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成都街头,红旗超市门口的那抹红白蓝,恐怕是令外地人印象最深刻的颜色。曾有外地人在网上写到,“成都的这家超市分布密集,让你躲也躲不开它”。
但正是这种密度,保证了对居民生活区的覆盖与粘度。今年春节,大多数成都人的生活,都难以与这个家楼下的超市分割开来——
疫情之下,当大多数家楼下的超市都暂停营业时,红旗超市近3100家门店亮着灯,里面摆满货品的货架,是市民最大的安全感。
在成都,有100多家红旗超市24小时开放,其他门店也进行延时服务,让你在晚上,也能买到需要的东西。
红旗连锁董事长曹世如开玩笑说,不闭店、不涨价,让红旗的10000多名员工成为了城市“保卫者”。
“您随便挑选,我们24小时营业,全年无休”
“你们今天几点关门?”正月初一傍晚,一个行色匆匆的市民走进吉瑞三路的这家红旗超市。他手里拿着好几个塑料袋,店长朱英猜测,这大约又是一个囤货的市民。
红旗超市内
这是疫情最为紧张的时候。在成都,人们都尽量减少出门,过去几天里,附近四个大型小区里的不少市民都跑到这家红旗超市来囤水囤货。
有一天,一位熟客一口气把货架上的几袋面粉都买回了家,朱英劝她不要紧张,超市不会关门,但她还是固执地和家人把几十斤面粉扛回了家。两天后,这位熟客又来了,不过这一次购物量明显减少了,只买了一根莴笋和一袋鸡精。
“您随便挑选,我们24小营业,全年无休。”朱英向那位顾客回复说。此时,店里不少市民也在淡定挑选商品,他们大多是住在周边的居民,经过这几天的营业,他们已经确信这家超市不仅不会关门,而且价格也不会涨。
红旗超市内水果蔬菜区
这个小区周边唯一开着的超市,承载着周边大多数居民的需求。朱英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过去一个月里,吉瑞三路的这家红旗超市客流量和销售额至少都翻了一番。
尤其是不习惯网购的老年人,更把这家店当作希望。住在周边的叶爷爷甚至注意到了每天5点半是这家超市生鲜运送的时候,因此每天6点半,来这里买到头批菜成了他的新习惯。
疫情发生以来,红旗超市累计销售大米5000吨,面粉约1200吨,食用油超2000多吨。目前,库存至少能够保证供应重要生活必需品15天以上。各种数据,曹世如如数家珍。而她更愿意谈起的是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疫情防护用品。无他,这是红旗连锁在疫情期间“竭尽全力”的“保卫”。
2月中旬,为缓解成都市民购买口罩困难,成都市政府紧急统筹安排生产厂家生产普通防护口罩在红旗连锁门店销售,日均销售超20万只。目前,红旗超市已销售包括“成都造”口罩、省外口罩、进口口罩近300万只,消毒液近40万瓶,洗手液20多万瓶。
复工后买早餐的人多了,店里早有准备
和绝大多数的红旗超市不一样,吉瑞三路这家店的营业时间是24小时。这意味着,即使凌晨两点,你也能在这里买到薯片和咖啡。
马上50岁的赵光英是红旗超市的店员,最近一周里,她已经值守了两次晚班,从晚上20点开始一直到早上8点。
这其中,赵光英就要接待不少错峰来购买货物的居民,以及晚间来买零食、饮料等零食的年轻人。
红琴连锁后勤保障
云平台实时查看各门店数据
除此之外,疫情期间对门店的消毒也相当重要。顾客不太多的时候,赵光英和同时会轮流打扫门店,包括柜台、地上及货架,之后用消毒液再进行一次消毒。
3点,距离早上只剩下短短几个小时。赵光英注意到早餐的销售增长了不少,尤其是在复工后,因此往往她会提前做好丰富且足量的早餐,比如包括包子、关东煮、肉肠、稀饭和鸡蛋等。
5点,西河库房运来了新鲜的蔬果,赵光英又忙着卸货。这一天人们餐桌上的绿色,都要靠她和同事快速的理货上架。
当然,看似容易的不关店,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曹世如算了一笔账——春节那几天,延时营业的加班费、电费等都是成本,而红旗为了激励员工,付给了平时几倍的工资,成本不容小觑。
曹世如正在给采购部门开会
“公司快捷门店保证了周边消费者的早餐、快餐供应,及时为华西医院、科技园等医疗单位供餐,保障医护人员的用餐需求及食品安全。”曹世如说。
曹世如
这个春节,不关门、不断货、不涨价背后,有超过10000个红旗超市的员工。“我们不仅给员工正常的加班工资,还要每人每天补贴100元。”曹世如透露,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工作岗位的人,值得。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邹悦 摄影记者 吕国应
编辑 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