誉及综合因素等五大指标。
最新一期(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旧金山、上海、洛杉矶、北京、东京、巴黎。
中国国内排名前十的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青岛、杭州、天津、大连、南京,西安则排在国内第11位。
分区域来看, 北方有5个内地城市上榜:北京(第8)、青岛(第38)、天津(第112)、大连(第113)、西安(第115)。(括弧中的数字为该城市的全球排名)
南方有7个内地城市上榜:上海(第6)、深圳(第16)、广州(第32)、成都(第37)、杭州(第111)、南京(第114)、武汉(第116)。(括弧中的数字为该城市的全球排名)
而整个中国西北地区,只有西安一座城市上榜,但却排在国内第11位,作为北方本外币结余总量第三的城市,竟然在十名之后。
三、西安写字楼空置率34.3%,排名全国第九。
近日,仲量联行发布了《应势开新,重塑格局:2021中国办公楼市场白皮书》,根据报告显示,西安写字楼空置率34.3%,排名全国第九位。
数据来源:仲量联行。(标记*的城市仲量联行统计的是甲乙级办公楼市场数据,不计入低端办公楼、工厂配套办公房屋、酒店套间、公寓商住及其他非标类办公用途的空间。)
根据报告显示,广州、北京、澳门*、宁波*、杭州*、济南*的空置率在11%-19.5%之间;
上海、深圳、南京*、成都*、重庆*、苏州*、郑州*、乌鲁木齐*、太原*、兰州*、石家庄*、昆明*、西宁*、拉萨*、合肥*、青岛*几个城市空置率在20.7%-30%之间;
天津*、福州*、海口*、武汉*、厦门*、西安*、长沙*、哈尔滨*、南宁*、大连*、沈阳*、贵阳*、呼和浩特*、银川*几个城市的空置率在30.3%-39.4%;
空置率最高的三个城市为无锡*、南昌*、长春*,均超过40%。
仲量联行认为,中国办公楼的发展可分为起步期、建设期、发展期、成熟期。受经济、人口等宏观因素影响,中国内地各城市的办公楼市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明显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
从报告来看,西安城市办公楼市场存量大、空置率高,已经达到34.3%,虽然低于长沙、天津,但空置率仍然较高。
特大城市,意味着城市能级的跃升;金融中心的排名,意味着城市的资金筹集能力;写字楼的空置率,与产业聚集相关,这三个数据与城市未来关系密切。
虽然,西安已经进入“特大城市”序列,距离“超大城市”不远,但在金融方面的表现并不突出,尽管西安是西北地区唯一上榜全球金融中心的城市,但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明显逊色,底蕴薄弱。
尤其是写字楼空置率较高,排名全国第九,众所周知,写字楼最大的租赁客群就是金融机构、互联网、地产等相关行业,这些都与经济金融挂钩,这就意味着一是写字楼存量大, 二是城市发展产业空心化。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为重点,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带动全国经济效率整体提升。而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正是中心城市,所以未来,这些城市也将会享受更多的政策利好。
所以,我们要看到,与前排城市相比,虽然西安的人口规模明显进步,但产业集聚能力还不够强,西安,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文章于2021年9月28日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