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新业态的崛起,快递员、外卖员、网约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力量。他们无畏风雨,日夜不歇,用速度书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积极响应关爱“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回馈“小哥”做出的贡献,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切实提升他们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小哥来吧”服务站已在闵行暖心上线。这既是对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心、关爱,也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小空间里提供大方便
✦✦
渴了有水喝、累了能歇脚、热了能乘凉、冷了可取暖、下雨可栖身、伤了能急救。浦江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哥来吧”服务站聚焦快递、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需求,提供微波炉、冰箱等设施,方便“小哥”等群体加热饭菜,结合时令提供姜汤、凉茶等饮品;提供公益爱心雨伞、雨具租借,供随时取用;提供手机充电、无线网络等服务,助力续航无忧;提供卫生间、休息室等方便“小哥”歇脚,从各个方面切实解决“小哥”如厕难、饮水难、吃饭难、休息难等现实问题。
小福袋里汇聚大关爱
“小哥来吧”服务站的启用,也得到了浦江镇“两新”企业的大力支持。看,送给“小哥”的新春福袋装得满满当当。思路迪和诺斯清的口罩为安全加固,恺英网络的保温杯和春芝堂的姜茶让温暖加倍,还有“指尖上的党建”送上的福字墨香,为新春带来满满的暖意和喜气。新春来临之际,小福袋里装着大关爱,送到了50名“小哥”的手上。
而在莘庄镇
小哥们也感受到了如春的温暖
共叙风雨情
“姐,我去买个早饭!”一位小哥笑着说。
“来来来,我给你煮份饺子……”
“哎呀,有单来了,我得赶紧去送。”
小哥一溜烟跑了,煮好的饺子一口都没吃,一整天都不见行踪。服务站的志愿者担心他饿着跑单、担心他饥一顿饱一顿。
某天下午,有位小哥在吃刚煮好的饺子,仔细看,就是他呀。
“姐,我现在暂时不接单,上回没吃上的饺子,这会儿好好吃。”言语之间,让人感受到尊重和珍惜。
这样一幕在莘庄镇“小哥来吧”服务站“上演”着。
他们为生活而奔波,为梦想而奋斗,紧张的工作节奏偶有难得的放松时刻。从开始的拘谨、腼腆,到现在的熟稔、自在,需要的时候来吃顿饭、喝杯茶、翻本书、聊会天……有时还“哥啊姐啊”地喊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
共解头等事
“你这头发咋回事啊?”“咱头发是互相理的,长了用推子推一推,这是好久没理发了。”春节前夕,小哥们如往常一样忙碌在岗位一线,没有时间购置年货,甚至没有时间好好理个发。年前正是理发业最忙的时候,经过多方面沟通和协调,3位热心的理发师上门为小哥们理发。“年前剃剃头,年后不发愁;年前理理发,年后等着发”,小哥们不禁想起了儿时民间的谚语,回忆小时候老师傅走街串巷的理发时光。
共祈吉祥年
“往年除夕夜里还要守岁贴春联,今年我想给家里寄一副。这样年味更足一点。”小哥腼腆地表达着,因为疫情的原因,他已经2年没有回家了。在莘庄镇“小哥来吧”服务站,一副副现场手写的春联、一张张祝福满满的福字,让莘空间瞬间有了浓浓的年味。
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
一个城市恰如其分的温暖
体现在每一处细小的“神经末梢”
在闵行区“小哥来吧”服务站
故事未完待续温情永不停更
文图:浦江镇、莘庄镇
编辑:李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