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庆市图书馆,气势恢宏,是一个多功能、现代化的图书馆,也是省内建筑面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石油大会战的开展,石油工人急需油化科普等知识,那时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十分简陋。
后来盖起了二层楼、四层楼,几经变迁,市图书馆面积不断扩大,藏书不断增多,如今的新馆,已成为大庆一张独具魅力的文化名片。
老馆长忆老图书馆
今年85岁的韩树才,1972年至1979年间,任大庆图书馆副馆长。5月24日,记者采访了他,说起当年的情况,老馆长打开了话匣子。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成立了大庆历史上第一所公共图书馆,就是一个活动板房,称“板棚图书馆”。藏书除了从哈尔滨、安达购进一批新书外,还收集了参加石油会战的单位和个人捐赠的几百册图书。
1982年开馆的图书馆。
“当时,我们将图书放到图书箱里,用手推车推到各个基层单位、井队,供工人和科研人员借阅,一个月去一次。”韩树才回忆道。
1972年,开始筹建大庆图书馆。初期,馆址位于原东风接待站南栋。馆舍面积60平方米,藏书1万册,职工7名,于1972年10月开馆。
1974年春,易地扩建大庆图书馆。馆址位于萨尔图区中七路(现世纪大道)北侧交通总站附近。
1975年对外开放,馆舍面积800平方米。
“那时,为了节省开支,我带着馆员去广东、上海、北京、哈尔滨等地买了不少旧书,到开馆时,各类图书已达14万册。”韩树才说。
图书馆址几经变迁
1979年,大庆图书馆改称大庆市图书馆。
1981年,决定建市图书馆新馆,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并将其列为市政建设重点项目。馆址位于萨尔图区中七路,当年3月开工,12月竣工。1982年1月23日,正式开馆。由原来的二层楼,变为四层楼,面积达7600平方米,图书将近20万册。
1994年,图书达到50万册。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中等教育、文学、历史等各个类别的图书都有。
“按当时的规模,省图书馆第一,哈尔滨市图书馆第二,大庆市图书馆位列第三。”市图书馆第六任馆长黄广祯说,“到2001年,藏书达到64万册,每年借阅人次达25万。”
2005年,市图书馆迁至大庆石油学院(现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两家图书馆,联合共建。
现在的大庆市图书馆。
新馆自助借还机。
为省内最大图书馆
2014年4月23日,大庆市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
新馆位于大庆市高新区博学大街,占地面积4.56公顷,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是省内建筑面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也是国家一级图书馆。
新馆从空中俯瞰,好似一捆卷起的书简,等待着人们去翻看。建筑外观沉稳大气,富有现代感,正面大大的“书”字,书香气浓郁。内部则全部采用大开间、全开放式格局,中庭为专题阅览区。
新馆馆藏文献超过100万册,可容纳3000人同时阅读,是一个多功能、现代化的图书馆。
馆内设有十大阅览空间,包括报刊阅览室、少儿图书馆、古籍阅览室、视障阅览室、地方文献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
新馆采用现代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引进了多种国内领先的数据库资源,包括国家CNKI数字图书馆、触摸屏报刊阅读系统、工具书数据库、大庆地方文献数据库平台等。
大庆市图书馆的建设,既完善了城市功能,又拓展了城市文化休闲空间,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体现了“书香大庆、智慧油城”的城市性格。
如今,大庆市图书馆,平均年接待读者120万人次,年借阅图书达80万册次,已成为大庆市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文/大庆晚报记者华浜图片由市图书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