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相声演员高峰为什么火不了?(相声演员 高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9 22:57:01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390    评论:0
导读

朋友问我是不是喜欢相声?在听到肯定的答案后,他问我“高峰为什么火不了?”他举的证明是德云社丙申年封箱的视频选集播放量,按他的说法,其他的视频选集也是类似乎的对比数据。 我不想回答这种问题——不管怎么样回答,这样的问题都是会得罪别人。何况,在

朋友问我是不是喜欢相声?在听到肯定的答案后,他问我“高峰为什么火不了?”他举的证明是德云社丙申年封箱的视频选集播放量,按他的说法,其他的视频选集也是类似乎的对比数据。

我不想回答这种问题——不管怎么样回答,这样的问题都是会得罪别人。何况,在每个粉丝心目中,自己的偶像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和任何人比。

但是,朋友已经明确问到还拿数据做了证明,不回答是件没有礼貌的事情。抖机灵岔话题显得“心虚”,对偶像没有信心,也不符合我“就事论事”的习惯。

我只代表个人,作为普通的粉丝,聊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对一些事情理解错的地方,或者用词不恰当的时候,大家留言骂我本人“脑残”和“傻逼”也可以,请不要因此上升到粉丝群体。

首先是印象问题。

我现在是高峰高老板的粉丝,特别喜欢他。但是,对他最初的印象是——没有印象。

是的,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完全对高峰没有任何印象,甚至于都没记住过他长什么样子。

这要比评价一位演员“印象不好”更糟糕。

假如是印象不好,至少说明曾经关注过。没有印象,可以理解为演员缺乏让人能第一眼记住的“吸引力”吧。

那为什么我还能记住高峰的名字呢?

因为栾云平啊!栾云平是我觉得最帅的艺人之一,不过在去年9月份之前,受刻板印象和偏见,一直觉得栾云平相声水平太次。只要看到或者听到“高峰栾云平”的字幕或者报幕,马上拉一下进度条,直接跳过。

第一次对高峰有印象,是因为去年(2016年)一档综艺节目。当时高峰是孙越岳云鹏的助演,他们表演的段子是《学电台》。那时候,我没有现在的粉丝滤镜。看到视频里的高峰,评价他是“一个长得有些像雷军的肥胖油腻中年男人”。

天气预报、足球解说、西河大鼓、快板,即使那个视频的后期剪辑那么凌乱,却依然看得到高峰强悍的表演功底和控场能力。那时候,我本能是觉得害怕,却说不出来害怕的理由。同时,也对高峰产生了好奇,这家伙哪儿来的?

再一查,才和脑海里栾云平的搭档对上了号。当时并没有想去补听曾经被我拉了进度条的段子,只是记住了“高峰”这个名字。

还是在去年9月份,我补听了大量的高栾作品(原因可以看我之前写过的《被不喜欢的艺人圈粉之我为什么喜欢栾云平》),慢慢迷上了高峰。

这样的过程,时间跨度是可以按“年”去计算。翻回头再想想看,假如没有去年的意外事件,我可能到现在对高峰的认知依然停在“栾云平搭档”和“看到名字需要拉进度跳过”的程度上面。

我并不能代表其他粉丝的情况,只能说明我对他的印象变化。


第二,还是印象问题。

曾经有某粉丝评价高峰道“如果说相声的都像高峰这样,那相声还不如进博物馆呢”,我怼了一句“如果说相声的没有高峰这样的,连博物馆都进不去呢”。嗯,后来的故事太长,就不写了。

不得不承认,高峰确实是太“传统”——规矩到刻板,自律到苛刻。

不管听多少次,依然觉得高峰的相声很“平淡”。如同细火炖鸡汤,只加了少许的盐,几乎再没有了其他的佐料。整个汤的滋味,全凭着火候和时间的把握。自然,这种鲜美到精致的味道,也需要耐心和灵敏的五官才能品尝出来滋味。更有甚者,需要加点缘份才真正能明白这汤的好处——我现在显然还没有够格,只知道他好,却说不出来具体的好处。

但是,这里需要重要转折。

我们身处的社会,这个一个月颠覆一个行业,一年变革一个时代。

高峰,却并不是追逐着“搞笑”,热衷于“搞事情”,能满足“搞”至上的娱乐需要。这种匠人的固执,让他显得“格格不入”。尽管如此,高峰却依然坚持了这种“格格不入”。除了相声表演过程中场景转换需要,或者现挂外,他很少为了让气氛火爆而去改变作品本身的架构。

长衫伫立,不急不缓,铺垫着场景,刻画着人物,将观众带入一个个相声场景当中。高峰的相声,或许没有吸引人眼球的亮点,但却如同清茶老酒般醉人。不一定有那么多人同醉,却是若干年后,依然能忆起的美好。

平和而简单,这种魅力往往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动人心魂吧。至少,对于我这样的粉丝来说,高峰满足了我对相声演员的全部幻想。

这里顺便提一句,给高峰捧哏是件没那么容易的事情。不能抖机灵,而且反馈(节奏)的速度和语速需要适当,稍不留神就过了。参考高栾早期合作视频,再看现在的栾云平多稳!


第三,依然印象问题。

朋友问我怎么写下面的内容?我差点想说“跳过”“不点评”“跳过”,然后直接完结了。

因为这条要聊聊对高峰作品的印象以及他的优缺点。

终于到了无知者无畏的脑残言论时间了!

我先为自己鼓掌一下!

作为一名连听相声都不会的粉丝,一名相声行话都不会的伪粉,居然敢点评德云社总教习高峰高老板的作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欠打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能用“点评电冰箱不用会制冷”来解释,因为如果不买冰箱去点评商场里的冰箱,会被旁边的销售人员当砸场子的清出去的。所以,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要讲高峰的作品。实在需要一个理由,那可能是为了凑点字数吧。

据资深听众说,得从尺寸、节奏、劲头等评价,才是比较正规。我考虑了一下,还是采用个人习惯的表达方式吧,刻意用行话更显得我蠢!

先提一点,高峰的控场能力太强悍。

现在回头再看,让我第一次对他有印象的作品《学电台》。欢乐喜剧人的剪辑,一直是粉丝吐槽的重点。然而,那七零八落的剪辑,剪得我都怀疑片断顺序对吗?却依然没盖得住高峰对场景的把控。参考高峰和栾云平的合作版本,可以看出来,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高峰是尽最大努力在收敛着表演,演出效果却依然差点被他带着节奏走。这解答了为什么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高峰那种害怕的情绪,是我觉得他会影响到岳云鹏的“主角”光环。(这里说明一下,这种想法属于我当时的小心眼和不熟悉高峰,对他抱有“敌意”的看法。抛开这种有色眼镜,这个节目完成的相当好。也并非对艺人之间,去做艺术或者技术方面的对比,如果要比较,我会按正规的评论要求对应写的,不会这样只取片断。)

再一点是认真和对细节的处理。这个可以多听几次他的作品,再找和他年龄相仿或者资历相仿的演员的版本对比一下可以更明显感受出来。朋友拿德云社丙申年封箱的视频的数据做证明,那我也拿封箱的节目只提一点吧。《学电台》中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时候,“播放放西河大鼓”的动作和声音一点没含糊。推荐听一下,这版貌似在赶时间的《学电台》。

其他的优点?太多了,说不完,所以优点跳过吧。

我个人认为的缺点就不跳过了。


一是没有个性。外行无从下口评价,内行觉得不到时候评价。

高峰如同一只超大号的木桶,外行几乎看不到他的短板,也看不到他的明显长处。内行观众倒是可以谈谈他的长处,但是,貌似内行观众对他这种优秀却不够资深的年轻演员总是抱着“等几年再说”的类似观点。或者直接拿他和少马爷、马老祖级别的比较得出“高峰还欠着火候”的结论。

好处是关于他的评价少,不会干扰他独立思考。坏处是,很少有人能告诉他“哪句话处理的好”来鼓励他,或者“你快板哪一句没唱对”来鞭策他。像我这种路人粉丝更是没有任何能从专业层去与他探讨的,总不能发私信说“您学蚂蚱很像”吧!

二是没有“谈资”。高峰在社交平台,甚至于全网的风评几乎是“完美”的。

有问题吗?当然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就是在于“没有任何问题”。

我们看到他作为“艺人”的“艺”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峰堪称典范。他尊师重道,谦虚好学,不参与是非,对粉丝平和,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追求。

这种“完美”到没有缺点,自然没有了被闲人和吃瓜子群众的谈资。

没有谈资,那关注度自然便少了很多。而且,高峰相对忠实的粉丝不少是属于内行粉丝,会听相声,也懂相声,不参与八卦类的言论,所以活跃度稍差。


三是缺乏“创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创新”这个词铺天盖地。于是,凡是和“新”沾边的,都是被大家支持着。不够“新”的都归到了“传统”或者“守旧”了。遵循传统的高峰没被归到秦篆汉书那一列类比,也大概是因为相声出现没那么早!

我不懂相声表演艺术的要求,凭生活经验来说说吧。

就像烙饼,先得拿白面和水,放盆里和好。

套用到相声表演中,第一个步骤应该把衣服穿好。传说中,相声演员表演时的着装是有要求的,新式相声好像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从这点来说,高峰没“与时俱进”,算他没创新的一条。

第二是按文本把词说对了。现在一些粉丝强调“背词是学员”或者“上台前不对词,临时发挥更精彩”。对于这种创新做法,死纲死口的高峰这辈子估计够呛能做到。他基本是按文本走,很少临时发挥变词。别的且不说,他得考虑下呆萌的搭档,他是能做到整场现挂变了词,台下乐疯了,那栾云平得一直呆在台上,直接懵了!

第三是按时间把节目演完。这点是没有争议的,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创新要求还没看到有谁提。所以就算高峰做得也挺好了吧。

做好了这三步,就像和好的面,咱们开始烙饼吧。

多大的锅、多大饼、饼里加什么佐料、烙到什么程度翻或者出锅。每个家庭的做法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口味和习惯不同。家庭焙饼的“创新”,一是在于饼的造型,在锅能承载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做张大饼,也可能多做成小块的饼,手巧的捏个形状。二是在于饼里加什么东西,取决于烙饼人的口味、饮食习惯以及其他厨艺(比如能不能提前做个熏鸡,切碎放饼里再烙)。三是火候以及出锅的时间顺序,这需要有人指点以及自己不断实践的经验。

套到相声表演来说,我的理解应该是控场、转换、笑料、结尾。

更为通俗的说法是,如何能吸引台下(电脑前)的听众快速从上一段或者其他兴趣点上快速转移到自己身上?如何引导大家焦点集中在“下一句”话上面?如何让大家想笑或者有其他的情绪?如何妥当结束表演?

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稳稳妥妥地按步骤走下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事实上,也已经包含着继承与发展——即本身已经是在不断的创新了。

从这点来说,高峰已经足够有诚意和能力在创新了。

当然,烙饼不管花式多繁琐,馅料多与众不同,重点是得熟且不糊锅。再好一些便是能吃了一张还想吃第二张,若干年后,念念不忘曾经吃过的某张饼。

假如直接吃根原来要炸了剁碎且需要拌其他佐料的肠子,再舔口盆里的白面,算吃了饼么?从某种逻辑上来讲,也算吧。

相声也一样。

聊到这里,朋友若有所思。

很长时间后,回信息告诉我说“他在吃饼”。

最后,借用我最喜欢的艺术家马三立先生曾经说过的话,总结一下。

祝高峰保持现在的样子,艺术更加精进。也祝我好运,这篇文章不要被高峰看到。

另,希望高老板说到做到,记得平坑《蒋平在水中泡了将近五年,终于等到了今天!》

文:生执念(投稿)

关于投稿文章的立场以及观点,本平台尊重每个人独立思考的想法,有任何疑问或者不同见解,欢迎投稿或者留言。

 
关键词: 演员高峰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0952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