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陕南地区最高学府,从汉中师专到陕西理工大学的风雨之路(陕西理工大学在汉中的位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30 21:32:43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401    评论:0
导读

前言:陕西理工大学,简称“陕理工”,在汉中人口中,人们也习惯称它为“汉大”,汉大的称呼源于它的前身汉中大学,陕理工并不在省会西安,而是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始,其建于1958年,在2001年的时候,原汉中师范学院与原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成了陕西理工

前言:陕西理工大学,简称“陕理工”,在汉中人口中,人们也习惯称它为“汉大”,汉大的称呼源于它的前身汉中大学,陕理工并不在省会西安,而是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始,其建于1958年,在2001年的时候,原汉中师范学院与原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成了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是一所涵盖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的多科性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陕西理工大学是汉中乃至陕南地区的最高学府,也是陕南地区唯一所被称为大学的本科高校(安康安康学院、商洛有商洛学院,都未批准为大学)。前面也说到,在汉中,它被热情地称为“汉大”,这与它厚重的历史是分不开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陕南最高学府—陕西理工大学。

陕理工南校区(新校区)南门

一、从汉中师专到汉中大学

汉中大学是陕西理工学院最早的前身,实际上,它最早的名字是汉中师专,其创建于1958年5月。

1.汉中师范专科学校的筹建和改建

1958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为贯彻中共关于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精神,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全省高教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布局,为迎接当时我省蓬勃兴起的群众学习文化、大办学校的热潮,给中共汉中地委发出筹建“汉中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各类民办及部分公办初级中学师资的通知。中共汉中地委根据中央和陕西省委的指示精神,组成了省、地、市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汉中师范专科学校筹建委员会”(以下简称“筹委会”),全面负责汉中师范专科学校的筹建工作。

1958 年 5 月 28 日,筹委会正式成立。筹委会成立以后,即开展了选定校址、修建校舍、制定教学计划、调配教师、招收新生等项开创性工作汉中师专当年录取第一届中文、数学、生物三个专科新生共223人(内含44名保送生)。

1958 年 6 月 9 日,汉中师专筹委会根据全国工农业发展的形势和汉中地区对教师“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坚持勤俭办学的精神,采取边上课、边建校、边培养师资、边充实设备的办法,在努力办好现有的中文、数学、生物三个师范专业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提出了创造条件,争取在1959年把汉中师专扩建为一所系科并存、正规教育与短期教育相结合的师范学院或扩建为以师范专业为基础,增设医疗、农学等专业的综合大学—汉中大学的发展设想。

2.汉中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根据陕西省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和陕西省1958年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中共陕西省委提出了在陕北和陕南各设一所综合大学的意见。因此,对汉中师专的发展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11 月 4 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给陕西省高教局发出了“关于改汉中师专为汉中大学的批复”:同意将汉中师专改为汉中大大学,要求根据陕西省1958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精神做好筹建工作。11 月 19 日,陕西省高教局给学校发来“将汉中师专改为汉中大学的通知”,并随文发来“汉中大学”铜质印章一枚。汉中师专改为汉中大学以后,学校在办好现有中文、数学、生物三个师范专业的同时,积极地为学校建设、发展而创造条件,并抽调专人筹建五年制的医疗系,选聘教师,修建实习医院,做1959年医疗系招生的准备工作。

在学校的筹建工作过程中,重中之重就是师资力量。筹委会根据中学教育发展的紧迫需要,结合专业制订教学计划,调配教师。汉中师专筹备之初,没有一个专业教师,从各中学抽调的少数教师不但数量不足,也没有高校教学经验,承担大学课程确有困难,必须有一支具有高校教学经验和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在陕西省高教局的协调下,筹委会派人前往西安师范学院商谈落实支援的教师。7月下旬,筹委会派张立中、张仁镜前往西安师院(西安师范学院,现陕西师范大学),逐一到批准支援教师家里拜访,商定到校报到时间及家属搬迁等事宜,落实开学前的工作任务。首批支援教师有王缃(现代汉语)、高方忱(中国古代文学)、赵受琪(中国现代文学)、沐恩(解析几何)、蒲义书(高等代数)、聂美纯(微分方程)、王德润(教育学)、陈迪光(图书管理)等12人。这些同志自接到通知后,立即着手来汉报到及家属搬迁准备工作。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赶到了汉中师专报到,投入工作。后来,又有一批从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大城市调动或分配来的教师,以无私奉献和热爱教育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汉中大学的创办和建设发展中。

汉中大学成立后,除已设置的3个师范专科的培养目标和学制不变外,学校按照综合大学的要求、社会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的办学条件,积极筹建新的系科。1959年2月,增设了医疗系,学制为5年。1960年又先后增设了物理、化学两个师范专修科,学制均为2年。1961年汉中农学院并入,成立四年制农学专业。至此,汉中大学已有医疗、农学两个本科专业,中文、数学、生物、物理、化学5个师范专业,初步形成了综合大学框架。

汉中大学首届招生223人。到1961年,学校已初步建成正规教育与函授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大学,在校学生700余人,教职员工100余人。从1958年建校到1972年停办,所有援建者和从当地抽调的教师、新分配的教师一起,在14年里共为国家培养了近千名教师、医师和农业技术人员。老师们在参加教学、建校劳动等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应用科学研究,编写各种教材,先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

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我国的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同时进入了全面调整时期。4 月 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党组《关于审定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发展规模和专业设置的报告》,要求缩短战线、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以及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所属的非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规模均应按照这个报告精神进行调整。同年8月,汉中农校奉命撤销,并入汉中大学,成立农学系,学制四年,这一年,汉中大学设有医疗、农学2个本科系,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5个师范专修科,学生700余人,教职员工增至100余人,学校规模有很大发展。

1962 年 7 月 21 日,根据陕西省高教局召开的地、市高教会议关于院校调整的决定,撤销了医疗系、农学系。

1963年至1964年,除中文、数学、物理3个科每年招收新生94人外,生物、化学2科均停止招生。1965年,物理科也停止招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党政组织机构一度陷入瘫痪状态。1969 年 2 月 7 日成立汉中大学革命委员会。1970年6月成立汉中大学临时党支部,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汉中大学与全国大学一样,教学活动几乎停止。1970年北京机械学院因战备疏散,搬迁到汉中。学校奉命将全部校舍、校产、校具、图书、仪器、土地、房屋、农场、牲畜、粮食等先后无偿地移交给北京机械学院。1972年北机院迁往西安后,88613部队、汉中地区百货公司仓库等单位又借用了校舍。

迫于形势,汉中大学不得不停办。1972 年 3 月 8 日,校革委会向陕西省高教局上报了“关于销毁文件、印章的报告”。同年9月底,学校上交封存文书档案,销毁了印章,汉中大学正式宣告停办。

汉中大学虽然一度停办,但它在自1958年至1972年的短暂的14年中,在中央、省、地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汉中人民的大力支持,西安医学院西北农学院和西安师范学院等兄弟院校的援助下为,为陕南乃至全省和全国的有关地区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建设人才,因而它的名称至今仍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汉中大学艰苦创业,扎根秦巴,服务基层的办学精神对于后来的汉中师院和今天的陕西理工学院一直得到了广泛的弘扬。

汉中大学老照片

二、北大汉中分校与陕西工学院

1965年3月,国家根据备战需要,在陕西汉中的秦岭南麓连城山下,褒河之滨建立了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北京大学校方于1969年10月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与技术物理系, 无线电系一起迁到汉中,10月24日,根据林彪1号命令,技术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系、数学力学系的力学专业的1150名师生及家属乘专列,于26日凌晨到达汉中开始建校劳动,由此诞生了北京大学汉中分校。

北大汉中分校当时占地1063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此处三面环山,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相对隐蔽,是备战时期办学的理想之地。为了保密需要学校对外称为“653”信箱。

北大汉中分校旧址

当时在汉中市的北大分校里面的有“ 北大的数学力学系和技术物理学系,还有无线电系”等专业,这些关系到我国基础工业发展的王牌专业全都在汉中市,这完全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汉中校区的地位。经过近十年的办学,到了1978年,国际形势逐渐好转,为了更好的发展教育,中央决定将汉中校区重新迁回北京,结束了北京大学在汉中市的历史。

1978年3月22日,邓小平指示北大汉中分校搬回北京。

4月28日,校党委做出撤销汉中分校决定。

北大汉中分校全景(来自张兆详)

而陕西工学院也正是在这一年产生的,1978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开始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恢复高考制度为陕西工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

1978年12月4日,陕西省委同意了《关于接收北大汉中分校筹建陕西工学院的请示报告》。批复指出:“陕西工学院暂设机械工程系、电气及电子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学制4年。在校学生规模一千五百至二千人,1979年秋季开始招生300人,在办好工科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条件,逐步增设理科专业,办成理工科大学。”根据省委批示精神,陕西省政府成立筹建小组,接收遗留校舍,在北大汉中分校原址上开始了艰难的建校办学历程。

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陕西工学院。陕西省采用家属农转非政策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7所高校和6个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调来150名教师和领导干部,在北京大学汉中分校遗留下的教职工、教学仪器、十万平方米建筑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陕西工学院。

1979年1至2月,北大汉中分校1000多师生分批返京,北大汉中分校结束。在汉中的近十年里,北大汉中分校为全国培养出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

陕西工学院(现为陕理工老校区)

三、从陕西师范大学汉中分校到汉中师范学院

1.恢复时期的陕西师范大学汉中分校

1975年,国家经济形势及工农业生产逐步好转,为了满足中学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改变中学师资奇缺的状况,汉中地区文教局到陕西省教育局汇报了群众要求办大学的呼声和汉中地区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希望陕西师范大学在汉中设立分校的初步设想。省教育局表示赞同,经过协商,达成协议:学校名称定为陕西师范大学汉中分校,由汉中地区革委会具体领导,面向汉中、安康两个地区招生,以汉中为主;分校的任务是培养中学师资;办学经费由陕西省和汉中地区两家负担。学制为三年;暂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五个专业;当年招生260人。

筹建初期,学校共抽调教职工40人(其中教师27人,干部、工人13人),设有办公室、政治处、教务处和总务处,在人少事多,困难重重的情况下,齐心协力,保证了学校按时开学上课。

从1975年至1976年两年中,学校采取“群众推荐、领导批准与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共招收497名“三来三去”(即从工厂来到工厂去、从农村来到农村去、从部队到部队去)的工农兵学员。

2.恢复并逐步发展中的汉中师范学院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之后,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教育事业也开始走向正常并逐步得到恢复。1978年,随着党的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方面的转移,教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党和政府重视。国家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恢复高考,迎来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春天。

1978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汉中大学并更名为汉中师范学院。4月28日,教育部《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中指出“原址恢复汉中大学并改名为汉中师范学院。汉中师范学院地址:陕西汉中,专业设置: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在校学生人数为一千二百人,面向陕西省。领导体制:陕西省领导”。随于同年7月30日,陕西省高教局发来铜质原型印章一枚,文为“汉中师范学院”,即日启用。陕西师范大学汉中分校自此宣告结束,汉中师范学院正式诞生。汉中师范学院的成立,对于加速培养陕西省中等学校师资,促进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在汉中,很多人可能对汉中师范学院都记忆犹新。

汉中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恢复和新建双重性质的高等师范院校,也是陕南地区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系科较齐全的高等院校,其设有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5个系,学制均为4年。1979年增设生物系,学制4年。1984年增设政治理论教育专修科和英语专修科,1988年增设历史教育专修科,学制均为3年。1993年政教、英语、历史3科改为系,学制不变,1995年均升为本科,学制4年。1997年增设艺术系,学制3年,2000年升为本科,学制4年。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截止合校前,汉中师范学院共有10个系,2个部,1个成人教育学院从2000年起,学院除在陕西招收普通高校新生外,还从四川新生从2001年起,学院面向陕西、河南、湖北、湖、广西、重庆、四川、甘肃、新疆共九省(市、区)招收新生。

2001年9月,由西北政法学院和汉中师范学院合办并由汉中师院政法系承办的“经济法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正式开学。首期学员110人学制为两年。

为了继续发展合作办学优势,2000 年 9 月 22 日,汉中师院与全国重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举行了协作共建签字仪式,两校正式结成帮扶共建单位。协作关系的确定,使汉中师范学院在教学、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陕西理工学院

200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原汉中师范学院、原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陕西理工学院, 2001 年 11 月 24 日 ,院级领导班子宣布。 2002 年 6 月 6 日 ,陕西理工学院揭牌庆典大会隆重举行。从此掀开了陕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崭新一页。

合校伊始,学院党委就注重突出发展主题,把实现陕西理工学院跨越式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着眼现实发展,科学规划未来。明确了学院在合校后五年的工作任务和未来十五年的发展目标。学院以合校为契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握机遇,迎难而上,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合校工作平稳、有序、积极地进行。由于学院党委唱响了团结发展的主旋律,以发展来团结凝聚全院师生员工,实现了两校实质性的融合。

陕理工校门

五、陕西理工大学

2015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在陕西理工学院基础上筹建陕西理工大学。

陕理工南校区校内景色

2015年5月22日,陕西省教育厅、汉中市政府就共同支持陕西理工学院筹建陕西理工大学工作签订协议,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校园建设、科学研究、校企合作、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推动陕西理工学院早日建成省属高水平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5所高校分别与陕西理工学院签订了《对口支持筹建陕西理工大学协议》。

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同意陕西理工学院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的函》正式批准陕西理工学院更名陕西理工大学,学校标识码为4161010720,同时撤销陕西理工学院建制。 [5] 2016年6月21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在陕西理工大学南校区大礼堂隆重召开陕西理工大学改革发展推进会暨更名揭牌大会,陕西省省长胡和平、副省长庄长兴为陕西理工大学揭牌。

六、学校现状

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陕理工有南、北2个校区,其中南校区位于汉中市汉台区东一环路1号,北校区位于汉中市勉县褒城镇226县道连城山下,也就是原来的北大汉中分校所在地。东校区目前正在筹建中,校园总面积13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8万平方米。设有17个学院和2个教学实验实训中心。设有65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机械工程、生物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学科),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26个省级研究中心和服务平台。全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

2019年以前,陕理工一直以二本院校序列进行招生,直到2019年,学校在陕西省内实现一批次本科招生。
在排名方面,按照校友会版全国综合类院校排行榜来看,陕西理工大学2020年位居全国第357名,相较于2019年的498名上升了141名,在陕西省内排第17名,相较于2019年的20名上升了3名。

很多人会问,陕西理工大学在陕西省内是以一本线招生的,为什么排名这么低。陕西理工大学虽说创办时间已有60余年,但是该校是在16年由陕西理工学院升格为陕西理工大学,真正升为本科的时间并不长,未来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另外该校是一所理工类高校,排名一般都是以综合性来进行的,因此有所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
目前,陕南地区三所本科学校为陕西理工大学、安康学院、商洛学院。

注:本文旨在让人们认识和了解陕西理工大学,宣传汉中教育,如文字或图片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部分参考资料:

1、陕西理工大学档案馆:[历史回眸]·汉中师范学院史略

2、陕西日报:扎根秦巴育英才 咬定青山不放松——记陕西理工大学发展史上的西迁建设者

3、北京大学校庆120周年专刊:我所经历的昌平分校和汉中分校建设(作者张兆祥)

4、360图书馆:历史上陕西省最牛的大学---汉中市的北京大学汉中分校(作者:冬不拉拉)

5、陕西理工大学官网: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晋升为陕西省一批本科招生院校

 
关键词: 汉中大学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1616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