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和平名医 | 张文平:愿以此生 守护生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31 14:45:26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080    评论:0
导读

从医30多年 他深耕专业 笃行不怠 一次次将病人从死亡线上夺回 一面面锦旗 闪耀荣光 写满真情 记录了他妙手仁心背后的不凡经历 无影灯下 岁岁年年 日日夜夜 印刻下他忙碌的身影 疫情来袭 临危受命 冲锋陷阵 写下他对人民的无限深情 本期和平

从医30多年

他深耕专业 笃行不怠

一次次将病人从死亡线上夺回

一面面锦旗

闪耀荣光 写满真情

记录了他妙手仁心背后的不凡经历

无影灯下

岁岁年年 日日夜夜

印刻下他忙碌的身影

疫情来袭

临危受命 冲锋陷阵

写下他对人民的无限深情

本期和平名医栏目

我们介绍

长医附属和平医院副院长

张文平的精彩故事


专家名片

张文平,男,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1月出生,山西屯留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教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副院长。

张文平是中华全科医师协会贲门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抗癌协会常委,山西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胸腔镜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心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山西高等医学教育资源联盟常务理事,山西省执业药师协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他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尤其擅长胸外科微创手术和胸部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主持省级课题3项,已结题1项;横向课题1项。被SCI收录4篇科研论文。连续多年被评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先进个人”、“优秀科主任”、“优秀教师”。2010年被评为“长治市双十佳标兵”,荣记个人一等功。2020年,因在山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成绩突出,记二等功。2021年被评为“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


精彩故事

时间已经过去整整十年,然而家住潞州区的李某依旧难忘十年前的那场生死竞速,更难忘他的救命恩人张文平。

那是2012年年底的一天,刚刚入睡的张文平便被手机铃声叫醒。其实,从医这么多年来,张文平的手机从来都没有关过。原本睡眠很沉的他,从走上医疗岗位的第一天,开始变得很警觉。

“张老师,您快来趟医院吧,刚来了个急诊病人……”电话那头护士显得有些慌乱。两分钟不到,张文平已经穿好衣服冲出了家门,他知道对于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他需要和死神赛跑。

当他急匆匆赶到医院,才知道这名生命垂危的病人竟然是不久前自己走路来到医院的。张文平仔细查看,患者此刻大汗淋漓,脸色蜡黄,胸口一个不足1厘米的伤口上血液已经凝结。“听说是不小心将水果刀刺进了胸口,还在等待检查,不知为什么突然就变得这么严重。”听着同事的叙述,张文平看到眼前伤口的位置,认为很有可能病人已经伤及心脏。“快推进手术室!”他毋庸置疑地说。

不出所料,病人的心脏已经出现破裂,鲜血正在源源不断流进胸腔,如果再晚几分钟恐怕性命难保。这样的情形,张文平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每一次他都会在最短时间内出现在手术室。“这或许是医生的天性吧,救死扶伤,义不容辞。”言谈间,张文平从容坚定。

同样忘记不了张文平的,还有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运城的侯某便是其中之一。

也是在十多年前,因脓胸住院却被查出食管癌的侯某,因为张文平的执着与坚持,终于“捡回”一条命。如今,每次来和平医院,他总要见见这位恩人,他说见着张医生心里觉得踏实。

那是2011年冬天,高烧不退的侯某住进了和平医院心胸外科。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住院,早在两个月前他就踏上了求医之路。可是辗转多家医院,医生的结论却只有一个:慢性脓胸、手术创伤大,手术风险极高。无奈之下,侯某选择了离家较近,却在当地较有名气的和平医院。

“尽人事,听天命”已经成为侯某和家人最后的想法,他们只能“熬日子、盼奇迹”。像往常一样,张文平推开病房,想要看看病人的身体状况,以便安排手术时间。简短的接触中,他发现眼前的侯某进食速度缓慢,张文平建议进行胃镜检查

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侯某已是局部晚期食管癌。这对于侯某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原本的病情就已让许多医生将其拒之门外,现在更为复杂的情况下,谁还能救他于死亡边缘?侯某和家人陷入绝望的深渊。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拿着病检报告,张文平说:“病人的病情虽然较重、手术风险高,但仍有手术机会。如果你们愿意相信我,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握着张文平的手,侯某和家人热泪盈眶。“张医生,只要您愿意给我手术,啥后果我都能承担。”侯某激动地说。手术室中,七个小时的忙碌,张文平先后完成了侯某的脓胸和食管切除手术。手术很成功,侯某家属欣喜不已,张文平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张文平的心中,对于一所医院而言,手术的成功率可能会因为一个很高的百分比而骄傲。但是对于每个人而言,只有0和1的差距。所以面对病患,他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他见到你时就会觉得看到希望,你又怎么忍心那么轻易击碎他最后的希望。”张文平说。

在许多人眼中,医生是一个充满光环的职业。但只有从事医疗事业的人才知道,他们的生活总在和病患打交道。一年四季有着看不完的病人、做不完的手术,这也正是张文平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医30多年,从青涩的实习医生,到许多人心中的“救命稻草”,他用青春与热血浇铸着自己的事业和众多病人生的希望。

这么多年来,张文平几乎与节假日绝缘。即使是成了院领导,他也坚持一有时间就到病房。在他心里,或许他的出现能给病人带来一丝安慰。“病人心中的恐惧会比一般人更多,见到主治医师时,他们会觉得踏实。”张文平说,“也许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只要时间允许我依然坚持要去查房,一方面是为了及时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病人和家属安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大江南北,在人人避之不及的情况下,张文平临危受命担任长治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在长达40多天的一线斗争中,张文平始终执着坚定、果敢沉着,带领和平医院医疗团队为“长治清零”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时的新冠肺炎患者确诊有多难?如今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我们无法想象。2020年初,一名患者主因发热头痛入住和平医院,新冠肺炎临床特征明显,但在连续4次咽拭子检测中持续阴性。

怎么办?专家组经过多番研究,最终决定对患者进行咽拭子、痰液同步检测。同时,针对患者体温反复的症状,专家组将季节性流感一并考虑。检测结果证实了专家组的推断,患者痰液新冠核酸及甲流核酸均为阳性,而咽拭子检测依然为阴性。会同省级专家组对检测结果进行讨论后,患者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甲型流感,而当时新冠肺炎合并甲型流感在全省极为少见。

另外一名确诊患者,临床特征明显,但病情相对较轻。入院后,专家组在先后给予两种国家诊疗方案推荐的抗病毒药后,患者咽拭子和痰液核酸持续阳性。无奈,专家组只能一次次地调整治疗方案,针对病情变化各个击破。从1月24日患者入院到3月2日治愈出院,专家组先后6次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攻克难关。同时,张文平还担负起了指导基层医院做好新冠肺炎防治工作的职责,将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第一时间分享给同行。

未经黑暗,便体会不到光明的可贵;未经寒冬,便体会不到温暖的涵义。如今,张文平对那段难忘的时光依旧记忆犹新,他不断地向身边的每一个人重复:疫情还未完全散去,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从医大半生,张文平在临床上敬业奉献,在带教上更是尽心尽责。他带领长治医学院代表队,获得过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华北地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在他的组织推动下,2018年和平医院获得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021年,他又获得山西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

精于专业,勤耕不辍。和平医院胸外科作为享誉三晋的名科室,不但有着技术创新的优良传统,更有勇于超越自我的雄厚实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张文平更是在专业上精耕细作、大胆创新。继参与实施我市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之后,张文平又于2010年始,先后主持开展了局部晚期肺癌肺叶切除加部分心房切除术,单孔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剑突下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冠状静脉动脉化等多项新技术,使和平医院胸外学科始终领跑地区医疗水平。


医者仁心

是张文平从医之初便牢记于心的理念

言语不多的他

却用了大半生时光来践行

他说:“未来的路,依旧很长,

无论何时我都会坚定地

行走在救死扶伤的大路上。”


文字:长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 波 张瑞英

图片:董 浩

 
关键词: 和平县人民医院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1974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