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消息,美国威斯康星东区联邦地区法院陪审团判定,美国Raffel Systems获得赔偿金1.06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亿元)。该公司指控敏华控股窃取其专利及侵犯知识产权,该专利涉及的技术与安装在家具上的多功能照明杯架有关。
这家国内家居行业的“维权卫士”,最终在美利坚被“啄瞎”了眼睛。虽然敏华美国总裁Gabriele Natale表示将对这一裁决提起上诉,并继续提供证据以证明敏华没有侵权,但前景似乎算不上光明。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该事件都揭开了家居行业的混乱一面。当行业已经发展到开始探寻数字化转型的时候,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似乎仍处于相当原始的状态。
家居行业已成侵权重灾区
家居行业侵权事件频发早已是陈年痼疾。但凡企业有一定知名度后,与其相似的商标就有可能被抢注,其旗下的产品也会面临被抄袭的风险。
而敏华的威名,也恰恰是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打下的。即使是成为行业龙头后,其与另一大软体家居企业——顾家家居的维权大战多年来也打得如火如荼。
2014年,东莞家居展开幕期间,敏华以侵犯自家外观设计专利权将顾家告上了法庭。2015年,敏华又以顾家使用自己的商标“头等舱沙发”再次将顾家告上法庭。2019年,深圳国际家具展,敏华指出顾家的两款产品侵犯其专利权。
而顾家家居也曾多次就专利侵权问题提起上诉。几乎是一有展会,两家都会有一番天雷撞地火的行业最前沿知识产权维权交流。
此外,索菲亚、马可波罗、汉格雅思、东鹏等各领域的知名品牌都有过被侵权的事例。而这些被公开的案件也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大量的企业因为取证困难、维权成本高、诉讼时间长等多种因素而放弃维权。
百强家具就曾因百强板材侵犯其商标上诉,历时四年才成功,最终获赔1196万元。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相当多的家居企业已经开始致力于原创和品牌建设,但在家具知识产权方面还处于蒙昧状态,这也给了众多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行业乱象
在家居行业侵权的链条里,不管是原生品牌方和抄袭方,还是消费者都牵扯其中。
首先是原生品牌的知识产权意识不足。中国商家的知识产权意识觉醒较晚,一些企业在精心制造出原创产品后,未能及时申请专利保护。或是由于申请周期过长,难以满足企业产品快速上市的要求。
而按我国法律规定,如果一家公司的外观设计并没有申请专利权,即使其他公司做出了相同外观的家具,也不构成外观侵权,因此法院很难作出对原公司有利的判决。
有一个比较出名的案例,2009年,左尚明舍制作了一款名为“唐韵衣帽间家具”的产品,但并未在当时就申请专利权保护,在被北京中融恒盛木业抄袭后,左尚明舍家居一审上诉被驳回,虽然二审结果反转,但也只获得了30万元的赔偿。
当然,即使是申请了外观专利,仍然无法避免被抄袭。抄袭方只要在原产品上稍加改动,就很难被定性为抄袭,如把双人位沙发改成三人位,把红色变成黑色,把皮质材料变成布艺材料,就是一款“全新”的产品。
而这些产品因其外观设计好、价格较低,广泛流通于三四五线下沉市场以及某些电商平台。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原生品牌被污名化,信誉被损伤,甚至背上不该有的“投诉”。
某段时间,拉卡萨国际家居因质量问题接到消费者的大量投诉。经查实,这些“仿冒”家具都是来自网上的不法商家,该商家表示:“虽然是仿品,但我们保证材质完全一致。”
为此,拉卡萨国际家居只能花费额外的成本给每件正品装上“电子身份证”,可通过其识别真伪。
此次事件导致了拉卡萨家居的声誉严重受损,而抄袭方则以不正当的方式赚取了大量利润,换个名字又可以卷土重来。消费者作为购买者和使用者,不仅无法买到心仪的家具产品,还极有可能因为劣质产品而面临安全危险。
长此以往,不仅原生品牌的创造积极性会受到严重打击,还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乱象,对家具行业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家具侵权预防指南
放眼国际市场,中国家具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但至今没能诞生世界级品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家具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没有真正形成。
首先就是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避免生产出与市面上雷同的家具产品,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一系列认证,先用法律建立起防火墙,即使日后被抄袭,也可作为维权的重要凭证。
此外,企业还应当建立维护知识产权的团队,对行业信息和动态进行监控。在遇到抄袭时,企业也应该及时取证、上诉,动用一切手段维权。
目前,我国各地纷纷建立了知识产权法院,出台了相关政策来鼓励企业进行原创,并对申请专利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此外,为了激励企业维权,对成功结案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也会进行补贴。这对于困于上诉成本高而放弃维权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一件原创家具诞生,经历了从立项、设计、打样、测试、生产、推广等繁琐步骤,中间经过了无数次修改,凝聚了无数人的时间和心血。
如何有效地保护家具原创设计,厘清家具生产商、监管部门、消费者等各方权责,需要各方形成监督合力,发挥协同作用。
只有从业者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加之市场、消费者、监管部门和国家法律的有力约束和监督,家居行业才能在一个公平公正、生态良好的环境中发展壮大。
作者 | 刘奕君
本文为家页原创文章,著作权归家页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有转载需求请及时通过评论处与我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