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语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来袭,医务人员冲锋于临床一线,由于口罩、护目镜、防护屏等防护用具层层叠加和长时间佩戴,导致部分医务人员的头面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压红和破溃,即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为减轻医务人员头面部不适感,预防防护用具引起的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北京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专业委员会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建议如下~#关注新型肺炎# #湖南医聊超能团#
1 正确认识发生头面部皮肤损伤的原因1.1 压力:长时间使用口罩、护目镜、防护屏等造成头面部皮肤直接受压。
1.2 剪切力和摩擦力:直接与防护用具接触的额部、鼻部、面颊和耳后等部位皮肤薄弱,易受剪切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1.3潮湿: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具,易引起头面部大量出汗,导致皮肤处于潮湿环境,从而引起局部皮肤耐受力降低。
1.4过敏:对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具的材质过敏。
2 正确选择和佩戴防护用具2.1 评估现有的防护用具的类型和作用,结合工作需要和持续使用时间,选择合适型号、材质、软硬度、贴合性的防护用具。
2.2 评估额部、鼻部、面颊和耳后等易受损区域皮肤的完整性、颜色、感觉及温湿度等。
2.3 佩戴防护用具前,在头面部易受损区域涂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维生素E等的液体敷料,轻拍至皮肤吸收进行保护。
2.4 正确佩戴和固定防护用具,松紧适宜,避免多层叠加和过度受压。
3 采取局部减压措施3.1 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前提下,建议每2-4小时变换防护用具位置或摘除,使局部压力重新分配。
3.2 可使用预防性敷料进行保护,建议根据个人头面部皮肤情况将薄型泡沫敷料进行裁剪(见示意图)并置于额部、鼻部、面颊和耳后等处来预防防护用具相关压力性损伤,注意避免敷料层叠过多。
4 头面部防护用具相关压力性损伤的治疗4.1 对于局部发红或破损的区域,将薄型泡沫敷料根据皮肤受损位置和大小进行裁剪,裁剪范围大于发红或破损区域1-2cm。
4.2 若无相关伤口敷料,可使用百多邦软膏、复方菌素多粘b软膏或艾洛松软膏(建议使用不超过3天),将软膏涂抹于局部区域,不宜太厚。
5 温馨提示5.1 尽量选择宽沿口罩,有条件的可以交替使用不同规格、类型的口罩。
5.2 避免对局部红肿部位用力按揉。
5.3 出现过敏现象时,寻找过敏原因并更换相关用具。
预防性敷料使用示意图
【受压部位】
【敷料裁剪】
图一 鼻部敷料裁剪
(根据个人鼻部形状来选择需要剪裁的形状和大小)
图二 面颊敷料裁剪
(根据面颊受压部位的宽窄进行裁剪,建议两头窄、中央宽)
图三 额部敷料裁剪
(额部敷料裁剪不宜太宽,按照佩戴护目镜和防护屏接触皮肤的宽窄来进行裁剪)
图四 耳后敷料裁剪与固定
(裁剪耳后敷料时,务必保留耳根上方部位的敷料)
救治病患的同时请您同样保护好自己!@大众卫生报 @湖南医聊 @头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