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大家 族”就是万恶之源,掏空了国家经济,自己富得流油。当时的左 派报纸说“现在饿殍这么多,四大 家族的大便做成饼干都是有营养的”。孔xiang熙更是其中最贪财、人品最差的那个。一直这么认为。但这个想法在参观过山西太谷的山西农业大学后有所松动。万万没想到,山西农业大学里竟然有那么美的建筑。
1907年,27岁的孔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理化硕士学位,归国,谢绝清政府多部门官职之邀,返回太谷创办学。学校草创初期孔祥熙几乎都是一个人打理校务。当时的学校只有两间教室,他自己打钟、上课、当工人。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他利用洋人的教会资源。他游说美国欧柏林母校到中国创立分校,顺利争取到第一笔创校基金。还动员美国母校的同学远渡重洋到这个偏僻 地方教书,他们都是自愿者。一直以为他是学经济的,原来是理科生,却天生会融资,经济属于自学,晋商会做生意是浸于血液中!按照导游的说法办学的钱是教会捐助的一大笔钱,合现在应该是一亿美元。好大一笔钱!
孔的教育理论是很先进的,有体育课和军事课。宋 霭龄身怀六甲还在讲授英文课。 铭贤学校的校训是“学以事人”——求学之最终目的,不在利己,而在事人。
一对教师夫妻带着我走了整个院子,还讲了其中的一些典故。他们非常自豪,盛赞校园,热情邀我四月再访,那时各种花竞相开放,美丽异常。就是想,也知道是美丽的。在俏而争春的花儿的掩映下,校园散发出的生机一定比草木萧落的冬更让人心动。其实,我也一直想做一次“追花”之旅,在未来的某一年,我追着花期,一路从南到北,一路花影。不过,只能看机缘,短期内是没可能的。
中式风格的校门和“崇圣楼”,中西合壁的“嘉桂科学楼”、“亭兰图书馆”,一片西式风格的独立小楼,依稀折射出这所百年学府建立之初就本着中西合璧的教学理念。
我一直非常尊重捐资助学的人。中国富人不少,但办学的有几个?却看过很多在寺院如佛像莲花瓣上刻个名字就十万二十万的。钱是人家自己的,不违法怎么用都行。但这种怎么说也是为了保佑自家。而捐资办学的,是给更多人机会,是为了别人。给别人机会的人,怎么也不会是个万恶之人。至少,在进入仕途之初,还是一个很干净的人,在教育上有贡献。不由得记起中学一篇古文——《芋老人传》,其中有“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如果是一条没有法律监督的路,这就是一个自古以来的通则,如今家里的钱可以点坏几台点钞机或用吨标记的,也不比孔好多少。
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干净的,后来怎么就不干净了呢?!
推荐看凤凰网有一个《家春秋-蒋宋孔家族往事》的记录片,角度更开阔些。
很中式的校门
这对狮子在这里有一百年了,没移动过。后面一个礼堂被拆掉了
现在的工会,以前好像也是一个活动室
据说里面也非常好,但那天锁住了。这个楼的名字含有孔 祥 熙父母的名字
嘉桂科学楼,中西合璧的楼,楼名中含有宋霭龄父母的名字(宋嘉树,倪桂珍)
兰亭图书馆,与 嘉桂科学楼是对称的
说这个是孔家的祠堂,但看到资料是孔 祥 熙经常在这里给学生训话
据说,那个著名的孔 二小姐小时候住过这里
孔祥 熙新婚偕宋霭 龄回到太谷就住在这里
那个操场内房前的一个小平台,蒋 介 石曾参观这个学校,并站在那里向学生训话
这楼现在是校办
校办
这楼现在是党 委 办公楼
党 委办公楼
以前这些小楼就是外籍教师的宿舍,现在也是外籍专家楼
这是很大的一片,有二三十幢这样的房子,有小路弯曲的通到门前
欢迎评阅相关文章《上海故事之人物风流与书香满地 行走思南路与绍兴路》
《上海故事之秋雨 梧桐 路 徒步衡山路-桃江路-东平路》;
《无车走天下之旧金山(一)市内公交面面观,并偶遇抗议川普游行》;
更多工科生眼中的博物馆、高校,也可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traveller_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