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随着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当时的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斗争,除了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双方在各个领域全方位展开竞争和碰撞,其中以意识形态为主的领域最为激烈。
当时,美国一方面在国际上与苏联对抗,另一方面又害怕害怕共产主义兴在国内兴起, 所以从五十年代初,美国兴起了麦卡锡主义的浪潮,对新闻报刊以及各种文学作品进行审查和查禁,甚至焚毁“任何可疑的书籍和杂志”。对政府公务人员的忠诚度进行测试和审查,在文化领域,以戏剧家布莱希特、林.拉德纳为代表的十位艺术家因为拒绝表明政治立场而被解雇。其他9人均被判处6个月到1年时间不等的监禁。着名演员卓别林因为多次出演同情人民、讽刺美国社会的角色也被驱逐出境,后来愈演愈烈,到了1953年,美国共产党领袖威廉·福斯特、左翼作家白劳德、史沫特莱等75位作家的书籍全被列为禁书,连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史莱辛格和幽默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也被列入“危险书籍”之列。甚至还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被列入可疑书籍。
在内部严防死守的同时,西方阵营还不停的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容文化领域、宣传领域发起了猛烈进攻,1957年,美国终于从前苏联“人民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手中得到了一件超级武器—《日瓦戈医生》。并用它作为攻击前苏联的大炮,足足轰击了前苏联几十年。
- 这位苏联享受着种种优待、享受着社会尊敬、享受着套房别墅的那位“人民作家”,195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1890年2月10日生于莫斯科,主要作品有诗集《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主要成就,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日瓦戈医生》
帕斯捷尔纳克在苏联活了半辈子,只在30年代靠写诗红过一阵,被布哈林喜欢,布哈林垮台后,他的工作就是为作协翻译《浮士德》,一直默默无闻,但苏联对文化人的待遇还算不错,市里有房子,郊外有别墅,帕斯捷尔纳克在工作之余还有空闲不停的更换情妇,可老帕不甘心这样一直平庸下去,于是,他创作了《日瓦戈医生》,《日瓦戈医生》是一部污蔑十月革命,仇视苏维埃政权,甚至暗示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值得肯定的文学作品,他借着小说主人公日瓦戈医生之口桑骂槐地将苏联人民称为“奴隶”。描写革命后人民的悲惨生活。
《日瓦戈医生》1955年完稿,1956年手稿交到《新世界》杂志,《新世界》的编辑看过小说后,告诉帕斯捷尔纳克这部小说是反社会主义的,带有反动观点,只同意刊登一些片段。帕斯捷尔纳克也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东西,只是虚晃一枪。他的情妇伊文斯卡娅在与意大利和出版商联系。1956年6月,意大利出版巨头菲利特里涅里的代表丹热洛来到莫斯科与他接洽,并带走了书稿。
书稿一到意大利,西方反苏势力就为这部小说造势,不顾苏联政府的多次抗议,1957年11月在意大利米兰出版了这部小说,同时欧洲众多出版集团一起跟进,两年不到,就翻译成了24国文字进行出版。《日瓦戈医生》以暴风雨的速度大量出版,说明西方完全明白它对欧洲人民的“教育意义”以及能对社会主义体制的攻击力。帕斯捷尔纳克如愿以偿成了欧洲家喻户晓的伟大作家,那些文学评论家连《日瓦戈医生》还没有读过,就迫不及待的将他捧为“苏联良心”,耶稣式殉难者。
1958年初美国开始策划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帕斯捷尔纳克,10月24日,瑞典科学院宣布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帕斯捷尔纳克,在前苏联引发了轩然大波。苏联《文学报》发长文批判帕斯捷尔纳克,称他为了30个银币(犹大出卖耶稣的价钱)而出卖了良心。10月27日,苏联大学生要他滚出苏联。10月28日,苏联作家协会宣布将其开除,并剥夺其“人民作家”称号。10月30日,帕斯捷尔纳克在情妇面前表演自杀,并提前通知官方,苏联鉴于影响,又是劝解又是开导,最后同意他离开苏联。塔斯社向全世界发表声明,他如果出国领奖不归,苏联决不追究。暗示要他出去了就不要回来了。但帕斯捷尔纳克舍不得离开苏联的舒适生活,10月31日,帕斯捷尔纳克向赫鲁晓夫写信“认罪”,宣布拒绝领取文学奖,并公开发表了“认罪书”(西方的说法是强迫认罪)。
1960年5月30日,帕斯捷尔纳克孤独地病死于莫斯郊外的一所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