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影友都听过红外滤镜
但是对于红外滤镜不甚了解
今天小编就请来了专业的老师
给大家讲讲红外这个神奇的滤镜
下面感谢子意老师带给大家的分享
摄影师:子 意
尼康中国特约讲师,富士合作讲师、老蛙镜头签约讲师,明基AQcolor认证色彩管理师,《焦外》摄影俱乐部创始人,腾讯原创馆签约摄影师,百度图片签约摄影师,Getty签约摄影师,头条签约摄影师,携程签约摄影师,图虫签约摄影师,海洛签约摄影师,花花美屏签约摄影师,新浪江苏特约摄影师,POCO游学院导师,尼克尔俱乐部铭家导师。
同时也是国内几大摄影平台热门推荐摄影师,几年内发表500余组摄影作品,与《摄影之友》《摄影旅游》《山东画报》《咔啪》《新旅行》《航空画报》《旅游新报》等国内多家知名媒体杂志刊物约稿及合作。
许多人最初对红外线的视觉感受,或许来自影视作品或电脑游戏中的红外线感应机关,正面下方画面中的这一道道红线,所以觉得红外线又神秘又炫酷。
先小科普一下,红外线是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60纳米至1毫米之间。简单地说,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青蓝紫)紫以外侧的一段不可以见光为紫外线,红以外一端为红外线。
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会产生不同强度的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这为热射线,医用红外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生活中太阳的热量主要通过红外线传到地球。
这也是我们在看到影视作品中使用带红外瞄准镜枪械时的画面,能在弱光下人体的温度要高于冰冷的水泥,我想生命探测仪也是类似的原理。
红外摄影中的常用波段为:530nm | 580nm | 630nm | 680nm | 720nm | 780nm | 850nm | 950nm。
曾经有一段时间,以为通过红外滤镜拍摄完以后的红色画面,满满的全是红外光,其实是因为相机采用的低通滤镜(通常QB21的青蓝色玻璃)的原因,机内白平衡大量偏移了青蓝色,当使用低波长的红外滤镜时白平衡会超出原本的数值,而纯红外光只有亮度并没有色彩,电影中红色只是为了方便大家想象。
在这里提醒一下,如果希望更充分的红外光,建议将低通滤镜摘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改机。
前面介绍到可见光波是400~760,而常用的红外摄影波段是530~950,其实我们所拍摄的彩色红外照片,有色彩都是来自可见光的影响,而独特的色彩白平衡起了关键的作用。
IR760以上是纯红外,在白平衡定义准确的状态下,相机拍到的则是纯黑白照片,我们使用的590或850红外滤镜,是指过滤掉590以下或850以下的光波。
在可见光下,风光摄影题材最常见的难题是光比问题,我们无论使用任何一个曝光组合都会出现,有一端过曝或有一端欠曝的现象,尤其在结构复杂的画面中解决光比会变得更加复杂。
而同场景,红外光源的优势就出来了,因为地面和植物上有大量的红外光,这些光将让我们的地面元素变亮许多,如果我们同样对天空曝光,地面将获得比前者更丰富的地面层次。而红外波段越高,能捕捉到的红外光就越多,阴影部分的细节也就越丰富,换句话说我们单张照片的宽容度就被更大范围的提升.
使用高波长能有更多的红外光以外,阳光的光照强度也能让红外光更充分,这也是我们会选择白天或者中午光强的时候拍摄红外的重要原因,同样是白天强光照下,季节不同红外光的强弱也不同,比如冬季里红外光就要比夏季更弱一些。
初上手选择红外光充分的夏季能轻松的体验到其带来的色彩特色,在自然世界中绿色的植物上会有大量的红外光,每片叶子都如一只灯泡一般发亮,在画面构图安排的时候巧妙的分布植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带着特性的眼光去拍摄。
比如选择比较大的植物做为前景,在红外滤镜作用下,相机对于炫光会更加的敏感,我把正对光源所产生的炫光也当一个特性来使用,这样的拍摄能更具有镜头感。
每只镜头,因为镜体结构不同,所产生的炫光形态也会更不一样,这和我在人像拍摄中经常使用的冲光技巧一样,每只镜头都能带来不同的惊喜。
和ND或者CPL使用方法是一样的,了解了它的特征,根据特性进行拍摄,低波长的红外滤镜(如IR590)色彩会更丰富但红外光会更少,比较轻松拍出类似秋色的氛围,而高波长的红外滤镜(如IR720)红外光会更丰富,色彩会更少,可以轻松拍出类似雪景的氛围。
初入手红外,想体验红外光带来的特殊光影效果建议选择720波长。
以下是子意老师使用NanoPro IR720滤镜拍摄的作品,供大家欣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