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点年纪的人都记得坐落在顺城路猴石山下老新华书店对过的老百货一商店,这个老牌国营百货商店建于60年代末,前身尾早期的永红商店,这个商店伴随着几代人度过了计划经济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老一百货也慢慢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走完了由兴到衰的30多年历程,最后被私营的“凯帝商厦”所取代。
记得当年无论农村的还是城里的,买东西都要到一百货,即使没钱也要进去逛一圈,不然就等于白来一趟西丰,因为全县这里的货最全,什么布匹鞋帽,针头线脑,饼干面包,儿童玩具什么的应有尽有,在农村买不到的在这里都能买到,听说百货一商店开业那天门都被挤坏了。
七几年的时候我还很小,每次从乡下来西丰要坐小火车,记得一年能来一两次。来西丰的第一件事是父亲到露天市场把从家里带来的山货野果卖掉,换回钱后,先到四饭店吃一顿馒头,父亲也会喝二两白酒,然后就是逛一百货了。
一百货跟四饭店不在一条街上,那时候我还有点分不清东西南北,每次到了地方还是有点蒙灯转向,牵着父亲的手一步也不敢离开生怕走丢。大冬天人们喝着白气里出外进,一百货大门上吊着厚厚的门帘子,门口结了冰,一走一哧溜,我抹着鼻涕跟在父亲后边,心里早就长出了一只小手。
我记不清有过几次这样的体验了,反正跟我到乡下供销社买东西不一样。等我稍微长大些,开始能跟伙伴们一块儿进城时,一百货依然是我们必去的地方。有一次,我想到新华书店买小人书,就跟邻居小涛子一块儿徒步走到了西丰。
西丰距我们家有近30里的路程,那时火车不通了,我们就顺着铁轨边玩边走到了西丰。都是山里长大的孩子,虽然才十四五岁年纪走路是不打怵的!记得那次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叫做“五台爷山”的小人书,这本小人书我一直留了好多年。
到了80年代中期农村进城做买卖的逐渐多了起来,这时候的一百货已经萧条了,有一段时间一百货跟供销合作社进行了升级改造,又加了一层楼,最终也没使其起死回生。后来县里在距一百货不远的地方建了一座有个体户参与的综合大厅——鹿城市场,也就是现在的凯帝商厦前身,里面入驻的全是转岗或进城的个体工商户,一楼卖鹿产品和农副产品,二楼卖服装鞋帽。
可以说这个鹿城市场取代了一百货,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一批进大厅做买卖的人已经掘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可以说很多人的创业之路是从这里开始的。
记得鹿城大厅刚开始那几年,生意十分红火,每到过年的时候总是人满为患,买东西要比卖东西的人多得多,一到逢年过节买东西的人洪水一样挡都挡不住,那个时候做生意太容易了,就像捡钱一样,这样的时候大概持续了几年,人们越来越感觉大厅有点小了,很多有了钱的人开始到外地寻求发展。记不得是那年了,雪特别大,一米多厚的大雪把大厅的顶盖压塌了,酿成了一场事故。
到了20世纪初,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西丰的面貌日新月异。大概是2005年前后,原鹿城市场改制,变成了私有,就是迄今为止西丰最大的民营商贸大厦——凯帝商厦。二十几年过去了,西丰早已今非昔比!如今凯帝商厦仍然是西丰县城最大的综合性商场,是人们消费最主要去处。
然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凯帝商厦的生意也大不如从前了,我不知道将来的商业会变成什么样状态,也不知道未来是个什么样子。但我知道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新的总会代替旧的,就像当初凯帝商厦取代了国营老百货一样,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家乡人对西丰的爱是永远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