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之前,周总理就曾去过莫斯科两趟,加上去日内瓦路过的次数,就有三四次了。
第一次去莫斯科,主要是摸美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底。几天后,周总理又一次前往莫斯科,这次是研究会议的对策,磋商中、苏在会上如何合作,估计会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图丨周总理
周总理从苏联回来后,代表团就开始进行紧张的准备工作,按照不同的工作内容和相关专业,分成了几个组,由王炳南总负责。
考虑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参加重大国际活动的代表团,再加上此次出席会议的美、英、法、苏等国的代表团也十分庞大。
所以,外交部决定也应该将此次外交队伍庞大,多选派一些人去,包括选一些各方面的专家,这样既可以应对各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与各代表团展开更多层次、多方位的沟通与交流。
最终,中央同意了外交部的建议,组成了180多人的庞大代表团。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面对如此庞大的代表团,物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一样是十分重要的。
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时准备的办公用品、食品佐料等各类物资就有9吨多重。
周总理一再强调,这次会议是一次绝佳的展现和宣传新中国的好机会。所以,代表团们也决定通过我国的一些电影、书画等一些工艺品来向外国贵宾展示我们国家灿烂多彩的文化文明。
为此,他们特意从故宫博物馆借了12件国宝级的文物,包括中国的电影;宫灯、屏风等工艺品;以及齐白石、徐悲鸿等名家书画;“雍正天蓝铉纹兽耳罇”、“乾隆青华贯耳大方瓶”等等。
图丨周总理与毛主席
这些文物全部摆放在会客厅。后来事实表明,这些国宝的确让每一位前来参会的宾客都大开眼界,对中华文化发出了由衷的赞美,称从未见过如此绝美的宝藏。
代表团各小组夜以继日地工作,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1954年3月,王炳南先带领先遣组同苏联代表团同一天去日内瓦,安排总理和代表团的住宿和安全问题,了解会议具体日程和注意事项。
在可能的情况下,了解美、英、法方面动态,以便代表团到达后提供参考。
1854年4月20日,周总理率中国代表团从北京启程,中途在新西伯利亚以及莫斯科休息了两夜,最终于4月24日抵达日内瓦。
机场并没有特意搞什么盛大的欢迎仪式,但是围观和抢镜头的新闻记者却有上百人。
当周总理出现在机舱口时,人群中一阵骚动,记者们像疯了一样一拥上前,纷纷按下快门开始抢镜头。
作为新中国第一次派出的大型代表团,他格外引人注目。而周总理的到来,也让这座城市更加为世界所关注。
周总理抵达日内瓦的消息与照片,就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
4月26日,日内瓦会议于国联大厦正式开幕。
初次展现在国际外交大舞台上的中国代表团十分活跃,不仅仅表现在会议过程中,包括会议之外的外交活动。
各国代表团好像对于中国代表团的到来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他们不断地向我国代表投递信件,里边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为期三个月的会议,中国代表团一共收到了32个国家的476封来信。这也是他们之前所没有想到的。
图丨日内瓦会议
各国代表纷纷前来会见周总理,这也是让人没有想到的。对于我方来说,必然也是希望能够让世界各地、各界都能了解中国,以后也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所以,即便会议期间时间十分紧张,但周总理还是会尽量安排时间与大家见面。但如果一一会见的话,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便总理一天24小时不睡觉,也无法做到。
所以,只能是几国代表团一起会见,采用集体会见的方式。因为人实在太多,最后几天的时候甚至到达上百人一起见面。
但无论如何,周总理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来面对每一位世界各国的朋友,这也是让很多人为之感动的。
他们经常是在美、英、法那里受了冷遇,见过周总理却是如此的热情,这是最让他们为之动容的,甚至有一些女代表还落下了感动的眼泪。
他们说:“两种截然不同的接待方式,真切地让人感受到了两种不同的对待和平的态度。”
但周总理也是需要休息的,所以其余时间都是由中方代表团来与各界人士进行交谈交流,让他们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中国,了解我们的风土人情,了解我们的文化底蕴,了解我们的建设成就以及外交政策。
图丨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当时在瑞士定居的著名戏剧大师查尔斯·卓别林了。
卓别林在电影行业的影响不必多言,他曾被肖伯纳称赞是“电影界独一无二的天才演员”。
作为国际和平人士,6月3日,卓别林在瑞士参加国际和平奖颁发仪式时,当时也有几名中国记者在场。
看到有中国记者的身影,卓比林十分兴奋,他说自己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看到现在新中国成立,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他十分希望能够亲眼看一看。
并表示自己很希望看到中国电影,特别是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我国的记者立刻向中央上报反映,周总理得知后,特意派外交部交际处王倬如处长跟卓别林取得联系。
没有想到如此具有声望与影响的艺术家,能够对中国电影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所以,代表团们提出希望给他安排了一个电影专场,放映了几部中国影片。
卓别林提到该提议时,十分高兴,表示自己十分有兴趣前去观影。
图丨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6月18日,王倬如早早的就前往提前找到的一家名叫REX的电影院,专门为卓别林放映了中国电影舞台艺术片《梁祝哀史》,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该影片在十天前周总理还曾邀请英国首相一起观看过,当时英国首相看后,大加赞赏,尤其是对于影片中的女主角,更是赞不绝口。
最后她还提出,这么好的影片,就应该向国外产出,让世界各国的人一起观赏。
这天,卓别林夫妇也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了电影院,他们对该影片充满了期待,这是他们一直以来都希望看到的一部影片。
观看过程中,由曹元欣一字一句的将剧情及时的翻译给卓别林夫妇听。
影片结束后,卓别林已经被影片中的剧情感动落泪。他称赞道:“很久没有看到过如此让人感动的影片了,这是我这一段时间以来,落泪最多,但最开心的一天。”
他说,他觉得该影片除了在影像上做的十分让人动容以外,主要是剧情让人十分感动,在不断的揪着人的心,又富有诗意,演员的表演也十分出色。
图丨周总理与卓别林合影
最后,王倬如还代表总理送给了卓别林象牙美人一个,白石老人画册一册,还有徐悲鸿画集一册,香槟酒、葡萄酒各两瓶,以及茶叶四筒。
卓别林称自己很喜欢这些礼物,几次打开这些艺术品欣赏,仔细观看,并不断的发出赞叹。
此次“电影院之旅”卓别林十分开心,也表示了自己的感谢,还专门给周总理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表示:自己很希望能够有机会见见周总理,也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周总理在收到卓别林的信后,立刻安排工作人员尽快安排他们两人的见面,完成卓别林的愿望。
一个月后,周总理于卓别林终于见面了,周总理还邀请了当时正在捷克参加电影节活动的著名越剧演员范瑞娟。
周总理的细致安排让卓别林夫妇十分感动。
陪同周总理招待卓别林夫妇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张闻天和李克农,还有5名刚刚从布拉格飞来的中国电影工作者。
图丨卓别林生活照
这天卓别林身着一身深灰色、双排纽扣的便服,一头银白色的头发,面孔却像青年一般的红润。
刚喷过水的草地上,安排了涂着红白两色油漆的轻便桌椅,主人和客人完全无拘束的坐了下来,每个人面前摆了一杯中国清茶。
周总理与卓别林的谈话便开始了。
周总理说:“作为你的电影观众之一,你一直都是我十分钦佩的艺术家,你的影片在中国也很受欢迎,你的影片令人笑得肚子疼,但也叫人感动得心酸落泪。”
卓别林表达了感谢后,没有过多地把话题放在自己身上,而是主动提起了前几天刚刚看过的《梁祝》,他称自己被这部影片感动的一次又一次的流泪。并说道:
“将古典的艺术拍成影片,这是很好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自己民族的艺术遗产,发扬自己民族的艺术传统,只有民族形式的艺术,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民族性格。”
周总理表示了认同,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还提到了老艺术家梅叶芳,画家齐白石,这些老艺术家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十分尊重的老艺术家们。
我们不断地关心和培养年轻的艺术家们,但更尊重和爱护年老的艺术家们,因为他们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可以教育下一代。
图丨梅兰芳在美国与卓别林等人合影
说到这,周总理还提到了卓别林的影片“舞台生涯”,就像这部影片中所传递的一样:把希望寄托给新生的一代,而我们这些年老的人,就应该为此多做些事情。
宴会上,卓别林终于品尝到了他一直以来都很希望可以尝一尝的茅台酒,他激动地说:“我很喜欢这样的烈性酒,这才是真正男子汉应该喝的酒!”
卓别林还品尝了周总理专门为他准备的北京烤鸭,他说:
“其实我在这之前是不吃鸭子的,因为它对我有恩。我所塑造的流浪汉夏洛尔,他走路的姿态逗笑了无数人,其实灵感就来自于鸭子。所以我为了感谢鸭子,后来就不吃鸭肉了。但今天不一样,因为它不是美国鸭子。”
卓比林幽默的表述将饭桌上的每个人都逗乐了。周总理在后来还说:“跟卓别林在一起,是让人无比愉悦的。”
宴席上,他们还一起交流了一些影片中人物塑造的问题,卓别林无数次对中国影片大加赞赏,并表示自己对于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周总理的卓越才能表示衷心的钦佩。
图丨卓别林在上海参观画展
当周总理问到卓别林的创作过程时,他表示自己的影片都是自导自演,全部都是自己一个人做。但是,他并不觉得苦或者累,只有在工作中,他才觉得是愉快的,是真正的愉快。
他还讲到自己跟妻子每次吵架吵得不可开交,但只要一开始工作,两人就总能取得一致,刚才对彼此的怨气也瞬间烟消云散。
随后,谈到中国的发展时,卓别林向周总理询问目前中国的教育情况。
周总理把当时中国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数目告诉了他。卓别林对于那个庞大的数字,又是吃惊,又是快活。
接着又谈到灿烂的中华文明,卓别林问道:“我听说此次会议,你们带来了12件国宝级文物?我听到太多人对这些文物的夸赞了!”
周总理点点头,笑着说:“我们希望能够将中国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了解我们取得的一些成就,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正说着,厨师端来了杏仁豆腐,每人一小碗。这种北京著名的精致食品,使卓别林夫妇十分高兴,卓别林的夫人明显更喜欢吃,她吃得很多。
图丨周总理与卓别林亲切交谈
周总理举杯祝卓别林的健康。卓别林道谢说:“还是应该祝你的身体健康,因为此刻的世界太需要你了。”
卓别林还说:“现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你就像个矛头一样,可以把人类的历史推进几千年。”
周总理向卓别林道谢。在座的人们一同干了杯之后,周总理再一次举杯,祝贺卓别林和他的夫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也祝卓别林新作品成功,并祝他长寿。
卓别林起立答谢,回祝周总理健康,并祝在做的中国年轻的电影艺术工作者们前途无限光辉。
愉快的晚餐使这位老艺术家精神倍增,面孔也变得更加红润,他表示自己虽说年纪大了,但做起事情来仍然很有精神。
他并不惋惜自己已经老了,甚至觉得现在的自己要比年轻时更有韵味。
宴席最后,周总理送给了卓别林一瓶茅台,还有一只烤鸭。并邀请卓别林访问中国,他卓别林高兴地站起来,作了一个喜剧中的滑稽动作表示感谢,并说:
“我使我高兴极了,我非常喜欢中国,你们的国家是新生的,是蓬勃向上的,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真实想法。”
晚餐结束后,周总理还邀请卓别林夫妇在另一间房里观看《草原上的人们》,卓别林夫妇表示很感兴趣。
中国的电影工作者们围坐在他们两人的身边,当电影放完之后,卓别林起立向影片的主角我国蒙古族的女演员乌日娜鼓掌祝贺。
图丨卓别林与周总理等人亲切交谈
时间已经到了11点半了,在卓别林夫妇告辞以前,范瑞娟将一本法国“人道报”记者著的“卓别林传”的中文译本送给卓别林。
这件不平凡的礼物让他十分高兴,他把用中国文学出版了他的传记当成一件极为荣誉的事情,再三感谢。
这次欢快的聚会,进行了将近5个小时,卓别林向周总理深深地致谢,说他占去了周总理太多的时间,因为他知道周总理现在是非常忙的。
周总理却说:“不,不,这些日子太紧张了,应该换一换空气,我很需要这种家庭式的友谊谈话。”
卓别林也不由得笑着说:“是的,我并不是艾登啊。”
这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个不住。在欢乐的气氛中,卓别林夫妇向周总理告辞。
周总理送他们到门口,宾主们一一地握了手,卓别林夫妇上了汽车。
这时已经是深夜了,日内瓦的晴空闪耀着无数的繁星,周总理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看着卓别林夫妇汽车开出别墅去。
第二天早晨,在日内瓦用法文印刷的报纸上,就刊登出了卓别林与周恩来在前一天会见的消息,但对于此次会见卓别林与周总理谈话的内容,只字未提。
后来卓别林回忆起这段经历,这样说道:“那是一段十分特别的日子。”
图丨晚年卓别林
1955年1月,外交部曾试图就卓别林访华的事情作出了具体安排,但因为当时卓别林正在紧张地拍摄他的新影片,所以没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