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恐怖片?
是我们下意识拒绝的画面,是丑陋的丧尸,是嗜血的怪物。
是击溃我们内心最后防线的jump scare,是突如其来的电话声。
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在其2018年上映的影片《头号玩家》中,引用了一部恐怖片作为彩蛋,正是如此的引用,让观众拍案叫绝。
这部豆瓣9.1分的电影,其中的恐怖画面,都来源于《闪灵》。
《头号玩家》
《闪灵》
《头号玩家》
《闪灵》
《闪灵》上映于1980年,是好莱坞最经典的惊悚片之一。
到底是怎样一部片子,让斯皮尔伯格如此大段引用?而又让观众欢呼雀跃以至于重新翻看?
《闪灵》这部让很多人都望而却步的影片,讲述的就是住在人心里的不可描摹邪念。
也许斯皮尔伯格也认为,相比那些可以描绘的鬼怪,内心的魔鬼更让人恐惧。
有人说这是一个男人的毁灭过程,有人说这是一部变相的印第安人血泪史,还有人说凶手其实另有其人……
影片开头是主人公Jack来到远望酒店面试管理员的职位。
负责人告诉他,1970年曾在这里发生过的一起惨案:上任管理员Charles Grady在冬天的某一天将自己的妻子女儿砍死,并开枪自杀。
还有一句很奇怪的话:“你曾是这儿的守门人。”
“闪灵”一词是根据原著“shining”翻译而来。
是Jack的儿子Danny的超能力。
有人把它理解成第六感,但这种能力,远比第六感强大。
Jack顺利通过了面试,一家三口入住酒店,紧接着一件件怪异的事情开始出现。
封闭的旅馆、漫山的大雪、神秘的迷宫。
Danny眼中可怕的幻觉,无尽的酒店回廊、电梯的血涌、惊悚的237号房间、阴森的双胞胎姐妹。
Jack渐渐癫狂的眼神,越来越诡异的笑容。
那一句句重复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暗示或者叙述着一个幽闭环境中杀妻杀子的疯狂行径。
这部影片是恐怖片向惊悚片的嫁接,大量的视觉信号、让人不寒而栗的怪异音乐、演员疯癫诡异的面部表情,等等的这一切把《闪灵》的恐怖烘托到极致。
而我们今天重提《闪灵》,不仅是好奇于其中怪异的细节,更是对其中人性的感悟。
《闪灵》这部作品,扒掉了父亲貌似威严实则单薄的外衣。
一个人到中年依旧一事无成的男人,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现在沦落为酒店看守。
幻想着作家的梦,现实却是才思枯竭,不知从何下笔。
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身边只有妻子和儿子,Jack能向谁倾诉?倾诉他的无能吗?
生活压力的重担,无人理解的境况,沮丧绝望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当妻子发现他厚厚的“文稿”时,终于,他疯了。
也许Jack曾意气风发,或许他曾梦想成为像莎士比亚一样不朽的作家,但是生活给他的,只有深深的绝望和迫于生计的妥协。
到此为止,那些可怕的幻想,那些血,那些阴森,都可以得到解释。
那只不过是Jack的幻想。
那些压力,他撑不住了,他举起了斧头,砍向了妻儿。
也许在Jack眼里,他砍向的就是他的压力。
他不爱妻子吗?不爱孩子吗?他真的想毁了这个家庭吗?
“一定要向前进。这是你在这个艰难的世界上应该做的,要有爱心,一定要向前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振作起来,向前进。”
这是Jack对Danny说的。
在疯狂的边缘,Jack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要坚强善良勇敢。
答案很明显,Jack是爱这个家的。
酒店的这张1921年的照片,也许会让人猜想到轮回。
之前的守门人用斧子砍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之后,Jack也举起斧头,拼命追赶自己的妻儿。
也许这部片子的恐怖之处,并不在于那些可怕的诡异的阴森的场景和鬼魂。
可怕的是人性向善的另一面。
一个男人,终于扛不住压力,选择逃避现实,选择和心中的邪念狼狈为奸。
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再到成为一个父亲。
这些蜕变都是顺理成章的。
《闪灵》这部电影,除了放大人内心的邪念,还启示了观众如何远离病态状态,去成为一个好父亲。
父亲这一角色,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意味的不仅仅只有这一个简单的称呼而已。
父亲这一身份的能力,不是从孩子出生那一瞬间获得的,而是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日子里一步一步学会的,在经营家庭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参透的。
《闪灵》是库布里克继票房惨淡的《巴里·林登》之后的爆发。
导演无意借助令人呕吐的嗜血造型来吸引观众,而是用素材的叠加组合,先进的技术辅助来营造阴森的效果。
这是他的第一部恐怖片,值得庆幸的是,库布里克和《闪灵》最终彼此成就。
库布里克成为了人们绞尽脑汁去猜想的奇才,《闪灵》成为了当人们一谈起恐怖片这个电影类型就没有办法忽略的经典。
《闪灵》之后,《237号房间》以记录片的形式和观众见面,继续探索那让人后背发凉的神秘空间。
先锋的时装品牌Undercover也在2018年献上了一场“闪灵秀”。
远望酒店经典的地毯图案也出现在了《玩具总动员》中。
而在《辛普森一家》的万圣节特辑中,Homer也模仿了Jack拿斧子砍门的动作。
故事的尾声,Wendy带着Danny开着雪地车仓皇逃离,Jack冻死在树林迷宫中。
也许是Jack最后一点的良知阻止了他,让妻儿得以逃走。
其实,《闪灵》真正让人恐惧的,在于Jack现在的挣扎可能会成为你日后的挣扎。
对家庭的责任疯狂压榨着Jack对写作的爱,最后,Jack的理想主义崩塌了。
生命是向前走的,终点即使死亡。
是流连于富丽堂皇幻影重重的酒店,将自己陷入疯狂可怕的轮回中呢?
还是选择放弃可有可无的骄傲,去珍惜真的关心自己,值得自己爱的人,勇敢的走下去呢?
答案无疑是后者。但为什么偏偏Jack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其实他明白,只不过逃避永远都更容易。
所以,这部片子到底有多吓人?
那些库布里克埋下的梗,40年间吸引着无数人去探索挖掘。
不管是神秘的237房间,还是血流成涌的电梯,还是那句让人背后发凉的“永远”,都和《闪灵》一起,成为了时光打不败的经典。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也许原作者斯蒂芬·金并不满意这样的呈现,但他也无法否认库布里克对《闪灵》再创造的魔力。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部好的影片,它的寓意绝对不会停留在粗浅的某一个层面。
与其急于给这部影片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倒不如把这个答案留给未来,留给每一次的重温,以保留影片原本的感染力。
这就是《闪灵》的 魅力,就像远望酒店和那无尽的回廊,像那等待着人去开启的237号房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陷入对答案的探索之中。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恍然大悟。
不过话说回来,毕竟是库布里克,何必纠结于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