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0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承办的2022年(第二十三届)成都市科学技术年会在成都拉开帷幕。
本届年会以“科技赋能经济圈 协同建强产业链”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揭晓了2022年“成都榜样·最美科技工作者”,代颁了中国科协2021“科创中国”系列榜单证书,为成都市科协“天府海智专家”、专家服务团、专业保姆代表颁发了聘书,对2021年度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进行了授牌,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与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签署科普工作合作协议。
据悉,在未来几个月,年会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陆续开展“院士专家主题报告会”“成渝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高峰论坛”等重点学术交流活动140余场次,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培育服务”等科技服务90余场次,开展“蓉城小科学家科技探秘营”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120余场,开展“成都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建圈强链的对策与研究”等调查研究活动50余场次。
成都“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晓
年会开幕式上揭晓了2022年“成都榜样·最美科技工作者”,并首播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片。
此次评选出的最美科技工作者,他(她)们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服务全省全市重大需求,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或国家安全重大挑战作出重大贡献。
戴虹做出了我国自主创新、具有完全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世界上第一台“数控式气压焊轨作业车”;杨霄主持搭建“妇幼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了妇幼健康早预警、早诊断、早治疗的管理模式;李瑛长期奋战科研一线,为针灸学科的发展培养了优秀人才;张学军顺利突破星基ADS-B技术,帮助北航空事卫星一号成功发射;曹臻领衔建成了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同类型宇宙线观测站,让我国在伽马射线天文学领域独占鳌头;曾钦勇带领团队开发出首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大眼睛”——TS80多光谱共孔径光电瞄准吊舱工程样机,从根本上解决高端无人机核心任务载荷“卡脖子”难题;杨秀清主持第3代基于独立运载托盘(ICS)的机场行李高速处理系统研制,实现了民航重大装备-行李处理系统的国产化;邓志勇积极践行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川渝地区经济,研发的碳酸二甲酯专用催化剂先后在两套万吨级工业装置上产出合格产品;夏琦和团队研发的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平台成果成功部署运行于多个国家级重要应用场景,为智慧城市、数字中国的发展和建设积极助力;邓自刚研制成功国际首个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试验系统,还热心公益科普服务,举办科普讲座30余场。
据悉,自2020年首次启动成都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以来,3年时间成都已涌现出3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其中,杨正林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成、冯小明、曹臻等3人入选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专家服务团公布
年会上,成都市首次颁发“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专家服务团聘书。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汪志辉领衔的柑橘优质高效栽培服务团,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锐领衔的新材料/碳中和中试产业服务团,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院长、教授周莹领衔的新能源材料服务团等10个专家服务团现场领取了聘书。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为推进成都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成都市科协牵头组建“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专家服务团。服务团将深入产业功能区和企业,提供科技成果对接、技术咨询、技术攻关、技术转移转化、技术推广应用、成果评价、标准研制与推介、项目投融资合作等各类服务。据悉,在全市科协系统联系服务的各级学会、产业功能区科协、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机构等自愿参与的基础上,经前期征集遴选,特聘请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专家服务团”265个,“专业保姆”179人,项目评审专家196人,并储备综合型、资源型和专业型“专业服务机构”116个。“此次颁发证书的仪式,意味着成都市‘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专家服务团正式公布,并持续开展各项服务。”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幕式现场邀请到了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能源互联网试验检测中心执行主任杨超、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等10位“天府海智专家”代表,并颁发了聘书。
现场为10名“专业保姆”代表颁发了聘书。“专业保姆”将围绕促进科技供需对接、达成合作,秉持“一人一策”“一单一策”“一企一策”服务理念,为产业、企业以及科技工作者提供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技术咨询等服务的“科协保姆+专业保姆”服务体系。
探索构建科普工作新模式
会上,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与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签署了科普工作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科普理论研究、科普智库建设、科普社会服务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围绕“组建分层次服务团队”“联合推出科普原创作品”以及“探索建设科普场景”开展各类合作。
现场代颁了2021“科创中国”系列榜单证书。2月21日,中国科协公布了2021“科创中国”七大系列榜单,成都共6个项目入选。其中,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济通路桥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爱迪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4家企业入选“新锐企业榜”;“‘雨燕’敏捷智能集群计算系统”入选“先导技术榜”;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入选“产学研融通组织榜”。
现场还为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晨光博达橡塑有限公司、四川科道芯国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华远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等20家2021年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授牌。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