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比人民广场建得早,楼上曾有个28米塔楼!长春“市委大院”挺传奇(长春人民大街超高层建筑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30 18:32:23    作者:life    浏览次数:5129    评论:0
导读

长春人民广场,1933年日本人建的“大同广场”,曾经叫过“斯大林广场”、“中正广场”,1948年,改称为人民广场,一直叫到现在。 一直以来,人民广场都是长春的地标,长春人心目中的“圣地”,父辈们谁还没有在人民广场的照片呢? 但是,知道吗?人

长春人民广场,1933年日本人建的“大同广场”,曾经叫过“斯大林广场”、“中正广场”,1948年,改称为人民广场,一直叫到现在。

一直以来,人民广场都是长春的地标,长春人心目中的“圣地”,父辈们谁还没有在人民广场的照片呢?

但是,知道吗?人民广场东南角的老市委大院,比人民广场还有历史,虽然都是1932年开始建的,但建的比人民广场快,当院里的大楼竣工剪彩时,人民广场的路还是泥泞的,据说,当时来剪彩的领导的车都没开进来,趟着泥巴路走进来的。

伪满洲国建的第一个办公楼

这个大院里的办公楼也算得上是当时伪满洲国成立后,在长春(当时叫新京)建的第一个办公楼。因为是第一个,所以被叫做“第一厅舍”,最开始是伪满文教部在这办公,后来国都建设局也在这办公,后来新京特别市公署在这办公。

伪满文教部负责伪满洲国的教育事业,也是伪满八大部之一,后来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办公楼搬走了,就是现在的东北师大附小

国都建设局更是个重量级,伪满洲国国务院直属,长春(新京)所有的城建等制定实施规划等等都是由这个部门来实现,当年长春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高度限制、和马路之间的距离也有规定,风格也要统一,就是不能私自瞎盖房。

1936年,伪满洲国机构大调整,文教部和国都建设局都被撤消,1937年,新京特别市公署搬到了广场旁的这个“第一厅舍”。

新京特别市公署也是直接隶于伪满洲国国务院,广场这个“第一厅舍”办公楼没建成之前,在西长春大街北侧的养正书院(现在的西五小学西长校区址)。

为啥叫特别市公署?特别市公署是干啥的?

资料记载,1932年,满洲国建国后,长春成为国都,改称作新京,市政府就叫做新京市政公署。1933年改成新京特别市制,(是不是现在首都的意思啊?)市政公署改称特别市公署。

反正,这个特别市公署就是市政府的意思,有市长、副市长、办公室和各个相关处室,负责新京的整个事务和城市的整个运转。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说回这个新京特别市公署办公楼,当时可以说是满洲国最高的建筑,“凹”字型造型,地下一层,地上主体两层,中央还有个28米高的塔楼,塔楼屋顶上有个瞭望台,来视察的都要被带上塔楼的瞭望塔四处瞭一瞭整个新京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厅舍”的今生

可惜的是,1945年被苏军用大炮误轰了。

1948年新建之后由长春市委党校、长春市委使用,新建之后塔楼比以前矮了不少,也不是登高远眺之地了。

1996年,命运多舛的新京“第一厅舍”、新京特别市公署被拆除,老地方建了现在的老市委大楼,市委搬走后,由长春市纪检委、长春市监察委等部门使用。









如今,90年过去了,伪满“第一厅舍”的记忆也渐行渐远,如果不是翻看以前的历史记载,还真不知道曾经的市委大院还有这段历史。虽然之前的建筑已不再,但历史的印记仍在,向后人讲述着那年那月发生的那些事。

作为长春人,也应该知道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未来,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挖掘长春这座城的故事吧!


(声明:文字原创,图片除署名来源于网络外,均为原创,请勿盗用,尤其是网易号同仁请自重,违者必究)

 
关键词: 长春写字楼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1482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