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妻子参加中国首例人体冷冻,夫妻相约30年后重逢,丈夫已有新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01 19:38:06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465    评论:0
导读

人体冷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家尼尔琼斯发表于1931的科幻小说《奇异的故事》中。 2017年5月,来自山东济南的桂军民将小说照进现实,让自己的妻子成为书中提到的冷冻人。 小说中提到的所谓的冷冻人就是在人体死亡后对其通过冷冻处理,然后在

人体冷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家尼尔琼斯发表于1931的科幻小说《奇异的故事》中。

2017年5月,来自山东济南的桂军民将小说照进现实,让自己的妻子成为书中提到的冷冻人。

小说中提到的所谓的冷冻人就是在人体死亡后对其通过冷冻处理,然后在未来以某种方式解冻实现“复活”。

但是所谓人体冷冻再复活至今还是被许多人认为只是一个伪科学,因为冷冻人复活至今为止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

虽然不少的研究所以及基金会为此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人体冷冻至今仍是富人的葬礼仪式。

但当时的桂军民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如果对妻子选择火化,那才是真正的死亡,如果选择冷冻的话,或许还有百分之一的可能让两人在未来重逢。

人体冷冻的最好的结果就是,届时展文莲的不治之症得到治疗与康复,30年后和桂军民再续前缘。

最坏的结果不过就是实验失败,遗体被破坏,于是深爱妻子的桂军民选择了参加实验。

人体冷冻现在在我们国家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它是富人的葬礼仪式?在当时科技远不如今天的2017年,这对夫妻为何愿意违背社会伦理去参加一个或许不会成功的实验?

冷冻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者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人体冷冻的概念。

许多人关于死亡的理解或许只是法律上或者临床医学上的死亡,但这并不是生物意义上的死亡。

因为即使人体的呼吸和心跳停止之后,人体中仍然会有大量的生物组织和器官都还保有完整的生命功能,还没有发生“生物死亡”。

因此人体冷冻就是和时间赛跑,防止人体在冷冻时被损坏。

在人体出现生物死亡之前,用凝固点非常低的有机溶剂去代替细胞中的水,保证在低温下,细胞内的液体仍处于流动状态。

因为细胞中原本的液体是水,结成冰之后体积会变大,进而破坏细胞结构。因此在将人体冷冻之前需要用一种凝固点极低的有机溶剂代替水以避免破坏细胞。

对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来说,展文莲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冰冻的第一具人体。

因为在此之前鲜少有人接受这项违背了社会传统观念和习俗上对死亡以及遗体的处理态度,

那么是什么促使展文莲和她的丈夫参与这个在中国史无前例的人体冷冻验呢?

人体冷冻不再局限于小圈子

中国第一位接受人体冷冻的人叫杜虹,她是来自重庆的一名女作家,同时也是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

或许是科幻小说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脱离现实的概念,让杜虹更容易接受一切科技带来的新的可能,尤其是科技带来的对传统意义上的死亡的变化。

2015年5月杜虹听取生命专家的意见之后,选择将自己的大脑进行冷冻,选择的冷冻机构不是在国内,而是一个叫阿尔科的美国最大的人体冷冻机构。

只是冷冻大脑也是该机构的建议,因为这样的话灌流的效果会更好。

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灌流的概念。所谓灌流就是在人体正式进行冷冻前,先将人体体内的血液和水分抽干,然后置换成凝固点非常低的冷冻保护剂。

具体操作起来就是专家先用仪器打开遗体在颈部的总动脉和总静脉,从而形成一个液体输入的回路,医生给遗体输入冷冻保护剂后,让遗体能够顺利替换掉全身的血液及水分。

虽然看起来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将整个人体进行灌流的全过程会超过4个小时,且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在接近0摄氏度的气温下完成。

也是因此杜虹选择的冰冻机构才会这么建议,只冰冻头部的话,灌流效果更好。

那时的专家一致认为,只要将大脑结构保存完整,那么意识和记忆也不会消失。具备重生的科技条件的话,之后也可以在未来的科技条件下选择身体再造。

杜虹选择人体冷冻曾一度是社会的舆论热点,她把这个原本带有科幻色彩的词语“人体冷冻”走进了现实。

在杜虹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找到我国国内的银丰研究院,这是一家主要面向基因工程、干细胞技术开发,人体细胞、组织及器官低温保存与复苏等进行研究和实验的的专业研究机构。

许多人了解到人体冷冻技术后找到银丰研究院希望也可以把自己的亲人或爱人冷冻起来,寄希望于未来的科技手段。

肺癌晚期的妻子

而桂军民此前从未想过自己会与人体冷冻一词挂上钩,他第一次了解到人体冷冻是从病房主任类维富那里第一次听到。

当时妻子展文莲因为肺癌晚期痛不欲生,各种化疗还有手术让她在病床上已经形容枯槁,周围的亲人都已经做好了和她进行“死别”的准备。

桂军民同样是,认为妻子治愈无望后,为了让妻子走得更有尊严,他将展文莲转入了齐鲁医院的舒适医疗综合病房,这个病房也被人称为临终关怀病房

两年前,也就是2015年6月份,展文莲突然发现自己的脖子上有一颗黄豆大的硬疙瘩,即使丈夫强烈要求带她一起到医院检查一下,她还是对此不以为然。

没想到当时的医生摸了一下这个硬疙瘩之后就神情凝重地说一定要再去深入检查一下。

没几天结果出来了,丈夫桂军民自己一个人去看结果,很不乐观,是肺癌晚期,只剩下一年时间,看着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的年仅49岁的妻子,桂军民决定隐瞒妻子真相。

他告诉展文莲,现在只是肺癌早期,只需要配合治疗一定会好起来的,展文莲原本就对这个小疙瘩不以为意,于是继续放宽了心该吃吃该喝喝,不过还是答应了和丈夫一起配合治疗。

直到2016年12月,桂军民带着妻子外出吃饭回到家之后,妻子一直说自己头疼,原本以为是小感冒,但吃了感冒药之后还是头疼。

于是桂军民带着不祥的预感领着妻子熟门熟路地来到医院,是癌细胞脑转移,展文莲是颅内出血。

医生告诉桂军民和展文莲摘除脑部肿瘤已经毫无意义了,就算坚持做手术也是有90%的概率下不了手术台。

两人晴天霹雳,只觉得老天爷对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之后妻子在一个接着一个的化疗手术之后,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行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吐字也不清晰,偶尔只能吐出一个字。

桂军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到底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救妻子?

“生离”还是“死别”

桂军民将妻子转入临终关怀病房后,又在医生那里了解到,科技手段下似乎除了“死别”,自己和妻子还可以“生离”。

经过深思熟虑,桂军民还是决定让妻子参加这项实验。

2017年5月8日凌晨4:01,展文莲的呼吸和心跳全部停止,医生宣布死者临床死亡。

而病床外等待了40多个小时的临床响应团队迅速冲入病房,十分钟内对展文莲完成了注射抗凝血药物、启动呼吸机、心肺维持设备等一系列工作。

并在最短时间内将展文莲的遗体送到了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由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的美国专家阿伦*德雷克对她额遗体进行灌流和血液置换等手术。

展文莲死后,亲属按照当地风俗给她举行了葬礼,但是展文莲的墓里没有她的遗体,只是一座衣冠冢,她的遗体被保存在一个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罐内。

青梅竹马的爱情

开始的两年,每天桂军民都会来到银丰研究院和妻子说说话。

两人的感情非常深厚,相识于幼时,1984年9月展文莲因为中考失利选择立即复读,桂军民注意到了这位漂亮大方的留级生。

作为班长和学习委员的桂军民在展文莲的请求下,也常常辅导她的学习。

半年后两人还进了同一所高中,因为两人的父母都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工作,共同话题非常多,交情也越来越深。

虽然后来因为展文莲的父母被调到山东工作,两人暂时分离了,但两人还是坚持书信往来。

桂军民大学毕业之后不久两人就结婚,婚后的生活也如想象中的幸福。

只是没想到妻子肺癌晚期的噩耗就这样突然降临。

桂军民在展文莲冷冻后也成为了人体冷冻实验的会员,那两年他一直都是颓靡不振,直到第三年,在桂军民的学生介绍下,他认识了一个新的女人。

自此他逐渐从妻子死后的阴霾中走出来,变得开朗,他也在最近的采访中坦言自己会有复婚的打算。

其实对于桂军民复婚我们没有必要过多指责,人体冷冻至今没有成功复活的案例,桂军民走出阴影,选择重新生活坦坦荡荡也值得我们的尊重和祝福。

我们也相信展文莲永远会在桂军民的心里有一席之地,也会在所有追求“万寿无疆”的人的心里有一席之地。

她对人体冷冻实验的贡献也会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不久的将来人体冷冻复苏技术不会再是科幻小说的题材,而会逐渐从梦想走进现实。

 
关键词: 中国美女人体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2644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