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黑龙江日报
3月30日,《黑龙江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是黑龙江省“十四五”时期推进生物经济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指南,为黑龙江省生物经济发展指明目标和方向:经济规模迈上新台阶,成为黑龙江省战略性主导产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建立。产业融合实现新跨越,形成产业链齐全、配套完善的生物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省生物经济总规模将达到420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这是记者从黑龙江省政府3月3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的。
《规划》共分为7个部分,从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规划总体要求、坚持创新驱动、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产业体系、畅通发展路径、强化支撑保障等方面明确了目标任务。
生物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
《规划》提出“一极、两区、一带”生物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一极”就是哈尔滨生物产业引领极。重点建设千亿级哈尔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和百亿级哈兽研国际生物谷,做强做优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示范区,将哈尔滨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东北亚区域带动力的生物经济新高地。
“两区”就是松嫩平原生物产业核心区和泛三江平原生物产业示范区。要立足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地生物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精品生物园区,建设松嫩平原生物产业核心区。要聚焦牡丹江、佳木斯和四煤城在中药材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中药材特优区,建成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产业基地。
“一带”就是林区寒地生物产业带。以大小兴安岭林区为重点,加快中药材、生物林业和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把“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
《规划》明确黑龙江省将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围绕打造千亿级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寒地龙药和特医食品产业链。
聚焦做大做强千亿级国际领先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生物发酵、生物基材料、合成生物产业链。
立足构建千亿级龙江特色生物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生物育种、兽用生物制品和黑土地生物保护产业链。
围绕建设百亿级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示范基地,同步谋划生物燃料、水污染生物治理、生物诊疗设备等9个产业链。
《规划》确定实施十大行动的落实路径:重大项目建设行动、龙头企业培育行动、产业集群壮大行动、应用示范引领行动、名优品牌塑造行动、一流学科建设行动、科技创新驱动行动、生物信息融合行动、国际交流合作行动和服务平台升级行动。
为《规划》配套制定的《黑龙江省支持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同时发布。据悉,黑龙江省制定20条具体支持政策助推生物经济发展。
(图片由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
来源:龙头新闻
本文来自【黑龙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