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杜月笙,想必对民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并不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在当年的上海滩,杜月笙受到黄金荣前妻林桂生的赏识,由一个卖水果的小贩,成为上海青帮三大巨头,与黄金荣、张啸林平起平坐,最后,名气和实力势力,皆超过了黄金荣和张啸林,被誉为“上海皇帝”。
杜月笙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有些非常现实,例如“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等等。
笔者认为,最符合杜月笙真实写照的,还是那句——长角的不是食肉动物,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
"长角的动物都不是食肉动物",可以理解为如今人们所说的“就怕流氓有文化”
杜月笙巅峰时期实力有多强大,当时清末民初,同盟会的元老,善于写骈文的饶汉祥,曾经用这样的一句对联,来形容杜月笙——“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这句对联,将杜月笙的势力和财富,形容得淋漓尽致。
在势力上,杜月笙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申君一样,门客数量达到三千之巨。在财富上,杜月笙的门第高贵,宅子显赫气势,就像距离天只有五尺。
而人们形容杜月笙,用另外一句话,也非常合适,那便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也确实,杜月笙在上海滩能够呼风唤雨后,他极力摆脱自己的“流氓气”,民国时期的上海滩,乌云密布,三教九流齐聚,同时也是特务的天堂,作为上海滩首屈一指的一股势力,杜月笙毅然决然,拒绝与日本军统合作,这一点就值得人们一提。
杜月笙曾经说过,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杜月笙一生非常注重自己的面子,他临终前,将别人欠自己的欠条,全部烧掉,为何烧欠条?一来好面子,认为作为杜月笙的子女,不能向他人讨债,二来则认为,懂得感恩的人,不用欠条也会帮你,不懂感恩的人,留下欠条反而给子女带来祸害。
杜月笙另一大好面子的表现,则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虽然他是上海滩青帮老大,但是却表现得一幅文人模样,其早年穷困潦倒,并没有接受过教育,杜月笙翻身之后,痴迷于书法,其书法造诣不可谓不深,很多与杜月笙交往过的书法名家,提起杜月笙的书法,也赞叹有加。
杜月笙喜欢文化,同时尊重文人,在杜月笙结交的文人中,其中就包括国学大师章太炎,章太炎则曾为鲁迅的老师。
杜月笙与章太炎的交集,来自章太炎的侄子,据说章太炎的侄子因为房产之事,与他人起了矛盾,甚至大打出手。章太炎对此事耿耿于怀,他多方联系找到了杜月笙,杜月笙本就非常敬佩章太炎,于是立马派人为章太炎侄子解决了纷争。
杜月笙本名杜月生,在章太炎的建议之下,他改名为杜镛,号月笙,作为报答,杜月笙每年都会资助章太炎一笔钱财。
杜月笙结交的好友中,类似章太炎般的文人,不在少数。而当时上海滩的文化中,戏剧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杜月笙也喜欢上的戏剧,尤其是对京剧非常痴迷,为此,杜月笙的两房太太,姚玉兰和孟小冬,都是戏剧出身。
正如杜月笙所说,“长角的动物都不是食肉动物。”,与如今人们所说的“就怕流氓有文化”一样,有时候,外表是极具欺骗性的,不要被外在形象所迷惑,例如杜月笙,谁能想到言谈举止,儒雅,外表斯文消瘦,书画造诣极高的他,背后是一个青帮老大,地痞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