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央妈有一篇关于轻工业产品的报道,“要盯住市场缺口找活路,比如指甲钳子,目前市场上找不到一个好的指甲钳子,市场能找到我们自己生产的指甲钳子,剪了两天就剪不动指甲了,使大劲也剪不断。“ 1998年4月,梁伯强从茶几上用来包东西的旧报纸上读到一则名为《话说指甲钳》的文章,文中提到了这个报道。他便产生了一个念头:做一个响当当的中国品牌指甲钳。
很快他便赶去广州国营指甲钳厂,但该厂已经停产。后来他又去了天津、北京、上海和苏州的4家具有代表性的国营指甲钳厂,这些工厂全都已经关门大吉。当时市场上指甲钳都是乡镇小企业生产,但由于资金、技术、理念等方面的问题,多数企业生产的指甲钳较粗糙、大同小异,竞争的重心几乎都集中在价格上,几元钱一把的占了绝大多数。这些货品的确是质量低劣。当时指甲钳做的比较好的当属韩国和日本,他们的指甲钳质量好,耐用。
梁伯强于品从韩国订了30万元货,然后组织人员研究韩国的技术,再把买来的指甲钳卖出去,研究人员一遇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梁伯强就飞去韩国。一年里,梁伯强飞了20多次韩国,买进了1000多万元的货。通过参观学习,梁伯强仔细了解了他们的自动化生产技术和设备。
经过一番品牌的塑造和打拼,在指甲钳这个品牌空白的行业,他获得了成功。借助“非常小器”的指甲钳,打造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指甲钳品牌,梁伯强也成为了亿万富翁。
仅仅一个小小指甲钳,他就开发出了200多个品种。这奠定了“圣雅伦”在指甲钳的专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