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位于李沧区的苏宁云店里人流络绎不绝,从上周就已经开始的“双11”预热活动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去年的“双11”,苏宁在青岛大区的业绩是近2亿元,而今年的目标是3个亿。从5日开始截止目前,苏宁已交出青岛大区1.5亿营业额的成绩单。同样在“双11”前就开始预热的还有国美。11月6日,国美提前开打“双11”,备货530万台性价比最优商品,以正品、低价、不限量和行业最高标准的配送安装服务,力争实现在家电零售领域“夺冠11.11”的目标。
电商闻风而动,提前集体进入备战,夸张也好,低调也罢,都只为在胜利榜单上跻身一席之地。“双11”一起走过7年,除了上演一场场恩怨纠葛之外,也让电商在博弈中更加注重提升竞争力与消费体验。年年相似又年年不同,与其说是“双11”是一场电商的狂欢盛宴,不如说这个节日是最能体现互联网消费特色的时代风向标。
苏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以往的“双11”被称作没有硝烟的战场,而今年苏宁针对家电3C品类发起的“平京战役”,却让这场博弈显得火药味十足。
事实上,作为下半年电商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各大商家早已备足粮草先行。从9月末开始,苏宁陆续和家电、数码、百货、母婴等全品类的上百家供应商展开接洽,从商品、价格、特色活动、物流服务等方面全力备战“双11”大促。“平京战役”也是苏宁已备足弹药的一个信号。“双11”前,苏宁从IT、物流和供应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备战。对电商企业来说,IT信息系统保障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双11”这样的大战时,要能承受住用户访问量、支付需求瞬间暴增的压力,确保信息系统顺畅和预案准备工作。苏宁的“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是整个大战的中枢,海量商品、订单、物流、支付信息都汇集于此,苏宁总部的命令也要随时发出。有了高度信息化的指挥中心,大战的前后方资源才能顺利协调,并可以根据战况及时做出策略调整。
而每年的“双11”,用户吐槽最多的就是物流。往往是下单多天的商品,却迟迟收不到,为了满足消费者“双11”期间对快速配送的需求,苏宁依托自建物流优势,在上百个城市可提供当日达,在全国90%以上的地区实现次日达,即头一天晚上11点前下单,次日上午可送达;当日上午下单,下午或晚上即可送达。
国美:从线上到线下
随着用户对于消费体验的提高,线上到线下的O2O模式正迅速发展成为零售业最重要的趋势之一,这一转变在“双11”战役中也尤为明显。在苏宁对京东提出挑战之后,国美提出直接对标天猫,并列出国美历史成交价完胜天猫“双11”预售价,11月6日起,国美全国1700多家门店同时开启“直接购”。
国美的“直接购”是基于“国美黑色星期伍”和“917内购会”等活动的尝试。因为在电商都以低价正品为竞争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多消费者更为乐意到门店去体验之后再购买。截至2015上半年,国美线下实体店在销售、利润、同店等核心业绩指标已连续10个季度保持增长,其中同店增长2.3%,二级市场增长5.3%,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优先选择门店体验。
而今年的“双11”,国美提出“消费逆流论”,国美总裁王俊洲表示,随着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在全网比价之后再购买,家电体验之后再下单这一全新消费趋势下,坚信更多的消费者会逆流回归国美门店。
据了解,“黑色星期伍”时的国美销售额大增204.65%,“9.17亲友福利日”实现了创历史纪录的单日42亿销售额,王俊洲表示,消费者利用国美门店的比价台或无线WI-FI进行全网比价,并选择国美。在行业调整、网购成风的格局下,他相信拥有最多家电SKU的国美门店将会成为消费者逆流首选。
速普:赔本不只为赚吆喝
每年的“双11”,也是电商价格战的代名词,但是价格究竟低到什么程度。速普商城副总经理刘臣对记者表示:“‘双11’亏钱,那是绝对的。”
速普母婴商城定位于一站式母婴购物商城,也是青岛本土成长起来的电商。在今年2月,速普商城完成由汉理资本和康大投资联合投资的5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主要用于发力移动端以及母婴用品特卖闪购和跨境海淘。因为保证品质与低价,速普的业务已经从青岛扩展到全国。“双11”作为专供母婴市场的商城,速普商城当然也赶在“双11”之前做了大量的营销工作,其中速普商城与银联达成战略合作,在“双11”期间进行在线支付满200减40的优惠活动。
虽然在“双11”前,营业额实现翻倍,但因为降低了价格,基本无盈利,甚至是亏钱。刘臣表示,类似天猫、京东这样的大型电商平台,需要业绩。而“双11”对于速普的意义还是在于扩大用户规模。“在‘双11’期间流量比较活跃,虽然是亏钱,但是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这个平台。”刘臣表示,基本每年过了“双11”,速普的用户都能达到大规模的增长。所以,对他们而言,“双11”的真正意义在于活动期间对于品牌的推广,和活动之后所带来用户的黏度。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姜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