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有一座现代化名副其实的大学城,是许多城市的梦想。
大学很久以来就有,大学城在国外出现也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而在中国,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院校调整,渐渐有了大学城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国内比较成规模的大学城有南京仙林大学城、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城、东莞大学城、长安大学城、福州大学城、岳麓山大学城、山西大学城等。很遗憾作为科教大省、强省的湖北,到目前并没有一所规划集中,建设成规模的大学城。但是,现在随着荆州大学城的横空出世,将结束湖北没有大学城的历史遗憾。
荆州在湖北省是仅次于武汉的科教资源大市,围绕如何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的目标,荆州大学城项目应运而生,2022年正式启动建设。荆州大学城西抵江汉运河,南至荆江大道,东至南湖路,北到护城河南路、复兴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24.8平方公里。毋容置疑,荆州大学城主以科教和科技研发为主导方向。其中科教方面集中了荆州主要的大学,包括长江大学、湖北中医高专,荆州学院、荆州科技学院、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荆州理工职业学院等高校。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区位图
建成后在校大学生可达10万人以上的规模,在湖北首屈一指,在国内地市级城市中,规划布局这样科学合理,高校这么集中,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如此规模的大学城也是不多的。
按照规划,荆州大学城在产业功能布局上,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形成“一核一轴三区多点”的空间落位。
荆州科技学院鸟瞰效果图
科创服务核以荆州大学城科创园为载体,规划占地面积48.7公顷,建筑面积108.28万平方米,规划重点项目包括科创大厦、荆州数字产业、创新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总部科创园、总部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
高教综合发展片区规划占地面积103.17公顷,建筑面积166.72万平方米,规划重点项目包括长江大学科技港、信息技术创新中心等。
荆李路产业发展区规划占地面积221公顷,建筑面积313万平方米,规划重点项目包括先进装备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
太湖港产业发展区规划占地面积202.66公顷,建筑面积404万平方米,规划重点项目包括智慧健康产业园、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康养服务中心等。
按照“一年提升、三年成形、五年成势” 的发展目标,荆州大学城正开足马力建设中。
刷黑提升后的大学城凤凰路
7月12日,荆州大学城重点配套项目之一,全长4017米,宽30米,总投资额为1.3亿元的凤凰路完成了刷黑和雨污分流改造升级后全线通车。
荆州科技学院(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新校区二期建设项目,是首批开工的大学城建设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15.2亿元,占地面积约5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4栋宿舍楼、1栋食堂、1栋实验实训楼、1栋公共教学楼、1栋图书馆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目前,宿舍楼等多个建筑主体已封顶,9月将完成主体工程,12月项目整体完工并交付使用。
荆州科技学院施工现场
荆州大学城是承载着荆州城市能级提升、发展动能转换、科教资源创新、人居环境优化、民生福祉增进的超常规项目。建成后将为荆州提升城市能级、聚集高端人才、加快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改善城市功能, 荆州大学城不仅仅是荆州高校集中发展片区,还是立足荆州,激发科创动力和人文活力,带动城区“西进南优”的重要承载区和综合功能片区。荆州大学城以打造“长江中游高教新支点、江汉平原科创动力源”为发展目标,建设以荆州科创办公、高教科研、文化创意为主的城市特色副中心。
提供创新动力,大学城的诞生,便于荆州充分利用好自己得天独厚的科教优势和科创资源。推动大学城科教资源联动,为高校科研创造提供有利条件,同时积极建设科研项目与现有企业的对接平台,打造高质量人才孵化器。
促进产城融合,大学城的诞生,促使地方政府坚持产城校一体化、校区社区园区三区结合发展理念,主动参与融入大学城规划建设。着力打造成学城、产城、创城深度融合新高地。
留住了人才,大学城的诞生,加速了荆州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在本地参加实习实训的大学生开展顶岗实习、专业对口、实操实训,落实人力资源配置的扶持政策等方式,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
大学城,承载了一座六朝古都的梦想与荣光。
大学城,承载了全体荆州儿女的期盼与憧憬。
大学城,承载了复兴我大荆州的豪情与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