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过得真快,今年已经是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5年,也是本届的最后1年了。”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王世琴在茂名市政府再次进行核酸检测,为前往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做准备。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王世琴始终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衷,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
今年两会,王世琴带着10份建议,再一次从茂名出发,将粤西基层声音传递到两会。“其中的6份,是经过了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完成的。”王世琴补充道。
为天然橡胶产业持续发展发声
广东农垦是天然橡胶基地,建垦70年,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经营企业,也是全球首家产品同时获得新加坡、东京、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认证的天然橡胶企业。
2019年,广东省完成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广东农垦60万亩胶园划入了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
2021年,王世琴深入广东农垦调研,跟着割胶工人上山割胶、收胶。在交谈体验中,她才知道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境,并没有与外界公认的四大工业原料之一的名誉所匹配。
“机械化程度落后,割胶工人人数断崖式下降,且呈现老龄化。”王世琴告诉记者,割胶现代化的进程太慢了,现在的割胶工作仍然以人工为主,工人凌晨一点以后割胶,早上七点回家吃个早餐,然后继续上山收胶,日夜颠倒的工作状态也容易让他们患上一系列疾病。
据王世琴解释,以茂名垦区为例,2021年有割胶工1854名,其中,60年代出生的割胶工占比43%,70年代的占比38%,80年代的占比14%,90年代后的只占5%。
近年来,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割胶工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加上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间日夜颠倒还容易引发一系列疾病,与其他行业相比,吸引劳动力就业的竞争力明显处于劣势,越来越少新人愿意从事割胶劳动。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
调研结束后,王世琴查阅了国家、省的一系列规定,发现在天然橡胶保护区建设与管护上政策还处于空白,割胶工人的工作状态也符合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特征。为此,今年两会,王世琴带来了《关于完善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支持政策的建议》和《关于将割胶工职业纳入特殊工种的建议》两个建议。
王世琴呼吁,要加快制定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相关法规,使保护区的区块调整、建设、管理和保护等实现有规可遵、有法可依;建立健全特种橡胶生产体系,加大对天然橡胶品质形成机制的基础研究及其调控技术研发的支持,保障国防工业需求。
与此同时,将割胶工职业纳入特殊工种,对现行割胶工人退休政策列入野外繁重体力劳动范畴,允许享受特殊工种待遇;加快推进新型割胶工具研发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研发机构关注以及参与割胶工具研发。
橡胶与钢铁、石油、煤一起号称世界四大工业原料,又是国防工业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在全球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橡胶产业供需两端疲软,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下滑,胶农的收益得不到保障,如何在困境中推动橡胶产业持续发展仍值得思考。
建议不孕不育医学治疗纳入医保范畴
做“有心人”,是王世琴赋予全国人大代表身份的一张“标签”。“有心”意味着要接近,作为一名基层代表,王世琴履职四年来不断深入一线,记下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再把这些凝聚的基层声音往上传递。
从基层文化事业,到留住农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再到将刑事犯罪年龄降至12岁的意见,王世琴履职4年来,就基层民生问题多次积极建言献策。这中间也取得一些实效,如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岁。
今年两会,王世琴将提交10份建议,其中6份是深入基层调研所得。如《关于将“不孕不育症介入及手术治疗”纳入医保报销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完善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措施的建议》《关于进一步规范首次执行案件的结案以及再次启动执行程序规范化的建议》《关于推进解决我国司法效率提升机制规范化发展问题的建议》等。
“我到茂名信宜水口镇的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时,一位大娘向我诉苦,儿媳患有不孕症,全家四处借钱给她治病,做一系列复杂的检查和治疗均不能报销。”在这次交谈了解中,王世琴不仅看到了不孕不育对一个家庭和谐造成的困扰,“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是拉低我国生育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人口协会、国家计生委联名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的不孕不育率在12.5%-15%,而20年前还是2.5%-3%。据此粗略估算,目前我国不孕不育的患者人数在5000万左右。
在现行的三孩政策下,如何促进更多人群优生优育?王世琴认为,降低不孕夫妇的负担,通过介入治疗能拥有自己的孩子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她建议,将不孕不育症的医学治疗纳入医保报销,既减轻青年夫妇的家庭压力,增强基层人民的幸福感,又为国家的人口政策作积极贡献。
再次为填补粤西片区高铁空白建言
王世琴除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外,也在茂名高新区经济发展局任职,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早就成为她日常工作的重点。
为填补粤西高铁片区空白,解决粤西北部500万人民群众“出行难”和“回家难”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王世琴曾就信宜、高州等地高铁建设多次建言献策。
茂名作为一个人口大市,同时也是广东省唯一的农业产值超千亿的地市,基础交通设施的完善,对生产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王世琴告诉记者,茂名目前的深茂铁路,以及在建的广湛高铁,都是东西走向,打通茂名北向通道,结束高州、信宜两地无高铁的历史,对推动茂名以及粤西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谋划推进深南高铁与广湛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写进广东省“十四五”规划,被王世琴看作已经是某种意义上的胜利,但她同时也明白,根据国家铁路建设程序,只有列入国家相关规划的铁路项目才能立项,择机动工。
在任期的最后一年,王世琴依旧想再努力一次。她表示,今年将继续提《关于争取将深南高铁与广湛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纳入国家铁路中长期规划并于“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的建议》,呼吁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将深南高铁与广湛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纳入国家铁路“十四五”规划及正在修编的铁路中长期规划,并于“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最后一年,我还是要继续做好人大代表的工作。”王世琴顿了顿,“不管以后还是不是人大代表,我也可以把收集到的基层声音,反馈给下一任。”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邹祥亮
【作者】 邹祥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