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蔡遥炘
买鞋一直是我的心中大患!天生的一双大脚板很难找到合适的款式,好不容易买回来的新鞋,都要经过痛苦的磨砺。然而等到穿舒服了,被强力撑大的鞋也差不多要换了。
这不,现在这双去年买的黑色无绑带休闲鞋,在每天数千步数,上下6层楼的折磨下,逐步走到被抛弃的终点了。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决定去南海佛罗伦萨小镇买新鞋。从停车场上电梯出了二楼的门口,刚转左就看见一个名字熟悉的招牌:Clarks!我就像见到熟人一般直奔而去。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名城,欧洲文艺复兴的主要始发地,欧洲历史文化精神的代表者。这个古老而充满文化内涵的名字,现在变成中国南方一个国际品牌商品集散地。这种事情我们似乎已经熟视无睹,比如像luofugong家具、monalisa陶瓷等等。也许中国的商家和用家在自己的卧室和厕所使用这些有着千年历史的世界威水名字时,会有着一种别样的舒适感吧。
Clarks是一个英国品牌鞋店,其起源可能是一个英国人的名字吧。英国人喜欢以名为店,以业为名,如史密斯(smith)的意思是锁匠,而巴伯(baber)的意思是理发师。英国人是一个起名能力较差的民族,又或者是霸占的地方实在太多,连名字都起不过来。于是喜欢沿用旧名,在美洲和澳洲就有大量的土著名字,如加拿大(canada)、堪培拉(kanbera)等其实都是土著名称。如果实在起不到新名字,英国人干脆就在旧名字前面冠一个新字了事,诸如新西兰、新泽西、新约克(纽约)等等。人们都说英国人注重传统,许多商业品牌与他们的家族一样,十分珍惜其悠久的历史和符号象征,而富有另类创意的中国人却能够在一个意大利名城上推销一个英国的名牌产品。
佛罗伦萨小镇Clarks鞋店的品种不少,按码数排列货品是其特色之一,方便顾客根据自己的尺码不用挪动屁股就能试穿所有的款式。我为什么要进Clarks鞋店,其实是有故事的。我内心有一个心愿,就是想看看30年前在澳洲穿过的那个款式是否还有,好让我那双大脚板回味多年以前的感觉,让双脚回趟家。
店员把43码的男装款式几乎全部摆开,我一眼就瞅见那款30年前穿过的款式,立即就拿来试穿。坚硬厚实的底部,比鞋身宽出一圈,鞋头部位还是那么的宽敞,给我的大脚板舒适的空间,简洁的绑带尽显男性的干练。穿上旧款鞋,走进新时代!我强烈地感受到数十年时光的跳跃和历经沧桑的青春情怀。
1990年我去澳洲时只带了两双球鞋,每天要走很多的路。当时住在西区一个叫strathfield的小镇,从住所到车站约2公里,到中央车站下车后,要步行穿过地下隧道到百老汇大街,再走约3-4公里到达学校。后来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份意大利餐馆的厨房工,高强度的劳动和快速移动的压力,两双球鞋很快就穿烂了。
某天休息日,我终于下决心要买一双新鞋。考虑到球鞋不防水且容易变形,我决定买一双厚实的皮鞋。进入burwood路一间Clark鞋店,热情洋溢的金发小伙子问我要帮忙吗,我说不用谢谢。我在店里的某个格子发现了这款标价19.9澳元的皮鞋,其厚实耐用的制作和同样实惠的价钱,使我很快就作出了决定。第二天早上,我穿着新款皮鞋精神抖擞地走在百老汇大街上,也风风火火地走在意大利餐馆厨房满是油腻的地板上。于是这款Clark皮鞋就成为我在澳洲拼搏的战靴,是每次置换皮鞋的必选产品,没有之一。
记得有一次悉尼运输工人大罢工,所有的火车和公交都停开,为了节省金钱,我决定从城里步行回burwood的住所。那天特意5点钟就下班,手里拿着一本地图,顺着铁路沿线轻快行进。然而当时天已入秋,悉尼市镇早早就天黑了,在一遍寂静的夜色中,只有零星的灯光、偶尔几声狗叫,还有就是脚下急速的皮鞋踏步声。在某些自觉危险的地段我还小跑起来,跑累了就大步快走。在穿过沿线的7个车站后,终于看到burwood车站的灯光。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就这样步行了几十公里回来。这段经历成为我终身难忘的记忆,那种只身入夜走天涯的感觉每每深入骨髓。多年以来,这个经历一直给我坚强的信念,如果走自己选择的路,就要有走到成功的决心和毅力。
时光如白马过隙,30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可以舒适地坐在中国佛罗伦萨小镇的阳光下,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飞跃的进步,象英国Clark这样的品牌货,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买得到。中国人的历史性进步就在于这样坦然地挑选购买世界品牌商品。
在试完多种款式后,我挑选了一款高帮防水的皮鞋,作为买一送一的优惠,又另外选择了一款较为软底的休闲皮鞋,两双鞋共计人民币1700大元。那款当年作价19.9澳元的皮鞋,最后没有买成,因为鞋底确实很硬,鞋身很重,我现在已经穿不起来了。
但我还是很怀念这款鞋,刚才试穿的时候,我还反复地让我的双脚感受这款曾经亲密和共同战斗过的战靴,力图唤起以往的激情岁月和无限冲劲。我在想如果时光倒流,我还会这样义无反顾地去选择青春的远方,并无畏地出发!
2020年11月11日
多年以来,这个经历一直给我坚强的信念,如果走自己选择的路,就要有走到成功的决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