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17岁扫厕所,34岁患癌,7次上春晚,央视一姐朱迅凭什么?(央视一姐朱迅癌症复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01 18:10:17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966    评论:0
导读

提起央视女主持人,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董卿、周涛、李思思、王冰冰等人。 她们美丽、端庄、优雅,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智商和情商双高。 其中,有一个人非常特殊。她就是:朱迅。 前不久,朱迅一声“妈”,把众人眼泪都喊出来了。 央视综艺《你好生

提起央视女主持人,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董卿周涛李思思王冰冰等人。

她们美丽、端庄、优雅,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智商和情商双高。

其中,有一个人非常特殊。她就是:朱迅

前不久,朱迅一声“妈”,把众人眼泪都喊出来了。

央视综艺《你好生活》里,朱迅站上木桩,对着夜色大喊:

“妈,回家吧,我想你了!”

这一声,足以牵出万千游子同一份的思念。

只是朱迅的想念,意义特别。因为去年,是朱迅父亲去世的第10个年头。

2010年12月23日,朱迅爸爸在病床上与世长辞。

母亲从此以泪洗面,为避免睹物思人,3个女儿商量,让妈妈搬到多伦多大姐家住。

朱迅妈妈一去,就长住不回。爸爸走了10年,她就和妈妈远隔重洋10年。

父亲生病期间,反复叮嘱她:

如果发生不好的事,立刻带你妈走,她年纪大了,受不了。

每次提到父母,朱迅就哭得像个小女孩,思念之情不顾场合地流淌。

朱迅说,自己的一生,脚步随父亲,骨子里像母亲。

父亲外派,她留学;父亲回国,她也回国;父亲当记者,她就做主持。

朱迅也像母亲,善良、独立、坚韧,也孩子气。

她14岁拍电影成名,24岁登顶日本一线主持人,34岁经历生死,44岁为自己写传。

朱迅在自传里写道:

我曾遍体鳞伤,伤口长出的都是翅膀

她前半生,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撑起满腹才华;

好不容易在日本打出一片天,却回国归零重来;

别人夸她是女强人,朱迅说: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上班她是超人,下了班就是个恋家的小女孩。


全家福里,走出个大明星


1973年,北京黄亭子大院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

母亲喜欢鲁迅,于是给她取名朱迅,外号三儿。

父母长期在国外工作,三姐妹和姥姥一起生活。大姐人美,二姐武功好,三儿最调皮。

朱迅15岁那年,大姐去面试广告模特,模特没选上,却被台下的副导演李童看中。

李童正在为《摇滚青年》里的“小小”选角,让大姐先给个照片。

三姐妹翻箱倒柜,找到的都是大合照,最后选了人最少的一张:老大和老三的合影。

李童给导演田壮壮看了照片,他瞬间被那双干净的眼睛吸引。

大姐没上,三儿却选上了。

朱迅蒙头蒙脑,姐这么好看,为什么选我?

她们一家都是书香门第,在电影里,朱迅却要演一个黄头发、化着烟熏妆的霹雳舞少女。

《摇滚青年》中的小小

朱迅眼里,小小是个坏小孩。

为了拍好这部戏,田壮壮请沙宝亮教朱迅学霹雳舞。

沙师父在她的宿舍拉根绳,让朱迅每天从绳子底下钻500个来回,练基本功。直到磨破了3双鞋,她才学会点眉目。

一个暑假,电影就拍好了。开学朱迅发现自己成了校园里的名人,每天传达室都堆满粉丝写的信。

拿到2650元片酬,朱迅乐坏了,那时候爸妈一个月的工资也才200元。

她拉上姥姥和姐姐们,直奔肯德基,老少4人抱着4个全家桶,放开了吃。

即便当上童星,她也是那个恋家的小女儿。


厕所到梦想,隔着八十一难


1990年,朱迅17岁。

彼时她已经通过电影《摇滚青年》成名,而且考上了电影学院。

朱迅却选择远离演艺圈,去日本留学。

父亲是新华社驻日本分社的社长,母亲是随队家属,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两老生活。

留学,她只能靠自己。刚到日本,朱迅就去投奔二姐的老旧出租屋。

房东一看多了个人,坐地涨房租,差点把姐妹两扫地出门。

当务之急是赚钱,朱迅托同学物色了一份工作。

那天她穿着张凯丽姐姐送的花布连体裤,很神气地去面试。

结果兼职大妈把她带进男厕,动手示范如何把小便池擦到发亮,看得她一阵恶心。

原来她的工作,是扫厕所。樱花味的留学梦,瞬间变臭。

第一天擦地,才发现日本人打扫都是跪地上用抹布擦。从一楼擦到十楼、猛一抬头,眼冒金星,转身就碰倒了一桶水。

卫生间变成了小池子,没等大妈开骂,一个穿着精致和服的贵太太走了进来。

朱迅扑过去抱住她的腿,急得飙出一句中文“当心”!手套上的污渍,沾到了贵妇的裙子上。

大妈慌忙跑过来,使劲掰开朱迅,并按住她的头,鞠躬道歉。长这么大从没向人低过头,朱迅满脸愤怒。

贵妇招呼她出去,给了两饭团,小声说着“太可怜了”。

“这句话对一向傲娇我的来说,是刺痛自尊的伤害。”

富太太高高在上,把人当乞丐打发。

熬了3个月,朱迅给自己找了个好点的差事:端盘子。

那一整年,为了挣学费,她没有一天睡眠超过4小时。

凌晨下班,从车站到家还有10几分钟的步行路程,这段路上,她被变态尾随过,也遇过深夜撒泼的酒鬼。

一年下来,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攒够入学费。

来日本第一年,朱迅考取了日语一级,终于可以上大学。

可意外总是猝不及防,没等开学,她就被检查出有腋下肿瘤,必须手术。

为了省钱,朱迅偷偷进了私人诊所,一个人去做手术。

小诊所技术不过关,肿瘤没摘除干净;为了保命,她只好进大医院,挨第二刀。

独自去手术,换别人肯定一肚子委屈。朱迅关心的,却是如何挣回生病花掉的学费。

伤口缝合后,她要求回家静养,其实是为了少花点住院费。

朱迅和二姐在出租屋相依为命

伤没好透,她就回去端盘子,一天一天地攒学费。下班回到出租屋,姐姐一看伤口,裂成两片嘴唇,脓血直流。

姐姐吓哭,两人赶忙往医院跑。

就这样一边端盘子,一边忍受着伤口的撕扯,她把学费挣齐了。

有人疑惑,爸妈都在日本,却不帮忙,你不恨他们?

朱迅的答案却是:

感谢父母,他们没有能力给我钱,却培养了我赚钱的能力和心性。

家不是用来享受娇惯的,钱终究要靠自己挣。

这段经历,成了朱迅往后生活的力量源泉。

触过底的人生,还有什么好怕?


本领,才是王道


一路端盘子,挣奖学金,朱迅把自己供到了大三。

学期末,她接到同学的电话:“NHK日本广播协会在招人,要不要去试试 ?”

电视台小格子间理,面试官问她:

“你以前做过电视吗?”

朱迅满脸疑惑,我应聘个扫地工,也要电视工作经验么?

“我在中国拍过电影、电视剧,当过主持。”

面官得知她主演的电影叫《摇滚青年》,大吃一惊。

因为那部电影,在日本《亚洲剧场》多次重播,是日本青年心中的“偶像剧”。

面试官只给了一句话:“4月开始录《中国语讲座》,合作愉快。”

从此,朱迅成了朱老师,担任NHK《中国语讲座》主持人。

14岁时的主持经验,15岁时的表演经验,让她对语言类节目驾轻就熟。

节目播出后,深受观众喜爱,日本有100万人学中文,在NHK学习的就有50万人。

这个节目,朱迅一做就是6年。

机会总是环环相扣的。

因为《中国语讲座》,日本头牌经纪人找到朱迅,想签约她为旗下主持人。

签约的好处是,提供专业的团队包装、策划,有好的节目资源;

坏处是,经纪公司会分走朱迅30%的收入,另外20%交税,到手的钱打了个五折,勉强够学费和生活费。

朱迅还是签约了,那50%的钱就当投资自己。

有了经纪人,第一个节目,就是第一届《亚洲歌坛》。

三个主持人分别在三个地方主持,朱迅负责香港场。

大场面,远没有看上去风光。

当晚来的全是张学友王菲郭富城这样的大腕。

朱迅要做的,就是用中文和明星互动,连线泰国时说英文,再把泰国场的话,准确翻译成中文和日文。

如果搞砸了,就等于全世界在看笑话。

朱迅主持时,台下的工作人员不停给她打手势,让她节奏慢一些。

那些手势,她一个也没看懂,只能硬着头皮主持。

按计划,节目结束时,三个地方嘉宾要同时谢幕。

结果另外两个地方还没谢幕,朱迅这边提前20秒就结束了。

因为主持节奏快,那空白的20秒,朱迅只能硬着头皮,跳舞来填补尴尬。

回日本就被一顿痛批,她差点丢了工作。

经纪人带着她看了很多遍回放,还专门请发音老师,逐字逐句去纠正发音和语调。

两个星期后,《亚洲歌坛》上海场开始,朱迅的主持变得游刃有余。

这个节目,带着朱迅走遍亚洲,走到剑桥进修。

本科毕业后,她留在日本拿到硕士学位。

旅居10年,朱迅已经不是那个扫厕所,被羞辱的小女孩;也不是深夜里,安危都没有保障的打工妹。

她从此有了铠甲。


家的超人,王的女人


2000年,朱迅回国。

在日本时期的成绩全部归零。

央视《正大综艺》招主持人,13个人报名,朱迅的面试排在第13位。

最后朱迅拿了第一,成了央视正牌主持人。

2003年非典,电视上一个厚嘴唇、言辞犀利的记者吸引了朱迅。

他叫王志,因为非典期间独特的采访风格走红。

朱迅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他,是在抗震救灾节目的现场。

一群人把这个厚嘴唇、深酒窝的人围在中间,他问医院那边的情况。

现场一片忙碌,两人在人群中,眼神撞到了一起。

8月,非典结束,就在朱迅准备去阿根廷出差时,父亲突然病倒了,结肠癌。

两个姐姐远嫁海外,朱迅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了。

她不熟悉北京的医院,脑子里很快蹦出一个人:王志。

非典期间,他出入大大小小的医院,应该熟。王志不仅帮朱迅推荐医院,还登门看望老爷子。

手术定在12月8日,朱迅在阿根廷的拍摄12月11日才结束,换人会导致央视半年排期全盘打乱。

朱迅犯难了,走也不是,留也不行。王志自告奋勇,主动帮她照顾老父亲,并安慰她:

“别担心,我跟他们说是我爸爸。”

为了让医院对病人更上心,王志居然使了这么一招。

阿根廷有个传说,亲吻当地供奉的神像,你的愿望就会成真。

大洋彼岸做节目的朱迅,抱着神像一通猛亲,吓坏了大家。

危难面前,再通透的人也会相信超自然的力量。

同事问朱迅:回去怎么报答王志?

“大不了以身相许咯。”

她和王志只有几面之交,他居然这样鼎力相助,朱迅满心感激。

第一次手术出院不到一个星期,老爷子心脏病又犯了,病情雪上加霜。

回国的大姐、母亲相拥哭成一团,朱迅不敢哭,如果她倒下了,谁来拿主意?

医生建议做心脏搭桥,但10几天前刚做了肿瘤手术,一家人六神无主,而且王志在外省采访,回不来。

朱迅又成了全家人的靠山。

手术安排妥当,她俯下身哄爸爸,要听医生的话。再打电话给二姐,让她听听父亲的声音。转头安慰妈妈,怕她垮掉。

最爱哭的“三儿”,却把眼泪憋着,像个一家之主。

2003年除夕,鞭炮齐鸣,漫天烟花,这些与手术室外的朱迅没有任何关系。

手术在夜里进行,一家人谁也没睡。面对生死,一家人变得脆弱不堪。

朱迅却硬生生撑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中午,她依旧绷得紧紧的,不敢松垮一秒。

有人推门进来,是王志。

朱迅忍了好久的眼泪,终于绝提了:我好怕!

王志走过去安抚:别怕,我在!

老人住院多久,王志就陪了多久。

老爷子病情好转后,王志当着朱迅和家人的面:

“我希望请求二老同意,让我来照顾三儿一辈子。”

朱迅差点被这话噎着。妈妈问她:你的意思呢?

“你能让我一辈子不洗碗不?”

“当然可以。”

“你能带我去湖南?”

“当然可以。”

“你有病吧?”

“补牙算吗?”

父亲一场病,将她磨成了家里的“超人”,“王的女人”。

朱迅有很多个外号,小小、三儿、朱十七、朱大胆、王太太。

别人问她最喜欢哪个,她毫不犹豫:王太太。


遍体鳞伤,伤口长出翅膀


2003年,朱迅和王志结婚。

没有任何仪式,两人穿着便装,就把证领了。

产后复工,朱迅正准备上节目,一个陌生打电话打进来:

“今天网上说你在日本拍A片,我们可以采访一下吗?”

朱迅忙着开播,没理会。

直到回家,上网一搜,全是不堪入目的字眼,全网都在骂她。

就连婆婆也问:“我听邻居在议论你,啥是A片?”

作为根正苗红的央视主持,被坏人恶意抹黑,确实难以接受。

朱迅说自己那时候,“眼睁睁看着世界上骂女人最难听的话,都在自己身上了一遍”。

那段时间,也是王志最“夸张”的时期。

从来不买礼物的王志,去西藏出差,给她带了丝巾,珠串,各种稀奇古怪的礼物,比新婚送的礼物还多。

“别怕,有我在!你永远是我老婆。”

被夸就骄傲,被骂就憎恨,这是小孩子的反应。丈夫的温暖,让朱迅释然。

不过,比起鬼门关,被骂太小儿科了。

2007年,朱迅参加台里体检,医生告诉她:声带上有个瘤子,必须拿掉!

小时候在日本就挨了两刀,时隔17年,更可怕的恶魔又来了。

朱迅说,自己的人生轨迹跟随爸爸,连生病都要病到一块。

“有其父必有其女,面对病痛,我同样耻于退让。”

经历过几番生死,她反而不怕了。

和17年一样,朱迅独自走上病床。自己签手续,把王志轰回家。

手术后,朱迅说:2007年,我1岁。

经历过生死,才知道什么最重要。

枕边不是银行卡,眼里全是父母亲情,爱人孩子。

10年漂洋过海,7年央视主持,人前她是谈笑风生的才女,背后却是恋家的孩子。

劫后余生,每一天都是赚到的。

怎么去消磨这些赚来的日子?依然是工作。

手术一个月后,朱迅又切换到拼命三娘频道,并迎来职业生涯第一个巅峰。

2008年雪灾,她带病做节目;512地震,远在爱沙尼亚的她请求飞回北京,参与赈灾晚会主持;2个月后,奥运会直播主持。

这一年她还做了52期《正大综艺》,其他大大小小的节目几加起来也有几十个。

大家叫她“朱十七”,一天跑17场主持“拼命三娘”。拼尽全力,终有回响。

2009春晚前夕,导演朗坤打电话给她:请做好上春晚的准备。

朱迅强装淡定应了声好,挂掉电话,心脏激动到快要跳出来。

梦了20年,朱迅终于站上国内综艺的最高舞台。

至今,她一共上过7次春晚。曾经的青涩,变成大红色,喜庆耀眼。

15岁拍完《摇滚青年》,田壮壮曾赠言:

“别当演员,去学一门一生受用的本事。”

朱迅做到了!


一身铠甲,才能护家


从日本回国第一年,朱迅的主持风格和央视格格不入。

日本综艺讲究即兴发挥,而央视严格按台本,一个字都不能错。

朱迅想不通,那么多词,怎么背?

她找出《古文观止》,每天像小学生一样,一篇篇地背。

最后成功从娱乐综艺,华丽变身为央视主持人。

为了节目效果,她把自己逼成“朱大胆”,骑摩托狂飙,在帆板上冲浪,和蟒蛇亲吻,甚至挑战吉尼斯记录。

父亲是新华社老人,朱迅完全可以做个衣食无忧的千金小姐。

她却反过来,只有比父母耀眼,才有能力护家人周全。

朱迅可能是央视主持人里,提家人最多的。

一首《大约在冬季》,是大姐、二姐、爸妈的离别曲。

春晚舞台上,朱迅是掌控全场的霸气一姐。

每到除夕,自己闪耀了,家人却落寞。

儿子:妈,今年你能上春晚吗?

朱迅:你希望我上吗?

儿子:不希望,那样就能陪我过春节了。

2020年,太多人的灾难之年。

而朱迅的每一年,都像2020年。

如果不戒掉矫情,哪里能在17岁留学海外;

如果不去火拼,修炼一身本领,哪里有钱让父亲住最好的医院、看最好的医生;

哪里又有条件,让母云游海外,驱散伤心。

17岁,朱迅就知道:

只有变强,才能保护所爱的人。

而真正的强者,病魔见了都怕!


参考资料:

1.朱迅自传《阿迅》

2.十点人物志专访《我曾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都是翅膀》

3. 潮娱体《朱迅的奇幻漂流:干净是人生的底色》


作者:张蕾

 
关键词: 朱迅的个人资料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2611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