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先来看看,选择紫金山的王侯将相们。
一、孙权大帝,孙陵岗
孙陵岗,又名吴王坟、蒋陵,在南京市钟山南麓,孙权大帝和皇后步氏和潘氏葬于此处,宣明太子孙登也葬在孙陵附近。这也是南京地区最早的六朝陵墓。
孙权墓
孙权于公元211年将政治中心从京口迁到秣陵,次年建石头城,改“秣陵” 为“建业”,由此揭开了南京建都史的第一页。上世纪四十年代,孙陵岗改叫“梅花山”,如今孙权墓仅存一小型墓冢,不见碑表,一个石碑,一座石桥,一个注释牌,一座石像。不过,孙权陵在历史上几乎没有被挖掘过,也没有做过考古,因此目前只能说孙权墓大致范围是在梅花山西麓,具体的位置尚难以确定。
二、宝志和尚 宝公塔志公殿
宝志和尚就是济公的原型。
宝志生于463年(南朝宋元嘉十三年),传说生在金陵郊外的一株大树的鹰巢中,后人把他描绘成长着一双鹰爪的异人。宝志7岁时出家到钟山道林寺当和尚,中年以后,常常散发赤脚在街上行走,手拄拐杖,杖上悬刀(齐)、尺(量)、拂(尘)、镜(明)等,传说他是预言后来建都于南京的齐、梁、陈、明等朝代。
梁朝梁武帝精通佛学,很尊敬宝志和尚。将他请进宫里,拜为师父,称为“国师”。有一天,梁武帝与宝志和尚登钟山,来到定林寺,宝志和尚用手指旁边的独龙阜说:“如果死后能埋葬在此处,日后定能保佑后代。”梁武帝问:“谁可以埋葬在这里呢?”宝志和尚回答:“我们当中谁先去世,谁就埋葬在这里。"514年(南朝梁天监十三年),宝志和尚圆寂,终年97岁。梁武帝花了20万铜钱买下独龙阜,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然后将宝志和尚安葬在这里。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还拿出一大笔私房钱为宝志修建了五级浮屠,并在塔顶镶有琉璃宝珠,所以称为玩珠塔,又称宝公塔。第二年,梁武帝又在宝公塔前为宝志建造了一座开善寺。只可惜梁武帝在“侯景之乱”中,被关在台城活活饿死,死后不能享受这块风水宝地的待遇。
然而,过了八百年之后,这块风水宝地独龙阜被明太祖朱元璋看中,作为他将来的陵墓,于是,建于六朝时期的志公墓、志公塔和开善寺,先是移到紫霞洞东南,有风水先生说与皇陵太近,分了“气脉”,后来又迁移到东岗——即现在的灵谷寺位置。
传说挖出志公高僧遗体时,屈膝盘坐在两只对合的莲花缸内,真身不坏,容貌如生。
志公殿
三、朱元璋与马皇后 ,明孝陵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孝陵,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明孝陵调用军工10万,历时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
传说朱元璋让紫霞道人周颠和刘伯温选龙穴,两人分头行动,突然一日同时回来,都说自己找到龙穴了。周颠说埋了一枚铜钱,刘伯温说插了一把剑,朱元璋先派人去取剑,结果取剑的兵士告诉朱元璋,剑上有一枚铜钱,正插在铜钱眼里,刘伯温告诉朱元璋,龙穴正位是一位高僧人的墓冢,僧人之墓挖开以后,里面有两个瓮上下相合,瓮盖上刻着“XXX年有朱姓掘吾之坟,虽是正主,亦应以礼迁之”两行大字,开瓮一看,只见一位老僧盘膝而坐,神釆焕发,栩栩如生。
这时又有一个难题,一山不容二虎,在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一处被认为风水宝地的地方,一般只埋葬一位帝王,或是作为一个朝代的家族帝陵使用,但孙权的墓位置十分特别,若是铲除,很可能影响龙气,破坏了风水。古代帝王陵墓是很有讲究的,最好是前后都有山依靠。孙权的墓正好在明孝陵正南方,如果毁了孙权的墓,朱元璋的墓的风水也被损坏了。于是朱元璋夸赞孙权是一条好汉,留着孙权的墓,权当孙权为他守门。
明孝陵
不仅如此,明众多开国功臣们如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仇和、吴良和吴祯也都是葬于钟山,明史记载,开国功臣被赐葬于钟山北面的共有12人,他们分别是徐达、汤和、常遇春、李文忠、吴良、吴祯、顾时、王志、杨景、孙兴组、吴复、梅思祖。
常遇春墓
仇成墓
四、孙中山 中山陵
1912年,孙中山先生卸任临时大总统后,有一次来钟山打猎,见紫气、云雾围绕,远处的山谷幽长深邃,孙中山被气势磅礴的钟山所震撼,这里不仅有高山,还有深水、平原,大自然界三种奇景在钟山汇集,觉得风水绝佳,灵谷寺大和尚又极力推荐这是龙兴之地,于是孙中山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一土,以安置躯壳尔”,在孙中山先生离别之际的遗言中再次提到“南京是革命的圣地,自己愿安葬南京,以提醒大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吕彦直先生设计的,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到中山陵顶需爬长长的台阶,每过一段台阶会有一块平台以便歇脚,这是设计上的视觉手法。 景区内还有音乐台、行健亭、光化亭、流徽榭、藏经楼等多处纪念性建筑。
中山陵
五、汪精卫 观梅轩
在明孝陵的墓道边上还有一个亭子叫‘“观梅轩”,这个地方原来是大汉奸汪精卫的墓,汪精卫自诩孙中山的学生以及接班人,病逝日本后,遗愿就是想葬在紫金山,长眠钟山先生左右,图案是中山陵仿设计的,规模相当大,原计划建筑墓室、祭堂和牌坊等。由于日本很快就投降了,因此,汪墓只建了墓室、祭堂,其它建筑还没有完成。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命秘密将其炸毁,在原墓址上建立个亭子一一观梅轩,如今是南京著名的赏梅圣地!
实际上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在日本死后,运回南京,安葬在这里,孙权岗才始正式改名梅花山。
观梅轩
六、蒋介石 正气亭
蒋介石也在钟山选好了自己的墓地,并且在上面建了个亭子叫做“正气亭”这个位置比明孝陵高,比中山陵矮一点,只可惜蒋介石败走台湾未能如愿。
正气亭意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此处山川雄胜,林壑秀美,正气亭正面刻蒋中正题书“正气亭”匾额和一副楹联“浩气远连忠烈塔,紫霞笼罩宝珠峰”(上款“民国三十六年九月”,下款“蒋中正”。)
正气亭
还有国民党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谭延闿曾任湖南都督,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长于诗法、书法、枪法,绰号“谭三法”。
谭延闿墓
廖仲恺、何香凝墓
廖仲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是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画家。廖仲恺的夫人,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还有一些墓地到目前还没有被发现,比如据史料记载东晋皇帝在南京的陵墓集中在三个地方,分别是“鸡笼山之阳”、“钟山之阳”、“幕府山之阳”,分别埋葬了4位、5位、1位皇帝。“鸡笼山之阳”是指如今北极阁到鼓楼岗的南坡;“钟山之阳”是指紫金山余脉富贵山的南坡;“幕府山之阳”则是指幕府山南坡。
为什么众多王候将相级人物选址紫金山做为自己百年之后的归属地呢?
这是很有深意。钟山有东、中、西三峰,在古代的风水学上,这被称为“华盖三峰”。按照中国的传统,以中峰的地位最高。中峰南面就是所谓龙脉之龙穴。
龙穴是风水学术语。指山的气脉所结处,宜为宅。蒋平阶《秘传水龙经》云:“横宫龙穴生荣显,借合穿龙主发财。"
紫金山自古就有王者之气,相传战国时期,楚怀王消灭了越国以后,为了镇住钟山上的“王者之气”,曾命人在钟山上挖掘泥土用以掩盖钟山上的金色。而秦始皇为断紫金山龙脉,不仅挖断了紫金山,同时还在紫金山上埋了大量的金玉之物,以镇压龙气,紧接着还挖了一条著名的秦淮河,以泄掉王气。
然而紫金山王者之气,并没有消失。东晋时期,元帝在渡江之时,见山上王气外漏,紫气萦绕,这也是“紫金山”的由来。现代人考证是因为钟山山体中的页岩裸露,页岩为紫红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山上金光闪耀。
紫金山
尤其是从空中俯瞰钟山,天地间的钟山像一条腾飞的龙。这样的地理环境很契合中国风水学中龙脉,龙脉,是指起伏的山脉,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龙就是地理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必须了解来龙去脉,才能判断因果吉凶。紫金山正合了风水上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被称为少有的风水宝地,依山傍水,是众人心目中的吉地,是难觅的佳境。所以众多王侯将相、世外高人都选择紫金山做为自己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