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4日,广西南丹里湖瑶族乡瑶里村的“千家瑶寨·万户瑶乡”移民点,白裤瑶同胞在进行打陀螺、唱细话歌、打铜鼓等民俗活动。打陀螺、唱细话歌和打铜鼓都是白裤瑶青年男女喜爱的民俗活动。
10月14日,广西南丹县白裤瑶群众在瑶寨展示陀螺绝技。
体验非遗项目
广西南丹县歌娅思谷景区白裤瑶群众在鸣放鸟枪,欢迎各地游客。
广西南丹县白裤瑶群众在瑶寨进行打陀螺比赛。
鲜花盛开的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白裤瑶寨一角。
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白裤瑶移民新区一角。
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13.7亿元,由国家项目资金、地方财政拨款、社会企业投资、贫困群众自筹组成,已建成里湖王尚、八圩社区、八圩瑶寨3个安置点、2471套安置房,并配套广场、幼儿园、农贸市场、居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共安置移民2220户1.35万人,是广西最大的一次性建成安置区。它不仅实现了白裤瑶群众的安置功能,还将依托白裤瑶的独特文化魅力来发展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带动白裤瑶群众发展致富。
广西南丹县美丽的白裤瑶寨。
广西南丹县白裤瑶寨夜色美。
“充满年代感、历史感的细话歌,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铜鼓表演,都散发着白裤瑶浓郁的民族气息。”中国民族报社纪委副书记柴克俭说,白裤瑶有着厚重的少数民族文化积淀,“千家瑶寨·万户瑶乡”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发展“旅游+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让白裤瑶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体现了河池市委、市政府抓紧、抓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这种可复制的扶贫模式,值得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学习和借鉴。
歌娅思谷景区是南丹发展旅游扶贫的典范。这个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里湖瑶族乡瑶里村甘河屯。该景区以白裤瑶民俗文化为底蕴,打造国家级乡土文化旅游目的地。目前,该景区每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景区周边的白裤瑶群众,通过到景区里表演、务工、出售工艺品以及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景区建设。景区的不断发展,也让白裤瑶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到2017年底,景区周边的群众已全部实现脱贫。
“这样的旅游扶贫模式非常值得推广。”博尔塔拉报社汉编室主任邹玲认为,歌娅思谷的旅游扶贫方式是造血式的扶贫,解决了贫困群众长期产业发展的问题。而且,还能有效保护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让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用身边的好风景创造了好生活。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因该族群男子穿着及膝的白裤子而得名,总人口近4万。白裤瑶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族群,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