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传统工艺魅力。
孩子们参与“扎”“染”制作过程。
红网时刻长沙10月8日讯(通讯员 李熠 黄文绮)在长沙市天心区南塘小学的种植园里,每天都可以看到一群小小园丁的身影,除草、浇水、修剪……这些小园丁正是南塘小学“冉色”扎染社团的学生,他们每天精心呵护的则是用于染色的染料植物。
“种植园里的染料植物通过浸、泡、煮来提取各种颜色,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草木染这一传统手艺的魅力。”南塘小学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特色美育课程是南塘小学成立“冉色”扎染社团的初衷,通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从“扎”到“染”的过程,使得这一传统手工艺得到了传承。目前,学校种植了蓼蓝、黄栀子、蝶豆花、木槿、酢浆草等八种植物。从植物的生长开始,到制作提取成为染料,每个步骤孩子们都参与其中,不仅感受了劳动的快乐,还对染料的制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019年结合学校‘小池塘’生态特色课程体系,我们开设了扎染特色课程,成立了扎染社团;2020年建成了非遗扎染美术特色基地,并编写了《冉色扎染》学本;2021年则建成了染料种植基地——‘冉苑’。”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南塘小学全面落实“五育并举”,不断探索以劳育美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加强劳育和美育融合,打造了扎染特色劳动基地。下一步,他们将把劳动基地、非遗基地和美术基地合三为一,与“双减”政策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们在劳动教育中感受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