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伟的长城在连绵起伏的山坡上蜿蜒,柔和的夕阳斜照在雁门关的砖石上。站在坚固的城墙上,塞外风光尽收眼底,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有人赞美雁门关的雄伟,“长城关隘,中华第一关”;有人惊叹雁门关的地位,“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有人想起雁门关的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我更想感慨雁门关的独特,不仅因为它的别样风光,更因为它所见证的那些不凡岁月。
壮观险要,别样风光位于山西忻州的雁门关自古以来就以险要著称,是万里长城上非常重要的关隘,因此素来有“中华第一关”之称。虽然今天的雁门关早已不再是边塞,只是我国内地一处文化遗迹和风景名胜区。可在多年以前,这里却曾是重要的分界线,越过一步,便是塞外无边。
春天的万物复苏、夏日的无限生机、深秋的一抹斜阳、冬天的漫天飞雪,四季轮回,雁门关却一如既往地壮观险要,为我们守护着这一片大好河山。
群山连绵,长城犹在,关外的风光让人豪迈,而关墙上的砖石却透着沧桑,两千年的风霜让雁门关经历了太多坎坷,两千年的洗礼也让雁门关多了一份厚重。
昭君出塞,雁门回首自古以来,塞外匈奴的侵扰常常是很多朝代的一大难题,而雁门关也一样与匈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千多年前的李牧正是在这里率赵军大破匈奴,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来犯。此后,蒙恬、卫青、霍去病、李广都曾在这里出塞,雁门关可谓见证了他们的辉煌岁月。
经过雁门关出塞的都是将军吗?不,还有一个人,她的经过成为了雁门关一道独特的风景。她本是汉代一个普通的女子,雁门关此行却让她永远被写进了历史,她叫昭君。
两千多年前的那一天,也是这样的斜阳,也是这样险要的关口,带着家国的期盼和离乡的伤感,昭君出发了。想来望着雁门关的昭君,也一定感慨万千吧。踏过一步,便非故土,可她终究还是义无反顾地迈了过去。
两千多年过去了,昔日那位女子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茫茫大漠的深处,唯留下雁门关依旧站在这里,向游人诉说着那往日的点点滴滴。
血雨腥风,岿然不动站在雁门关的关墙上,望着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自然,可古时却不知有多少人为它战死沙场、埋骨他乡。
“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这样一个重要的关口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的确,自古以来,雁门关就是一个战争频发的地点,在这里,发生过数以千计的大小战争。从李牧到卫青再到杨家将,雁门关,不只看到了敌人得意的笑,也见证了无数守关将士的血与泪。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那一天,阴云布满关城,血雨腥风,可他们却依旧横刀立马,一片赤诚,只为还家国一片太平。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声声呐喊,虽渺小却气魄非凡、无比坚定。也许他们只是一个普通的无名小卒,可历史却将他们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了雁门关。
两千多年过去了,将军的报国之心、士卒的一片赤诚、昭君的思念与感伤、游人的疲倦与期盼,这一切的一切,雁门关都看在眼里。挺过了纷飞的战火,忍耐过长夜的落寞,却仍旧岿然不动,做历史的守护者,这,就是雁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