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何巧女_浙江女富豪何巧女:卖盆栽赚300亿,96亿捐给国外,如今却负债200亿(浙江女首富何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03 02:42:48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860    评论:0
导读

文|浮渔说娱 编辑|浮渔说娱 2017年,浙江富豪何巧女一口气捐给国外96亿,在国内掀起掀然大波。 要知道,何巧女巅峰时身价300亿,这部分捐款已经相当于她身价的三分之一。 然而还不等大家消化这个消息,仅仅过去一年何巧女资金链断裂,很快被爆

文|浮渔说娱

编辑|浮渔说娱

2017年,浙江富豪何巧女一口气捐给国外96亿,在国内掀起掀然大波。

要知道,何巧女巅峰时身价300亿,这部分捐款已经相当于她身价的三分之一。

然而还不等大家消化这个消息,仅仅过去一年何巧女资金链断裂,很快被爆出欠下200亿巨债

如此迅速地跌宕起伏,不经让人瞠目结舌。

何巧女到底为何要一口气给国外捐96亿巨款呢?

她又是如何从当年的卖花女,一步步爬到300亿富豪的呢?

1、

1966年,何巧女出生在浙江一个贫苦家庭,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就连日常吃穿用度都是问题。

按照何巧女自己的说法:“十岁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双鞋。”

在十岁之前,何巧女一直是和兄弟姐妹共穿一双鞋,可见她的家庭条件有多么艰难。

不过即便如此,父母也从来没有想过让女子放弃学业。

至少何巧女的学业从来没有中断过。

而且何巧女也争气,学习非常刻苦,高考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在这个年代,考进一个大学,可比现在要难上太多了。

当年大部分的人,就是连高中都没有读完就出去打工了,就算能够勉强读完高中,那么想要参加高考也没有那么简单。

许多地方从1981年开始,参加高考的考生必须要先通过预考,如果考过了,才有资格参加接下里的高考。

即便这样,在参加高考的考生中,大部分还是难以考入大学

从1980年到1990年之间,高考的录取率最高也就在35%左右徘徊,也就是说,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考生都会落选。

何巧女就是在这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而且考入的还是“双一流”的北京林业大学

可见何巧女即便不是学霸,那也相差不太多。

也正是凭借这份学历,何巧女在大学毕业之后,顺理成章回到浙江,进入到当地园林局工作。

这已经不能算是铁饭碗了,而是地地道道的“金饭碗”,还是能够吃一辈子的那种。

但是何巧女却并不甘心。

何巧女当年之所以学习园林相关专业,主要是受到自己父亲的影响。

浙江作为全国有名的花卉大省,每年花卉产量稳居前五,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地几乎家家都有种花的习惯。

何巧女的父亲自然也不例外。

在平时没事的时候,何巧女的父亲也会在院子里种上几盆花,等花成熟之后再转卖出去,也算是为家里多了一份经济来源。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何巧女从小就与这些花卉接触,长大学习园林相关专业,也是想要一展自己所学,甚至帮助父亲家乡过上好日子

但是等何巧女毕业,进入园林局工作之后才发现,这一切都与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在工作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无时无刻都处于煎熬之中。

不过很快何巧女的机会就来了。

2、

从1984年之后,“下海”一词迅速火遍全国,在各地引起了辞职下海经商的潮流

许多高干知识分子与有志之人,都选择放弃铁饭碗经商。

许多后来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是在这场“下海潮”中诞生的。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成功的案例,更是刺激了大多数人的心弦。

而何巧女就是其中之一,她也受到鼓舞,选择辞去“金饭碗”回家跟随父亲卖花。

实际上,何巧女已经算是“下海潮”中比较晚的那一批。

这其中一个原因是何巧女毕业比较晚,等参加工作的时候“下海潮”已经开始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坚决反对,导致何巧女迟迟没能做出决定。

只不过这一切始终没能影响到何巧女辞职的决心。

最终父母拗不过她,只能同意何巧女辞职回家

何巧女放着“金饭碗”不做,非得回家陪父亲种花,这在当地也算是不小的新闻,各种流言蜚语更是满天飞

但是何巧女却并未受到这些流言的影响,她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扩大家里的花卉卖得更远。

原本,家里的花卉都收何巧女的父亲自己种,自己卖。

这与其说是花贩,其实倒不如说是花农。

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帮助家里平添一份收益,撑死也就这样了,发不了什么大财。

毕竟一个人种花能够种多少,即便全都拿到集市上卖,所得到的收益也是有限的。

如果想要将这些花卉做成一门生意,就需要有稳定的进货渠道与销售渠道,让彼此成为一条有序的产业

进货渠道何巧女并不担心,他们家世代住在这里,附近几个村都彼此熟悉。

只要各处的价格合适,何巧女就有信心说服乡亲们将花卉卖给自己。

但是销售渠道就有些为难何巧女了。

鲜花最简单的销售渠道,肯定是拉到附近收购站出手

但这显然是最不现实的渠道。

因为当地家家种花的缘故,所以时常有附近收购站跑来村里收购鲜花。

何巧女想要收购到这些鲜花,那么至少也要与花商给出的价格差不多。

如此一来,把花卉运到收购站就失去了意义。

而何巧女如果将这些花卉拉到附近城市卖,虽然也能多少赚到点钱,但是这个渠道无法保证,且销售量也不大,完全失去收购花卉的意义。

总的来说,就是单纯的花卉市场已经饱和,何巧女根本就插不进去

如果想要挣钱,那么就必须另辟新径。

何巧女不得不将目光放在花卉相关的其他产业上。

还别说,还真的让何巧女琢磨出一条路子。

花卉的相关产业有很多,比如香水、鲜花饼、化妆瓶,甚至还可以直接放到鲜花店兜售。

但是花卉还有一个最重要直接的作用,那就是观赏价值。

不管是会场布置,还是园林摆设,都离不开观赏性花卉

甚至一些重要的场合,还会特意摆上几盆品相绝佳的盆栽挂上。

何巧女本身就是园林相关专业出身,就更加了解这些观赏花卉的价值。

她要做的,就是收购那些品相较好的花卉,并进行分类布置,做成盆栽出售。

想到就做,何巧女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快就布置出第一批盆栽。

然后凭借自己曾经在园林局工作时积攒的人脉,很轻松便将这些盆栽卖给一家园林。

就这样,何巧女很轻松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有了这笔钱进账之后,何巧女对这门生意就更加有信心,到后来爽利在城里开了一个小店,专门出售这些盆栽。

如果仅此而已的话,何巧女的这门生意撑死也就算了个体户而已。

但她的野心显然并不满足于此。

3、

1990年,何巧女为了扩大自己的生意,爽利在北京开了一家分店

做出这个决定,何巧女是有充分考量的。

首先,北京、上海、广州一直以来就是花卉需求最多的城市之一,在这里开盆栽店,绝对是有市场的。

其次,何巧女大学时在北京读书,当年许多的同学、朋友也都顺势留在北京,相较于其他地方,何巧女在北京还算是有些人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一年亚运会在北京召开,何巧女就是想要趁着这波机会打响自己的招牌。

何巧女带着急匆匆带着一批盆栽来到北京开店,积极对外推广自己的盆栽。

还别说,何巧女凭借自己良好的口语能力,以及自己科班出身的手艺,很轻松就俘获了一大批外国顾客的心。

而在这些外国顾客的互相介绍下,来到何巧女店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其实这个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个年代,国内能用外语交流的人并不多,在这种街头店铺中就更是少得可怜。

外国人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总会想要买些什么东西做纪念,可其他的店大家都听不懂外语,也无法做出有效的交流,买什么东西都不太方便。

恰好这时候何巧女出现,为这些外国人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

虽然盆栽并不是人人都喜欢,但是何巧女说的外语,能够为这些顾客避免很多麻烦。

一边是自己喜欢,但是沟通不了,无法买下来的东西;另一边是能够有效沟通,而且比较实用的盆栽

怎么选择,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但是在外人看来,却并不是这么回事。

路过的客人看到何巧女的店中聚集了这么多的外国人,下意识就会以为这家店盆栽的品质非常好,也就会不自觉走进来转一圈。

有时候顾客就是这么从众,越是火爆的店,就越是有人趋之若鹜,即便这家店的产品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但是这一切为何巧女带来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她的盆栽店很快就在北京行业内打响名气,每天求购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何巧女的生意越做越大,手头积攒的资金也越来越多。

到了1992年,何巧女干脆顺势在北京成立了“东方园林”公司,主打园林盆栽布置

从此之后,何巧女的创业之路总算是迈上了正规化道路,不再是先前的小打小闹。

但这个时候,何巧女所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就更多了。

在过去的时候,前来店里买盆栽的基本上都是个人,往往也买不了多少,店里那么多盆栽,顾客总能选到一个自己喜欢的。

但是成立“东方园林”之后就不一样了,何巧女所需要面对的人变成了公司,往往一个订单需要非常多的盆栽,而且要求也会变得更高

这就需要何巧女拥有更多制式盆栽的种类。

为此,何巧女就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来对盆栽的样式进行设计。

好在何巧女本身就是北京林业大学毕业,认识不少园林设计专业的同学,这一块倒是不缺人脉。

也正是凭借的这个人脉,何巧女才能在“东方园林”刚刚创立的这几年内,就接到几单不错的项目。

而真正让何巧女彻底奠定业内地位,还是在1998年从李嘉诚手中拿到东方广场的订单

李嘉诚是出了名的舍得下本,当年他投资北京东方广场可是花了足足200亿,传闻光是中介费就得有4亿人民币。

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光是各种庆典所需要的盆栽,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且说不定还能搭上李嘉诚这条线,自然就成了众人眼里香饽饽。

为了这个订单,北京不少花卉公司都摩拳擦掌,想要夺得头筹。

何巧女自然也不例外。

何巧女带着自己的团队通宵达旦,利用所学知识,对现有盆栽布局进行了系统化改进与创新

正是这个决定,让何巧女的团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了李嘉诚的底单。

这个订单的成功,彻底奠定了何巧女在北京花卉行业的龙头地位,相较之挣多少钱倒是次要的。

何巧女趁着这股声势,顺势接到不少大单子,也将自己的业务范围扩展到全国其他省份。

到了2009年,何巧女携“东方园林”顺势上市,身价一夜之间暴涨到105亿

至此,何巧女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园林女王”。

但何巧女并不满足于此,她还有更大的野心没有实现。

4、

成为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听上去似乎很风光,但是也意味着你的发展前景已经到头了。

整个行业的市场就这么大,就算全给了你,又能够有多少?

更何况,园林盆栽行业,很大限度上受到花卉种植行业产量的影响。

虽然国内每年鲜花种植的数量并不算少,但是品相好、质量价的却并不多,并不是所有的鲜花都适合来作为观赏花。

更何况,对于鲜花产量有需求的,可不单单是园林盆栽行业,还包括食品、药物、化妆品等行业。

所以说,何巧女的“东方园林”发展到这个地步,基本上也算是到头了,想要继续扩大公司规模,就只能另外开辟一条道路

但这对于何巧女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公司扩展领域最好是与本领域处于上下游关系,这一来是比较熟悉,二来是能够形成完整产业链。

但何巧女公司的上有产业是花卉种植,利润低、投入大,而且还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而下游产业是园林、房地产,投入大、周期长,最重要的是没有门路连进都进不去,何巧女就更不要多想了。

眼看着公司发展的道路都被堵死,何巧女顿时也有些急躁,开始盲目进入到自己所部熟悉的领域当众。

2014年,PPP模式在国内,这是一种引入企业资本,来建设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模式

许多企业都看好这种模式的前景,纷纷投资到相关的项目中来。

何巧女与不例外,一头扎入其中。

然而等进入这个领域之后才明白,这个领域的投资是真得大,即便与房地产相比,也相差不远。

但何巧女已经注入了资金,就难以轻易撤出去,只能咬牙坚持走下去。

如果此时何巧女就此收手,安心稳定自己手底下的行业,也不会面临之后的窘迫。

毕竟即便是在这么多投入的情况下,“东方园林”2015年的市值依旧达到400亿人民币。

按照何巧女所持有的股份,身价一跃达到300亿,也算是国内一线的富豪

但是何巧女并不甘心,她一直想要做出一番大动作。

2017年,何巧女远赴国外,一口气捐款15亿美元,用以野生动物保护

这笔钱如果划算成人民币的话,足足有96亿美元,这可是何巧女全部身家的三分之一。

何巧女的这个举措,确实让她在国外赢得很大的声望,但是在国内对此举的看法却有些褒贬不一。

而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何巧女的事业就开始走下坡路。

2018年,“东方园林”资金断裂,何巧女即便是拿出全身解数,依旧无法扭转颓势

2019年,何巧女悄悄退任“东方园林”董事长的职务,淡出公众视野。

2020年,何巧女被爆出200亿欠款,资产被冻结。

2021年,何巧女将自己名下两套豪宅出售,起拍价加起来高达3652万元。

2022年,何巧女所持有的“东方园林”无限售流通股被拍卖

至此,何巧女的商业神话就此崩盘。

何巧女能够从当那个浙江农家女,一步步走到身价300亿的“园林女王”。

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也离不开当年放弃“金饭碗”的破例,以及自己永不知足的野心。

但她从百亿富豪到倒欠200亿,也是由自己的“野心”一步步趋势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用在何巧女身上再合适不过。

但这一切都是何巧女的个人选择,旁人无权指责。

何巧女至少曾为自己的“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至于结果如何,就交给时间来裁定吧。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

 
关键词: 何巧女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351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