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自驾游的第六天,超级大套房心满意足的住了两晚,均价一晚95元。 知道景德镇的人很多,知道陈炉古镇的人很少。 今天要出发下一个目的地-西安,中途要去一个陈炉古镇,包茂高速和210国道相结合,全程350公里。
早上照例做一锅米饭,两杯咖啡,这些都是路上吃的喝的。 我选的这个咖啡机既可以做滴漏咖啡,还可以烧开水,最主要的是我的移动电源可以支持它的工作,在户外可以喝到开水。
从枣园印象出发5公里就到了延安北入口上高速,昨天游延安的时候还是晴空万里,今天这会就开始阴云密布了。
经过包茂和延西高速200公里的行驶,从金锁关下高速,走g210国道,到铜川市也是中午了,雨天也不能自己动手做菜,正好路边有一个面馆,是当地特色面条,就记着鸡蛋面的鸡蛋不是荷包蛋,是把煎的散鸡蛋放在面条上面。
铜川是陕西省省辖市,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3个地市毗邻;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月季变化明显,这个季节下雨是真冷啊,是我们东北人说的湿冷湿冷的那种冷。
铜川是鄂尔多斯板块的延伸,所以这里产煤炭,我们吃的面条老板娘都不是用液化气炉灶煮的,而是用传统的煤炉子。
从金锁关出高速到陈炉古镇45公里,外加下雨,道路湿滑,最后的25公里都是各种盘山山路,开了2个小时才看到这个标识。
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属铜川市印台区所辖。平均海拔1200米,全镇总面积99.7平方公里,地形为土石低山梁塬丘陵地貌。
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的制瓷旧址,其烧造陶瓷的炉火1000多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是国家3A景区。 这么独特,这么美,管理这么好的古镇,居然是3A景区,游客少,有自己独特风格,还免费的景区是我的最爱!
宋代,中国瓷业蓬勃兴起,北方形成了“定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四大窑系。陈炉古镇更因“陶炉陈列”而得名,作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瓷窑场,它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陈炉窑场是古耀州窑的继承和延续。
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是继古耀州窑后西北地区最大的瓷业生产基地。 古瓷装饰出来的陈炉古镇自古至今是一道壮丽奇观,生动概括了陈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
走进古镇一下子被这特有的罐罐墙,瓦片地所吸引。 古镇傍山而建,一条镶满瓷片儿的土路从山脚盘桓至山顶。
整个古镇洁净、古老、古朴,让我这初来这里的人一下子就喜欢上她,爱上她! 卫生间里都是瓷器的元素,我太喜欢这里了。
古镇随处可见陶瓷瓦片铺就的小路,挖出一片都有百年历史的有木有,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
指路牌都很有特色
陈炉的陶瓷以图案古朴浑厚、民间气息浓郁而著称。 这个青花瓷大碗,我可以坐在里面,碗体相当的薄。
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是继古耀州窑后西北地区最大的瓷业生产基地,这样规模的古窑有很多家。
陈炉人一辈子赖以生存的窑,在这里还是随处可见很多古窑,有的已经废弃。 陈炉窑将耀州窑的炉火传承至今已有1300余年,是唯一连续烧造从未断烧的耀州窑系窑炉, 仍在用的古窑,以前都是柴窑,现在都是电的了。
柿子树下的罐罐墙,每一个罐子应该是有年头了。
对着罐罐墙、走着瓷片路,没一处对我们都是有相当的吸引力,体会到民间陶艺历史的源远流长。
用于垒墙的罐罐们正式名字叫“匣钵”,是烧窑时保护瓷坯的,一炉之后再无他用,天长日久,不知有多少匣钵被淘汰下来,智慧的陈炉人,将这些垃圾巧妙用的利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匣钵装点院墙台阶等等,只要你想不到的,没有陈炉人用不到的。
古镇的院墙处处可见陶瓷堆出来的艺术,就像一副有历史年轮的壁画,向游人展示着陈炉的承载历史。
瓦片地,有特点吧
多么有诗意的小院。
我来一个自拍吧,好喜欢这里。
雨天看古镇的全景云雾缭绕的。 在陈炉镇还有红军小学和红二方面军司令部旧址,没有想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
这是在陈炉古镇颇负盛名的李家瓷坊,摆放着各类手工制作的瓷器单品和套装,耀州窑手工瓷的代表,可以制作和作为国礼,各个精致无比。 看这气派的李家大门楼,走进内部,自己有耀州瓷器的展览馆。
一胎烧制出来的惊喜,连体瓶,双胞胎这一对,据说相当值钱了。我就饱饱眼福吧。
百年来遗存下来的古窑场, 古制品历历在目,故瓷残片比比皆是,随手拿起一个都是精品。
像不像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都是宝藏啊。
很遗憾,因为下雨没有尽兴的游览这个人少景美的古镇,这里非常值得推荐,有机会我还是会再来的。
因雨下个不停,本来打算在陈炉古镇驻车住一宿的,没办法只能冒雨下山前往西安。 我们下山的路也是非常艰难的,浓雾把路都遮盖住了,能见度也就几米,视线完全是靠路中间的黄线引导才下得山,我和老周都提起120分的精神,才盘下了这个1200米的陈炉,开到国道上一颗心才放下来,哇,有惊无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