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父亲年迈、又无兄长,肩上大梁自当由木兰来扛。一首《木兰辞》更是真情演绎了古代女子的英勇与孝顺,让木兰的故事得以流传千年,名扬海外。
自此以后,“花木兰”成为了一个名词,不再是单独的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这其中就有一个抗日小英雄,郭俊卿。她男扮女装、英勇杀敌,战场上的飒爽英姿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男子。
图1
1950年,她因病被战友送往医院,隐瞒五年的真实身份终于被医生发现,当她的真实身份被揭开,众人又能否接受一个当代“花木兰”的诞生呢?
回顾往昔,她入伍的初因竟只是为了扳倒“仇人”,然而后来的她却在战场上拼死搏杀,忘记前仇,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让她脱胎换骨、不惜一切呢?
家仇难报1937年10月,内蒙已经入秋,广袤无垠的土地上仅有几户零稀的佃户在帮地主放羊。
有一户人家却在这片土地上显得格格不入,别人都在放羊,他却拖家带口的在草原上走走停停。
这个男人姓郭,来自东北辽宁凌源县的小村子。他如今带着的正是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们一家人是一路行乞才来到内蒙,为的就是来这里给地主打工。
图2
内蒙的秋风沙沙的,刮得人生疼,这个男人只好将孩子们往里搂了搂,继续前进。路过内蒙人的帐篷,总要问一问:“哪家还缺佃户啊?”
最终,他们一家人在好心人的指引下找到了地主翁德臣。
翁德臣是当地出了名的豪横地主,但怎么也耐不过人家有钱有势。如今的郭家,只要能有口饱饭吃,就已是很不错了。
翁德臣见男人身材魁梧,倒也是个能干活的主儿,便给了他们一间破屋,让他们居住。于是,男人便每天起早贪黑地干一些重活,他的妻子则需要为地主家做饭洗衣,而他的孩子们也必须为地主效劳。
图3
大一点的孩子叫郭俊卿,是个女孩儿,从小看着父母的辛劳长大,所以她总是主动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去草原上放羊。弟弟妹妹只需要在旁边玩,她一个人便包揽所有的活计。
然而,福祸不相依,一家人的日子本来趋于平顺,但郭俊卿的父亲却在这时候倒了。
这一天,郭俊卿的父亲照旧外出干活,却不慎从高空坠落。在那个时候“工伤”可没有任何的保障,郭父也只是被人抬了回来。
他的一只脚被摔断了,无法行走不说还疼痛不已,但是一家人的生活还要依靠他的劳力,想到地主翁德臣的面孔,郭父第二日还是忍痛去上工了。
图4
强忍着剧烈疼痛,郭父的行动也十分缓慢,这让地主十分不满。地主鞭策着郭父,命令他不要“偷懒”,郭父只好加快速度,在催促中他又一次跌倒,再也没能站得起来。
地主一看,他的腿哪里还能行走嘛?便命人立即将郭俊卿一家赶了出去。
失去了庇护之所,大草原再也无法包容他们。郭父在几天后,因病离世,郭俊卿的弟弟妹妹跪在他的身边嚎啕大哭,只有郭俊卿和母亲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身无一物,郭俊卿连父亲的尸体都没法下葬,最后还是一个好心人给了一些散钱让她买了一张草席,这才裹了尸体,了却了后事。
郭俊卿望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心中无限感慨与气愤,为何世道如此不公?为何穷人就要一辈子抬不起头?
带着满腔的愤恨,生活还得继续。
郭俊卿的母亲开始找工作,但那时正逢战乱,女人更是难寻出头路。郭俊卿看着挨饿的弟弟妹妹,倒是想出一个办法。
图5
她将长头发剃去,脸上抹了锅灰,就去街上找工作。看到一个泥瓦匠在招学徒,她便以男孩儿的身份做起了泥瓦工。
可是,泥瓦工学徒能挣几个钱呢?郭俊卿的妹妹还是在饥饿中早夭了。
郭俊卿恨自己无能,也恨地主翁德臣,若不是他将他们一大家子赶出来,父亲和妹妹又怎会死去呢?
“一定要报仇”郭俊卿这样想着,但她一介女儿身,报仇岂不是天方夜谭?
图6
时间一转眼来到1944年,郭俊卿已经14岁了,她和妈妈、弟弟还是过着有一顿没下一顿的生活,不过转机也在这一年来到。
14岁的郭俊卿为了讨生活,还是一副男孩儿装扮,当她看到街上的八路军在征兵的时候,仿佛一股神力将她吸引,她的心里霎时对当兵充满了渴望。
再者来说,当了兵,手上就有了枪,以后打地主、报仇是不是就更有希望了?
国恨必除郭俊卿这样想着,恍惚间就走到了八路军征兵的跟前。
“来从军的吗?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八路军战士问道。
“我叫......郭富,今年16岁了。”郭俊卿谎报了一个名字,还给自己“长”了两岁,听到这里,八路军战士也没有多想,那个年代谁不是饿得发育不良呢?随后他便将郭富的名字记录在册,征为了新兵。
郭俊卿就这样带着仇恨入了伍,每当有战友问起她当兵的原因,她也总说是为了打倒地主,给父亲报仇。
这样的想法传到了指导员的耳朵里,不但如此,指导员还发现,有一大批新兵和郭俊卿是一样的想法,他们多数都是经历了生活的磨难,想要靠着枪杆子“一雪前耻”。
这样的想法自是不应该存在,所以很快指导员就给大家上了第一堂课。
图7
“同志们,我知道你们大家的心里都有自己的仇恨未报,但是你们如今已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了,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搬走阻挡中国前进的两座大山,消灭地主阶级、解除封建主义。只有解除了国恨,才能有大家安康的小家啊!”
是啊,没有国哪来的家?指导员的话在郭俊卿的耳道里振聋发聩,经过这一课,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错误,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八路军战士。
她开始疯狂训练,只为早日赶走入侵者。训练的过程中,她从不把自己当做女孩儿,不论是骑马、射击还是长跑、负重,她都拼了命地训练。
图8
一开始,由于个子矮小,郭俊卿只能当一名通讯兵。但不论身处什么职位,郭俊卿都用尽全力将它做到最好。
1946年的一天,郭俊卿的第一个重大任务来临。因战情紧急,需要一名通讯兵在四小时内将指令传达到三十公里外的作战部队。
这个任务一出,没有一个通讯兵敢保证自己能完成,因为三十公里对于那时候只能靠骑马传递消息来说,四小时跑三十公里根本不能完成。
但,此刻的指令如同前线战士们的救命符,身为通讯兵的郭俊卿,没有理由逃避。郭俊卿毅然决然地接下任务,带上指令就往夜幕中奔去。
图9
路途并不顺利,彼时已是寒冬,本就崎岖的山路此时还被白雪覆盖,一旦到了蜿蜒的道路,郭俊卿就必须下马牵着马匹向前。
就这样,她在风雪中疾行四小时,顺利完成了任务,等她赶回,马儿已经累死,只有她背起马鞍回到了部队。
郭俊卿这次出色地完成任务,也给上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7年6月,郭俊卿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为人民服务就要服务到底。为完成党的任务,就要不怕流血牺牲。”
她在后来的日子里也的确做到了自己所立下的誓言,1948年初,郭俊卿被升任为战斗班班长。不久,平泉战斗打响,她作为班长,深知肩上有着重大的使命。
图10
当战况告急,需要有人带领队伍突击时,郭俊卿第一个站了出来,担任了夺取城东第二道山梁的重任。
战斗开始后,她挥舞着红旗带头冲上山梁,嘴里喊着:“为死去的战友们报仇!”战士们好似被郭俊卿振奋,一股劲冲到了顶峰。
敌人也不肯轻易放弃,很快又发起了反冲锋,郭俊卿第一个冲出去,带领战友们用刺刀与敌人搏杀,最终赢得了那场战役,她所在的班也被评为了“战斗模范班”。
图11
这场战役给了郭俊卿更多的动力,很快她又辗转来到辽沈战役之上,这时候的她已经升为机枪连副指导员,进入部队也已三年,有人肯定会想,她就能将自己的女子身份隐藏的如此好吗?
其实也不然,辽沈战役时,爆发过一次激烈的战斗,当时的郭俊卿突然感到下腹疼痛难忍,她蜷缩在地上,知道是自己的月事来了,但这时的战况却不容小觑,郭俊卿只好再次起身端起刺刀与敌人肉搏。
最终这场战役也取得了完美的胜利,有意思的是,郭俊卿却被部队表彰为带“病”坚持战斗。
图12
郭俊卿也为这次的“意外”后怕不已,但纸终究包不住火,郭俊卿的“秘密”还是在从军五年后被揭发了。
无人知是花木兰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郭俊卿入伍的第五个年头,她在这五年里并非顺风顺水,她的女子身份也时常被人怀疑,诸如“为什么不去公厕?”“为什么和衣而眠?”“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洗澡?”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曾有一个战士开玩笑地想要将郭俊卿扔入水中,只见郭俊卿纵身一跃,抄起旁边的刺刀大声吼道:“谁要胡来,我今天就挑了谁!”
战士们见郭俊卿如此激动,也只好作罢,但当战友们问起公厕和睡觉的问题,郭俊卿倒是应对如流。
图13
“公厕那个味道谁受得了啊,闻到那味道我就想吐,所以不去。”
“不脱衣服是因为我小时候家里穷啊,没有被子,都是穿着衣服睡觉,现在脱了反倒睡不着呢!”
如此解释,倒也说得过去,但凡再有人追着问,郭俊卿只说这就是个人自由,部队不就是要解除封建主义那一套吗?
此后,便没人再怀疑郭俊卿,她就这样和战士们同吃同睡五载有余。
但她毕竟是个女人,体质本就不如男人,在一次部队迁徙中,她也永远地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
图14
解放战争时,郭俊卿跟随着部队转移,时常需要涉水而过,为了隐蔽自己“没有腿毛”的现实,她从来都是穿着裤子下水。
辽宁的冬天,冰冷刺骨,郭俊卿不但自己渡河,还帮助伤员,一趟一趟地背着他们过河。寒气浸入了她的身体,郭俊卿不但得了严重的妇科病,为了活下来,还不得不切除了子宫。
这些也都是后话了,她的身份真正被发现的时间是在1950年。
1950年4月,郭俊卿跟随部队来到了广东韶关作战,但她常年累月的病痛终于在这一刻爆发,她连续多天高烧不退,被战友们抬着送进了医院。
图15
到了医院,医生要对她进行全面的检查,但她却不肯脱衣服,这一怪异举动引起了医生的注意。郭俊卿不肯配合治疗,医生也只好将情况报告给了首长。
首长一听,这可不得了,难道队里出了个“当代花木兰”?
首长随即赶到医院,面对首长的慈颜善目,郭俊卿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这才把自己男扮女装、上阵杀敌的实情说了出来。
这个消息传到部队,瞬间炸开了锅,时任军长贺晋年得知此事,还感慨地对战士们说道:“她是巾帼英雄啊,是我们军的骄傲!”
图16
那些曾经和郭俊卿并肩作战的战友也是惊叹不已,纷纷感叹郭俊卿一介女流竟如此英勇。很快,郭俊卿的事迹也被传颂到了首都,同年9月,郭俊卿应邀前往北京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她一身女式军装英姿飒爽,作为特等女战斗英雄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走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跟前,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将军、朱德将军对她进行了亲切接见。
大会结束后,国家安排她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出访了苏联。回国后,郭俊卿又得以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
毕业后,郭俊卿专业到了地方工作,由于身体原因她一辈子都没有结婚,只是领养了两个女儿,1983年9月病逝于南京。
她离开时才52岁,在前线奋斗了半辈子的她,最后的遗物只有一只旧皮箱、一张旧棉被、一条毛毯。身上还有80元,也是唯一的80元。
图18
在她的身边还有一只小小的收音机,在和平年代陪伴她,为她传送五洲喜讯、四海风云。
郭俊卿最后被葬在了常州市烈士陵园之中,她本不是烈士,但国家还是破格让她安眠于此,感受鲜花和芳草的簇拥,她又回归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
最后,仅以一首小诗作为对她的纪念:
父仇誓报扮男装,
杀敌英姿骋沙场。
涉水扶伤病染体,
“木兰”原本是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