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保底,冲刺民办”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在孩子升学过程中奉行的原则,公办不挑生源,施教区内适龄儿童照单全收,生源质量自然参差不齐。
民办择优录取,看证书、重成绩,学生都是精挑细选而来,公、民的两相比较之下,家长们自然对民办学校情有独钟,但遗憾的是,民办招生名额少,门槛高,竞争大,着实不容易进入。
然而超低录取率并不能阻碍学生和家长的冲刺热情,每年的民办学校招生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大事件。
民办学校这么火,你对民办教育了解多少?下面一起来看看南京民办学校的发展历程……
民办小学90年代末到2000年初
南京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民办校的建校高潮,涌现了一批备受认可的热门学校,南外仙林、苏杰小学、育英二外、南师江宁、金中河西等。
这些民办学校,历经1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顶级的热门学校,学校关注程度丝毫不亚于公办“一线”名校。但这一批民办小学所处位置相对偏远,都位于主城之外,交通不便。
2016年开始,迅速的涌现出一批民办小学
2016年起主城区开始涌现一批民办校,随着第一批民办学校的崛起,“自主招生,择优录取”的方式受到家长们的大力追捧,主城各区教育部门为留住本区优质生源,弥补民办小学空缺,实现“就近入学”,纷纷建立附属小学。
鼓楼:鼓楼实验小学
玄武:玄外附小
秦淮:秦外附小、郑外附小
建邺:致远外国语小学、河西外国语小学、青奥村小学等等
新成立这些学校,刚好和之前的已经成名但位于栖霞、江宁、浦口、六合相对偏远的民办校做了“有益“的补充!当然,从中也不难看出,从小学开始,各区开始建立生源的拦河坝。
至此南京民办小学格局清晰,基本每个行政区,都有属于自己的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
最早的一批民办小学,通过不断的成长,在南外的录取上均有非常亮眼的表现。
主城区民办校起步晚却并不会被冷落,因为主城有成名的民办初中,只要会结合,结果自然好。玄外附小,40%直升玄外;郑外附小,50%直升郑外;秦外附小,60%直升秦外。
民办初中20世纪90年代(1.0时代)
90年代中后期,因为生源剧增以及家长对于优质教育的诉求,涌现了一波由区教育主管部门筹建的1.0版本的“民办”初中。
这类初中是“民办公助”性质的学校,在办学上得到区域支持,在招生上采用“择优录取”的民办方法。这一时期的民办学校有: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这些学校已经成为南京初中格局中的佼佼者。
2000年初(2.0时代)
在2000年初,南京又涌现了以教育集团为主的民办初中,这些学校位于新区,在房地产开发进程中,为新区的家长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目前发展略逊色于提前十年左右建校的老城区各类“外国语学校”。(苏杰学校2000建校,属于2.0时代,专注小学教育)。
2006年(3.0时代)
2016年南京民办教育迎来3.0时代,以1.0版本获得成功和口碑的各所“外国语”初中,在2016年紧跟教育大区鼓楼区的教育改变步伐,纷纷成立附属民办小学。
其主要目的是面向全市择优录取并给本区优质生源做好拦河坝,在交通、配套及直升初中名额上让家长做出选择,以期吸引区域优质生源。
这一时期的主要民办学校有:
2016年(4.0时代)
南京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压力激增,未来几年,更面临着生源接近1倍的增长,在此情况下,又滋生了新的办学模式,即
“企业投资+校园(片区支持)+名校长”模式
目前最新将要招生的属于以上模式的两所初中学校分别是:汉开书院和明道中学。
该种模式学校的特点是:国际化、小班化;全寄宿;名校长、名教师;
当下,南京的民办教育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演化、创新,为更多的学子创造了个性化的就学模式。但无论是哪种模式,终究都会受到资源的限制,各类外国语学校的附小模式以及名校长的资源毕竟有限。
所以一套优质的公办学校作为保底是必须的,毕竟很少有家庭能百分百确保孩子一定能冲进民办学校,教育无小事,容不下任何侥幸心态。
来源:家有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