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有国内媒体报道了一则震惊IT圈的新闻——出生于80年代的前明星创业者、万家电竞CEO在家中自杀,年仅34岁。今天,许多人可能不熟悉这位CEO。然而在十年前,Majoy的毛侃侃、泡泡网的李想、创意的戴志康、MYSEE的高燃,这些人却红遍了IT圈。那时,毛还不到25岁。
25岁前就有了自己的公司,这是一个怎样的传奇,被很多媒体广泛报道。要知道,绝大多数人,到了25岁,可能还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有些人甚至还没有走出校园。
然而,就在毛打开煤气开关的那一刻,过去所有的荣耀和传奇都化为乌有。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曾经的80后明星CEO自杀呢?这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我们一一揭开秘密。
十年前,毛侃侃,轻浮是最大的资本。
十年前,毛侃侃和李想、戴志康、高燃一样有名。这四个人也被称为“北京四小IT男孩”。由于他们的年轻,这四个人被业界寄予厚望,他们被视为今天的IT新贵、邢、。
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媒体对四人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他们的创业历程和目前取得的成绩上,而对商业模式的深入透彻的分析却很少。根本原因是绝大多数媒体认为四人够年轻,轻佻是最大的资本。即使失败了,他们也有足够的机会重新开始。
这种想法似乎没有错。毕竟十年前,BAT还没有崛起,老一辈的互联网巨头,比如新浪、搜狐、网易,也经历了当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风暴,最后都挺了过来。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创投圈,当时几乎都信奉一句话,“过桥就过桥。”因此,他们看好这四个人的发展前景。
10年后,除了李想依然有着很高的曝光度,其他三位大多已经离开了IT圈的视线,或者说已经很少被业界关注。如果从特点上分析,李想和毛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业过程是连续的。从泡泡网到汽车之家,再到车和家,似乎李想的每一步都很理想。然而,毛却远没有这么幸运。资料显示,CEO为的万家电竞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半年报显示,本期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损益约为215万元,负债总额约为4812.7万元。
这样看来,年少轻狂虽然是最大的资本,但并不意味着在创业成功率上有多大优势。老一代人经历的失败和挫折对年轻人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值得一提的是毛已经34岁了。虽然他很年轻,但IT圈里有很多年轻的后起之秀。10年前,这些人还远没有风光,但今天他们是独角兽,比如上面提到的王兴、等。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过早透支一个人的创业潜力未必是好事。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现象?在我看来,瞬息万变的创业氛围才是根本因素。回顾这些年,IT行业经历了太多的变数,埋葬了一些老一辈的创业者,却造就了一些新生代的潜力股。很难说这种现象是否公平,因为商业竞争是残酷的,一旦跟不上步伐,就很容易被淘汰。
不过话说回来,毛的侃侃精神仍然值得许多企业家学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使万家电竞遭遇了一系列挫折,毛也从未放弃过。其实在IT圈,类似的案例并不鲜见,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如履薄冰、危在旦夕的过程。很多初创公司已经濒临破产,但在资本等力量的推动下,又起死回生。毫不夸张地说,同一个方向创业,如果创业者本身的能力和素质相差不大,那么创业更多的是拼人品和运气。
我坚信毛是一个具有良好个人品质的企业家。甚至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他还能卖车卖房给员工发工资。可以说,毛为事业“倾家荡产”,却没能等到“复出”的那一刻。因此,对于毛,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感到无限的遗憾和痛惜其厄运。
退一步讲,也许天很宽。
毛的悲剧值得惋惜,但也给许多企业家敲响了警钟。在创业的道路上,你面临的风险、压力和不确定性可能超乎想象。任何企业家在迈出第一步之前,都必须设立一条“止损线”。失败到什么程度,他应该选择彻底退出,或者至少退一步。因为今天的创业更需要理性和冷静,意气用事“打死老师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果没有止损线,那么当项目进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现方向性的错误或者商业模式层面的问题。在投资和介入还没有深入的时候,再做战略调整还是来不及的。毕竟船小,好调头。然而,毛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径直走到了黑。这种执着的精神固然可贵,但也导致了千千万万的电竞人负债累累,甚至把毛逼上了绝路。
还有一点,其实就算不做一万个电竞,他的社会地位也不低,他还是比大部分80后要成功。这种情况下,成功退休,找个公司当职业经理人也没问题。创业路上没有常胜将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能够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做出如此突出的成绩,已经等于中了奖。相反,如果你在创业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幸运的话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更大的概率是跌入深渊,导致之前的成果付之一炬,甚至背上巨额债务。
因此,我认为毛之死虽然令人痛惜,但对企业家却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一点时,毛的死才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