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还记得你的高考岁月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03 19:21:33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708    评论:0
导读

今天,距离高考还有5天。虽然疫情始终辗转围绕,但每天清晨学校门前来来往往的学子,却始终保持着努力的样子,从未改变。让人不由得怀念起从前,也停不住地畅想起未来。 从悠久的历史,迈向经济发达的现在,我们的城市面貌不断地发生改变,却有一些建筑,一

今天,距离高考还有5天。虽然疫情始终辗转围绕,但每天清晨学校门前来来往往的学子,却始终保持着努力的样子,从未改变。让人不由得怀念起从前,也停不住地畅想起未来。

从悠久的历史,迈向经济发达的现在,我们的城市面貌不断地发生改变,却有一些建筑,一些场所,始终在见证着这些变迁。呼市的一些百年老校就是这样,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培养过革命英雄、现代化人才,更有难得保存下来的历史遗迹等等。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呼市百年老校的信息,看看有没有曾经你读书的地方。

“内蒙古革命的摇篮”——土默特学校

土默特学校位于:玉泉区文庙街;学校创办时间:1724年(清朝雍正二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这所民族学校,不仅走过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也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短暂时光,更受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洗礼。

从建校初命名的土默特官学,298年间经过数次更名,终于在1978年的秋天,由乌兰夫同志亲笔题赠校名土默特学校,不久后更名为土默特学校。这所学校被称为“内蒙古革命的摇篮”,有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家都曾就读过这所学校,比如:乌兰夫、多松年、李裕智、贾力更等。

土默特学校曾经从单一的小学扩建为含有小、初、高的12年一贯制学校,但由于近些年呼市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玉泉区一度成为教育资源匮乏的区域,现在该校仅是高中学校,以蒙古族为主,共18个教学班,900余名学生,教职工约133人。

根据今年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的行动方案,玉泉区将依托土默特学校、恒昌店巷小学等百年老校的历史积淀,打造“宜学”发展区,也希望可以通过激发百年老校的活力,把从前红色的基因传承下去,同时能将教育质量提高,才是市民喜闻乐见的事情。

百年学府——呼市一中

呼市一中位于回民区的旧城北门附近;学校创办时间: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距今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一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光绪年间,刚设立时被称为“古丰书院”,初期只有十多个学生,所授的课程是古时科举教育里的四书五经;到了光绪二十九年,被改名为归绥中学堂,实行了新式教育,被很多人称为洋学堂,把这里的学生称为洋学生。后历经绥远省立第一中学,到1954年定名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关于一中的故事有很多,关于慈禧太后的,关于“塞北文豪”荣祥先生的,都被人广为流传津津乐道,也让这所百年老校充满了历史的神秘感。一中也培养了不少著名学子,比如:郑天翔、关桥、康乐、王新民等等。

一中现有教职工290余人,教学班72个,在校学生4300多人。是回民区为数不多的教育质量被认可的高中学校,根据今年回民区重点项目的建设,2022年九月份,呼市一中将重启初中部,这对于回民区及周边的学生来说,真的是可喜可贺。

从前的归绥师范学堂——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新校区位于巴彦镇的高职园区,学校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的归绥师范学堂开始,就被称为呼和浩特地区师范教育之始。后来几经辗转、几次更名,从195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师范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就开始招收普通师范大专生,到后来并入并重组的呼和浩特教育学院,再后来又完成了由呼和浩特教育学院、呼和浩特铁路中等专业学校、内蒙古广播电视学校等九校的合并,被称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一直至今。

学院设有16个系(部),现有教职工1180名,有招生专业62个,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3809多人。“明德修身,格物致知”的校训,意为:育人为学以淬厉人格敦品立德为纲,以成就高明笃实之才为目,塑造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劳动者。以师范专业为主的呼职,为呼市各大中小学输送了不少教师资源。

绥远蒙养学堂——关帝庙街小学

关帝庙街小学位于新城区关帝庙街,我们在之前的鼓楼片学区房那篇中略有介绍,这一所位于市中心的受众多家长追捧的学校。

原来这所小学的校史竟也可以追溯到清末时期,始建于1911年,据说校园内有一棵百年老榆树,承载着这里的过往,不知道 它是否健在。旧时,关帝庙街小学还被称为“绥远蒙养学堂”,后来改称“绥远初等小学堂”,再后来还经历过“西南区初等小学校”、“第四国民学校”等改名,直到1954年才有了“关帝庙街小学”的称谓。

关帝庙街小学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1700多人,教职工71余人,是许多家长为了孩子上学,在新城区鼓楼片区内的倾力之选。

归绥县立第一女子小学——恒昌店巷小学

恒昌店巷小学位于玉泉区大北街,建校时间1914年,曾是归绥市第一所官办小学, 同样也经过多次改名,最早叫“归绥县立第一女子小学”,也曾改为“厚和特别市市立第三小学”,后来更名为恒昌店巷小学,沿用至今。

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教职工54人,学生1218人,是玉泉区为数不多的品牌学校之一,同样也在今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之列。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同为百年老校,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它们也见证了从丰州到绥远再到呼和浩特的城市沿革,历史弥足珍贵,老校正逢盛世。

最近呼和浩特也有很多学校项目建设方面的动态,小编也给大家做了整合。

新建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项目最近发布了建设招标公告,建设地点位于南二环路以南,昭君路以东,即原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所属传媒学院旧址;赛罕区双台什学校建设项目也发布了项目设计招标公告,建设内容包括教学用房,室内体育用房,教职工、学生餐厅等内容,招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方案设计等。

呼和浩特市铁路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暨初中部揭牌仪式在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一中学举行。希望真的能如集团化办学的初衷一样,均衡回民区的教育资源,强校带弱校,有效地提升回民区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的改革,关于教育的理念也在产生着变化。据统计,今年呼市高考报名人数为23611人,较去年减少2873人;今年呼市共设9个考区20个考点、611个考场,且考点设置有变化,为:新城区取消十九中考点,赛罕区取消赛罕民中考点,托县民中改为托县一中。

一生中学校生涯最为轻松和珍贵,今天我们盘点的这些学校里,有没有你曾经读书的地方,或者是你向往的学校呢?关注【置地友声】,把你知道的告诉我们吧!


作者:虫虫

责任编辑:小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信息来源:呼和浩特日报等

注:文章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仅供参考,以实际建设为准

 
关键词: 贾力更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3255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