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年来,只做眼镜一件事!我是个地地道道的眼镜人,与它有情有缘有爱。”3月9日下午,万新光学集团董事长汤龙保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怀深情地说。
万新光学集团董事长、丹阳市眼镜商会会长汤龙保
当17岁的他踏进司徒镇大坟眼镜厂的大门时,恐怕不会想到,今生与眼镜结缘,50年磨一“镜”,跨越一座座高峰,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的“掌舵人”,实现“改变世界的目光”的梦想。
办公室悬挂的一幅书法作品是他的远大理想
苦难辉煌,打拼着梦想着闯荡市场“苦难是我人生的老师,教会我梦想、宽恕和成功。”多年后汤龙保总结说。
在他的记忆里,少年时代物质的贫乏最为深刻。当年,他虽然考取了高中,但家徒四壁,被迫中止了学业。生产队长看他家实在困难,安排他进了队办企业——大坟眼镜厂,做了名磨玻璃镜片的磨片工。带着改变自身命运的渴望,他进厂后特别勤奋刻苦,善于学习,不久就成为厂里出类拔萃的技工。
命运之神仿佛要考验他一般,湿疹、肾病接连降临。他害怕失去这份工作,坚持上班,后来厂长被他的韧劲打动,亲自给他调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即使这样,他也很难忍受,因为肾病不能吃盐,全身无力。他经常感到难以承担劳动负荷,但他一再提醒自己一定“坚持、坚持、再坚持”!
发展历程
他咬牙战胜了自我,扛过艰难时刻。1973年他被调到司徒公社眼镜厂做师傅,不到1年就升为车间主任。后来,工厂的玻璃毛片货源出现问题,为了得到供货保障,工厂派他到安徽凤阳玻璃厂,做技术指导以换取原材料的保障。半年后回到工厂,他发现原料虽然解决了,可销售又出了问题。爱厂如家的汤龙保主动请缨,开启自己的销售生涯。
我命由我不由天!面对艰难困苦,汤龙保没有退缩,反而激发出他奋发向上直面困难的勇气,他要走出自己的一条人生路。背着产品,汤龙保跑工矿企业,跑劳保商店,只要有需求的地方,他都上门推销。当时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国营企业主导了中国眼镜市场,因为来自“农村小厂”,汤龙保饱尝冷眼。但他锲而不舍,一年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长的一次,他在外出差71天,摸清了西北、东北和中南市场。最远的一次,从上海到乌鲁木齐,坐了86个小时火车,只为了一笔可能存在的订单。他还清楚地记得,拿到的第一份订单,是在新疆克拉玛依的一个油田,1万元的平光劳保眼镜成了眼镜厂当年最大的一笔订单。
1979年,凭着骄人的销售业绩汤龙保被提拔为供销科长。1984年,汤龙保成为经营副厂长,主管销售。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他不仅磨练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对商机、市场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这些宝贵的财富融入血液,为他日后事业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求生,树脂镜片杀出一条血路1988年,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境外眼镜产品涌进了中国市场,国内眼镜行业受到严重冲击,有的国营大厂被逼到停产甚至倒闭境地。汤龙保所在的企业虽已升格为镇江市眼镜总厂,也未能在这波冲击中独善其身,企业一度陷入困境。
中国生产树脂镜片第一人
1992年,他所在镇江市眼镜总厂一分为四,万新公司是其中之一。汤龙保临危受命,成为万新公司的“当家人”。
为何国内产品在境外产品面前不堪一击?汤龙保上任后,立即着手开展市场分析。一番调查后,他发现关键在国产眼镜的品质和设计与人家相比有不小的差距。
面对企业的生死抉择,路在何方?汤龙保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由于压力太大,那一年他的头发大把大把掉落。企业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活下去!必须创新理念,提档升级,拿出与洋货相抗衡的新产品来。汤龙保决心放手一搏,毅然花重金聘请韩国、日本的工程师来万新指导生产。当年年底,万新生产出可与韩国镜架一较高低的产品。放到市场上一试,却发现客户仍有偏见,认为国货的材料没法与洋货比,新品反响平平。
墙内开花墙外香!汤龙保采取逆向思维,决定暂时放弃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1992年底,汤龙保带队赴香港,首次参加国际眼镜展便旗开得胜,当时就被德国客户看中并下了订单。第二年,他带队赴北京国际眼镜博览会,与英国等国外客商签下了订单。从此,国际市场对万新公司敞开大门。
熟悉市场的汤龙保对商机有着敏锐的嗅觉。1993年厎,他发现国际市场流行树脂镜片,而此时国内行业中尚有许多技术壁垒未突破。汤龙保看中商机,带着技术人员住进厂房,没日没夜地搞研发。当年万新公司有一口10米深的废弃水井,很快被研制中报废的镜片填满,后来又挖了一个大坑来填埋废镜片。在经历多次失败后,汤龙保成为“中国生产树脂镜片第一人”!
创新激发生机,树脂镜片就是一棵“摇钱树”。1995年,万新销售达到1500万元,2004年,更是增长到了2亿多元。随后十年间,万新公司产品畅销美国、日本、英国等40多个国家。
品牌制胜,锻造出企业核心竞争力2003年,国内眼镜企业竞争激烈,开始脱胎换骨,未来国内眼镜行业的成长空间很大,汤龙保决定万新“二次革命”,回归国内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
提品质
广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万新公司利用其对市场的影响力,从这里开始产品和品牌宣传,进而带动国内市场。万新公司还跳过了批发市场的中间商,与国内终端市场直接对接,加快品牌渗透,以期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不少中国企业长期在国际市场处于低端地位,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给国外企业做代工始终不是长久之计。每次出国参展,看到中国企业的展位都被安排在不起眼的边边角角,屈辱感油然而生。实际上,中国生产的不少产品当时已取得长足进步,不被国际市场认可,就是因为中国产品还缺少在国际上叫得响的知名品牌!
打造自己的品牌,让它成为国产眼镜的核心竞争力。经过不懈努力,2005年,万新商标在中国眼镜行业生产型企业中首开先河,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品牌的背后,是品质的支撑。2006年,“万新”与德国莱宝集团合作,引进了国际顶级镀膜设备;2007年,与全球变色片发明者美国康宁公司合作,推出光变视。2010年,采用了高折射率树脂镜片生产材料,同年与依视路合作,还取得了柯达镜片中国区独家代理权……“万新”在高端镜片市场抢占了“制高点”。
万新公司逐渐完成了产品的大布局,从针对青少年近视的防控类镜片,到渐进镜片、减负镜片、再到功能性镜片,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拥有了数十个不同类型的自主品牌。
信心百倍,力争树脂镜片年产1亿片“马书记到镇江工作第二天,就到我的企业调研,我十分荣幸,非常感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尤为珍贵,对我也是最大的精神鼓励。”汤龙保9日下午激动地说:“更让我想不到的是,马书记还以个人名义给我写了一封亲笔信,对我是极大的鼓舞!”
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给汤龙保写信
马书记在信中提到的镇江是“四千四万”精神的发源地,丹阳是乡镇企业发展较早较好的地区。汤龙保说,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在新的形势下,创新创业精神不能丢,今后更要传承发扬好“四千四万”精神。
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调研万新
“马书记来调研时,对我的企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更让我想不到的是,马书记对我们的企业情况非常了解,他问的几个问题都很专业、很亲切,非常接地气。”汤龙保回忆道,比如马书记问“你这个净化厂房是多少级的?”“你和儿子接班的过程是怎么交接的?”“你现在主要负责哪一块?”
保复工
面对突发的疫情,汤龙保说,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压力,也是一次考验,必须防控生产两手抓,一刻一时都不能放松。万新从2月12日开始复工,目前复工率已逐步达到98%左右,产量也达到预期,但是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有些客户还未开门,我们生产的产品有一半存在家里做储备。“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等市场全部放开,我们全面快速地将产品提交到客户手中,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丹阳眼镜已闻名遐迩走向世界。丹阳镜架年产量1亿多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镜片产量3.5亿多副,约占全国的75%、世界的45%左右。去年,万新光学年产镜片近4500万副,约占丹阳的六分之一。万新完成销售12.3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较2018年增长15%左右。
“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我们有信心,今年目标将增加销售15000万元左右,争取完成销售13亿元,力争完成14亿元。”汤龙保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按照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做好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提档升级,今年目标生产树脂镜片1亿片,争做全球最大的树脂镜片生产企业。
参加展会
今年万新将在智能化、自动化、功能化上不断扩展,集中精力做好主产品。为此,增加新设备投入4000多万元,预计科研投入1000万元左右。根据市场需求,今年新增一个高折射镜片生产车间,增加一个中低折射镜片生产车间,预计日均基片产能增加26%。 朱美娜 沈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