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鞠躬尽瘁的戏曲创作高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03 22:30:36    作者:life    浏览次数:902    评论:0
导读

——记著名编剧、导演张亚非先生著名编剧、导演张亚非先生早年即从事戏剧活动。建国后,始在合肥筹建皖北文艺干校,后调至安庆市中心文化馆首任馆长,负责文化艺术行政领导工作。在此期间,他不遗余力地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和戏改政策,恢复组建戏剧演出团体

——记著名编剧、导演张亚非先生

著名编剧、导演张亚非先生早年即从事戏剧活动。建国后,始在合肥筹建皖北文艺干校,后调至安庆市中心文化馆首任馆长,负责文化艺术行政领导工作。在此期间,他不遗余力地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和戏改政策,恢复组建戏剧演出团体,主持讲习会,组织艺人学习,审查修改上演剧目,并集编、导、演于一身,矢志不渝地把自己的艺术才华倾注到新生的黄梅戏事业上来。

黄梅戏艺术的功臣张亚非先生

张亚非是合肥人(1918——1999年),毕业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37年从事艺术工作,先后供职于安庆市文化馆、安庆市黄梅戏胜利剧团、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等。

不拘一格地举荐黄梅戏人才

张亚非独具慧眼,不拘一格地举荐黄梅戏人才。在担任安庆市中心文化馆馆长时,他力排众议,派馆里的戏改干部邹洪泉到南京,将严凤英接回安庆大观黄梅戏剧团演出,为黄梅戏的崛起和风靡海内外准备了承先启后、功盖一代的艺术奇才。

张亚非爱才心切,思贤若渴。建国后,他引荐并予以热情扶持斯淑娴、张谷芳、吴贤福、程兆林、刘广慧汪菱花等曾为黄梅戏影、视、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张亚非积极推动专业黄梅戏剧团搬演现代戏。在其影响下,一代宗师严凤英重返安庆市黄梅戏舞台后,既演传统戏又演现代戏;潘璟琍等主演的《新事新办》、《小女婿》、《小二黑结婚》、《打灶王》、《血海深仇》等现代戏剧目以及话剧、京剧的《枯井沉冤》、《不拿枪的敌人》、《思想问题》、《九件衣》、《姐姐妹妹站起来》等现代戏都是在这个背景下上演的。

当年参加演出的骨干演员不少健在者仍记忆犹新。江西省彭泽县文化部门还珍藏有建国初期安庆群众编演的现代黄梅戏《血恨记》手抄本,写农民斗争求解放、翻身见太阳的故事,剧本扉页上有当年时任馆长的张亚非审查批复意见。

不诱于誉,从不愿在同行或门生中标榜自己

为丰富黄梅戏演出剧目,张亚非数十年如一日,不辍笔耕,不断创作和提供新的剧本。

1955年,调任安庆市黄梅戏剧团编导的张亚非专业黄梅戏编剧生涯从此开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年逾花甲的张亚非又连续创作、改编了数十部大、小剧本,《杨贵妃》是他早期的最得意之作。

令人敬仰的是,张亚非著作甚丰,还乐于提携后进,甘为人梯,不计名利,晚年更热心于此,曾受他指点、润色的作品《三进新房》《锁夫》《杨柳记》等剧本在1984年原安庆地区首届戏剧节舞台上获创作一、二等奖。此外,无论专业或业余作者请他看本子,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便心神俱疲、也从未拒人门外。

在戏剧创作上有很深造诣的张亚非不诱于誉,从不愿在同行或门生中标榜自己。在参加原安庆地区评议技术职称时,他申报二级编剧,同事根据他的创作水平与成就劝他改报一级,他却谦虚地说:“职称是国家给知识分子的名分。应该实事求是。既不能滥,也不可盗。对照政策规定,我仅仅够上二级。如果欺世盗名,即使评上,也是问心有愧的。”

门生中有人为表达对张亚非培养的感戴之情,特将张亚非所创作、改编的部分剧目名称串成一幅戏联,特录为本文作结。其曰∶“忆昔龙江之滨,红岩顶上,火焚凤凰,谁知于无声处有寂寞嫦娥,仰先生苍松红梅,成全天河配对?!

喜今拜月亭前,春风送暖,苦菜花开,犹怜鸣风辞店并秀英四告,仗老子龙马精神,直教包公赶驴。”

注∶戏联中所嵌剧名依次为《龙江颂》《红岩》《火凤凰》《于无声处》《嫦娥》《苍松红梅》《天河配》《拜月记》《春风送暖》《苦菜花》《鸣凤辞店》《皮秀英四告》《龙马精神》《包公赶驴》共十四个大戏。
 
关键词: 张亚非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3384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