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于两年前踏足黄埔,扎根于科学城厉兵秣马,期间耳边常有东区、西区的说法,因为初来驾到,不了解情况自认为是理所当然,只是光阴两年,再提起东区、西区依旧云里雾里,实属天理难容。
不过说来惭愧,别说东区、西区之分,开发区的历史我也没弄明白。
书山有路勤为径,笔者今天就来扒一扒开发区,当然还有东区和西区。
在地方史料上,“西区”是不存在的。西区的本名就是叫“夏港”。根据《黄埔区志》,早在1973年,夏港便是黄埔区的四条行政街之一(另三条为黄埔街、红山街和鱼珠街)。
上图来源于黄埔公共观察
1984年12月28日,广州开发区成立,确切地说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实际上是四个国家级经济功能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和广州保税区)合并而成,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只是它的其中之一。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原黄埔区夏港街9.6平方公里土地被整体划入开发区范围。但在行政区划上,仍为黄埔区管辖——后来广州开发区逐渐向萝岗地区北拓,至2000年底,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扩大到东区、永和经济区。而夏港街归黄埔区管辖的行政管理状态,一直持续到2003年5月13日,原黄埔区夏港街道办事处才整建制划入广州开发区管理。
所以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来看,是先有了西区才有了东区,只是从现在黄埔区的行政区划图上看,东区、西区中间隔了个南岗街道,导致夏港这块区域,也就是西区,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块“飞地”(飞地,如果不能理解,就参照一下漂亮国的阿拉斯加州于主体的位置)。
这是一张模糊的,但大致能展示东区西区地理位置的图。
至此恍然大悟,原本固有思维一直在强调东西区就是两块挨着的地。经验是个好东西,但是认知有时候就未必,冥顽不灵指的就是认知固化。
也许有人好奇,东区、西区不是南北对峙么,怎么就成了东西之分?
西区的命名,并不是以某个地理方位来命名的。而是有了东区,相对应的,西区的叫法才传播开来。
那又有人困惑了,西区在先,东区在后,怎么先来者反而要以后到者为基准给自己命名呢?
据开发区史料记载,1992年5月,广州市划出白云区7平方公里、黄埔区6平方公里,成立广州开发区云埔工业区;1995年将云埔工业区4平方公里、开发区3平方公里组成开发区东区。(这里提到的开发区应该仍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区”之名开始启用。后来东区街道办事处成立,管辖范围大幅度扩容至后来的54平方公里。
至于为什么叫东区,据权威人士透露,是以老开发区管委会为坐标,将其东边的云埔工业区一片命名为“东区”的。有了东区,夏港被称之为西区也就有了出处。
所以东区、西区在地理方位上并非真正意义的东西两侧,就没必要对此吹毛求疵了。
2018年8月,经广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对黄埔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设立云埔街道,撤销荔联街道和东区街道。原荔联街道管辖的沧联社区,原东区街道管辖的火村社区、刘村社区、笔岗社区、东荟城社区、东区社区、新东社区、中海誉东社区、誉品社区、金梦社区、雅筑社区一并划归新设立的云埔街道办事处,驻开创大道393号(原东区街道驻地)。至此,东区源于云埔,归于云埔,随着新黄埔人的不断进入,新的官方名称将陆续被人熟之和用之,只因新的规划落实不久,因为习惯而仍被使用,而在将来其可能只有在《黄埔区志》等类似历史书刊中觅得痕迹。
而“西区”之名,因历史久远些,在部分场景已被已被视为正统而冠名,如西区产业园,并成立西区管委会。不过从现在的正式文件来看,西区的正式名称应该是回归为夏港街道,只是因为习惯,在部分场合仍被使用着,“西区”的未来估计与“东区”同命相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东区、西区的脉络理清之后,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广州开发区的发展。
广州开发区是由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和广州保税区四个国家级经济功能区合并组成。
-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 广州保税区是1992年5月13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1993年5月通过验关正式营运,位于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内。
- 广州出口加工区是2000年4月经国家批准成立的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之一,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功能区,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内。
一个城市内同时拥有好几个功能开发区,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尽管功能不同,优惠政策也各有所长,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是这些功能开发区共同的任务。
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同时把各种政策优势充分发挥, 广州自1998 年开始探索各种功能区的整合,首先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功能开发区的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2000年4月设立的广州出口加工区,当年11月就与之前两个功能开发区的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
2002年5月16日将广州保税区合并入广州开发区的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
至此,广州市形成了全国唯-的国家级经济功能区“四区合一”管理体制,即四块牌子,一套人马,覆盖四个区域,全区总规划面积78.92平方公里。
后来由于政策优势逐渐弱化、土地资源捉襟见肘、行政主体地位不明确等因素,使得开发区的优势受到挑战。于是在2005年4月28日,设立萝岗区,行政区域面积为393.22平方公里。同年9月28日,萝岗区人民政府挂牌,与四区合一的开发区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五块牌子。
至此,广州开发区的发展脉络大体摸清,后期萝岗区与黄埔区合并的事并不久远,笔者便不多输出了。
既来之,则安之,当然要心安理得,还是要对自己生活、工作的地方有所了解,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与开发区有过交集的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