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奋勇杀敌陈德全,子弹射穿肩膀活捉两个日本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06 17:17:55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103    评论:0
导读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成立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无数革命先辈赴汤蹈火,前仆后继,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让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是人民的灵魂,是最可爱的人! 在八一建军节前夕,名城苏州网联合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成立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无数革命先辈赴汤蹈火,前仆后继,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让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是人民的灵魂,是最可爱的人!

在八一建军节前夕,名城苏州网联合苏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策划"颂老兵一一迎八一、向建国70周年献礼”新闻行动,组织采访健在老兵,循着他们战斗的足迹,听他们讲述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陈德全

98岁,山东邹平人。曾参加瞧杞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因战负伤为三等甲级伤残。因作战英勇,1955年被授予独立自由奖章,1988年被授予解放功勋荣誉章。

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来到苏州军分区某干休所,探访98岁高龄的抗战老兵陈德全。尽管早已是耄耋老人,除了耳背,陈德全声音洪亮,精神矍铄,非常健谈而且好客,是个典型的山东汉子。

独子上战场,赶走日本鬼子!

1922年,陈德全出生于山东邹平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仅有的一个哥哥早年因病去世,他小时候就靠着和家人种地、讨饭为生,十来岁就出门找活干,给人家劈柴、到工厂织布,还去过小饭店跑堂。

“俺家里穷,读不起书”,陈德全笑称自家是个大老粗,不过对《三字经》倒是很熟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这些都是他在私塾窗户下听老师讲课时偷偷记下的,虽然没进过学校,他一辈子都在坚持学习。

当年在小饭店跑堂时,他听到共产党来做抗日宣传,“日本鬼子在家乡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共产党是为了穷人打天下,把鬼子赶出中国!” 抱着这个信念,陈德全于1938年毅然加入了八路军。

在一次扫荡中,日军听闻村里有个八路军,就冲到了他家,把他的母亲抓起来吊到树上严刑拷打,打断了三根肋骨,逼她说出陈德全的下落。事后,父亲去部队看望受伤的陈德全,对他说起日本人的暴行,这更坚定了陈德全当兵打鬼子的信念!

血战苏家崮,子弹射穿肩膀咬牙战斗

抗战期间,陈德全参加过无数次恶战,但是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苏家崮战斗。

1941年,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11月,日军集中5万多人进行大“扫荡”,妄图摧毁鲁中抗日根据地,消灭我军主力和领导机关。当时,陈德全所在部队负责掩护党校400余名学员转移,坚守苏家崮,与日军展开了一场血战。

“敌人大多用的是机枪,而我们只有刺刀和手枪,实力悬殊。”陈德全说,当时,部队所在的小高地,被日军以数倍军力猛烈攻击。

部队边打边撤,后在一处悬崖边,将机关领导和党校学员用绳索送下山成功转移。为了不让日军起疑,部队继续正面迎敌并向山下突围。其间,因受敌人层层截击,陈德全一行实在无法突围而隐藏在山沟乱石中,“左手中了一枪,被射穿了肩膀,钻心的疼,但那个时候啥也不顾,就想多杀几个日本鬼子。”

后来陈德全近20人成功突围,但伤亡惨重,有的战友在同敌人肉搏中倒下,有的抱住敌人滚下山崖,全部壮烈牺牲。

其中作战参谋龙非在突围开始时,先督促别人带战士坠崖下山,又代替机枪射手,以精确火力压制敌人,担任掩护。后来战友找到他的遗体,见其身中数弹,手枪零件散落各处,显然是重伤后打光子弹,自己将枪拆开丢散,不让敌人缴去……

说到此处,老人的眼眶噙满了泪水。

有勇更有谋,曾经活捉两个日本兵

虽说这次战斗中,陈德全的左手中了枪,但这还不是陈德全经历过最激烈的战斗。身经百战的他伤痕累累,至今他的头部、手上还留有弹片,胳膊上还有弹痕……

在一起反封锁战役中,陈德全和战士们用血肉之躯迎着枪林弹雨,一次次发起冲锋,他的头部、左肩、右手大拇指等数处中枪,倒在路边奄奄一息的他一度被认为已牺牲,被抬入了战地所设的太平间。

打鬼子,可不能紧靠一腔热情,更需要智勇双全。

1942年,陈德全的连队摸清楚了日伪军的一个据点,有十多个日本兵和几十个伪军。经前期侦查和缜密安排,民兵正面进攻日军据点,吸引分散鬼子的注意力,而后陈德全率领战士伏击敌人,打死打伤许多鬼子,还俘虏了两个日本兵!

“鬼子强悍的很,他们宁愿自杀也不要被俘虏,那次是我们战士设的圈套好,中了我们的埋伏,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时隔七十多年,老英雄回忆起这件往事,仍然激动不已。后来被俘的日本兵正好去医院,碰到了负伤的陈德全,当听说就是他俘虏了自己,这个日本兵还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安家昆山,见证改革开放40年巨变

抗战胜利后,陈德全继续驰骋在战场上,一路随大部队南下,最后他曾担任浙江温州分区炮兵副司令,浙江温州分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上世纪80年代离休后来苏州定居。

作为师级干部,陈德全本可以选择苏州、无锡这样的地级市,可他考察了几个地方后,对昆山“一见钟情”,就是这里了!陈德全的女婿笑着说,这可能是因为昆山处在山东老家、浙江老单位的中间,去两个地方都不算远。更主要的是,这里河流纵横,环境优美,非常适合陈德全最爱的运动——钓鱼。

“别看现在的昆山蝉联多年的全国百强市第一名,40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陈德全回忆,他在搬家时拉了一卡车的家当,可由于道路太窄,车子竟然开不进。整个昆山没几部汽车,到苏州的道路也是坑坑洼洼……

“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好呀!”安享晚年的陈德全不忘初心,他说,当年跟着共产党打鬼子,就是要推翻旧社会翻身做主人,当时根本没考虑生死,从来不怕牺牲,现在也不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老兵,都是先国家后自己,当兵就是为了国家,为人民服务!(名城苏州网 记者 熊曙光 图文报道)

(责编:熊曙光)

 
关键词: 陈德全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3526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