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向前 文/图
位于河南西北部的武陟,踞黄河北岸,隔河而望郑州。
过往岁月中,地理版图上的它并未多么闪耀,最近三年来,它却异军突起,从城市面貌到产业布局再到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变,成黄河北岸一明珠。
武陟之变,变在积极谋划新时代,变在智造驱动创新发展。
武陟初相识
黄河万年烟波里,明月如故。滔滔东流的河水两岸,诉说着不尽的华夏故事。这次,故事的主角是武陟。
武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立勇介绍,3000年前,周武王在此登高远望,止戈为武,知止而后陟,是谓武陟。
武由止戈组成,其本意含有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功夫。武陟发展中,也是依靠自身魅力在影响着“左邻右舍”。
“这里南临黄河,北依太行,是焦作南大门,晋豫枢纽门户。”王立勇说,自郑焦两城实施融合后,武陟积极打造郑焦深度融合首位节点城市,担负着郑焦融合桥头堡、排头兵的重任。
既为桥头堡、排头兵,就得事事向前、步步超前。6月的一场大雨之后,记者怀着憧憬期待之情第一次来到武陟,看到的是一座惊艳和活力勃发的县城。
车从郑云高速嘉应高速口驶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边道旗上“中原智造,北岸水乡”八个大字,这是新时期里,武陟县经过审慎研究,给县城定下的时代新坐标。车行郑北大道,两边景观坡地起伏连绵,花艳艳,草青青,树荫荫,这是用修建大道时挖出的土方堆积而成的坡地景观。
树木背后,掩映着武陟的龙泽湖和凤仪湖,两湖水域面积约120亩,围绕两湖建设的龙泽湖公园、凤仪湖公园设有观景平台、超级绿道、亲水码头等。
阳光普照,和风吹动,承载着碧水和星空的这片土地,是承载着武陟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城区,名为武陟产业新城。
新城新在城廓平地起。过往三年中,武陟抓住河南百城提质机会,一手通过政府力量改造老城区,一手引进社会资本华夏幸福共同建设运营新城区,使得新老城区在城市面貌上日新月异,蹚出一条城市发展的“武陟模式”。
武陟县住建局工作人员说,最近两三年是武陟几十年来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武陟呈现出新时代“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的新形象新气质。
产业有风光
水深水浅龙凤湖,云去云来丛林间。城市面貌大变样的武陟,令人惊叹的另一个方面是产业。
“如果说提质让百姓改善了居住环境的话,产业则为百姓安居提供了坚实根基。”王立勇说,武陟这些年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放在全省范围也是可圈可点。
原来,近几年来,武陟围绕“一体两翼、双跨融合”战略格局,积极对接省、市相关部门,及时将武陟县发展战略、发展意图纳入郑焦产业带规划,加快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努力建设“郑焦深度融合首位节点城市”,探索建立郑焦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园区。
此时,不得不说的是武陟“两翼”之一的产业新城。
武陟县住建局工作人员说,武陟能走在焦作下属县市发展前列,主要突破口在于产业新城,县里将产业新城委托给华夏幸福后,规划和建设一下子站到了时代制高点。
这个制高点,就是“智”字。
沿着“中原智造”路线,原先没有占据多少智力优势的武陟正在中原悄然崛起。随着远大住工装配式建筑、河南建基、华美智能化包装、新基业汽车电子、碧水智能环保装备等一大批项目签约落地,武陟正加速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另有大智工业焊接机器人、伯淼智能工程机器人以及丰宏智能机器人等项目入驻机器人产业港,机器人产业在武陟真正落地生根。
武陟县产业新城管委会副主任张太近说,通过引进和培育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打造承接郑州产业外溢的科技制造产业新高地。目前,已签约落户企业百余家,初步形成智能制造、都市食品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产业新城自成立以来,城市魅力日益提升,产业集聚日渐规模,为武陟新增财政收入超过12亿元,助力武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的排名从2017年第68位大幅提升至2018年的第11位。
而在过去的2018年,武陟地区生产总值更是完成 363.5 亿元,增长 7.3%,总量和增速分别居焦作六县(市)第二位、第一位。
阿里云赋能
飞速发展的智能产业,带领武陟不断突围。
张太近分析,越来越多的智能产业愿意落户武陟,主要在于这里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生态环境。
武陟产业新城距离郑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约20公里,那里是郑州高教资源最为丰富、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
郑州大发展,产业势必外迁。对于郑州来说,武陟具有疏解郑州的人流、物流、产业的功能。
“我们团队原来在郑州高新区,去年底搬到这里了。”河南努尔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老总郭广欣说,“武陟产业新城环境好,房租便宜,离郑州也近,从家里到公司不到1小时,高速路还免费。”
70多岁的他,依旧奋斗在创业第一线,业务主要为其他企业提供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目前,他的武陟团队大多过着双城生活,居住在郑州,工作在武陟,日日往来。
为市场提供智能焊接机器人的郑州大智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简称郑州大智),原来同样在郑州,随着郑州市区产业外迁,也在2017年就把生产基地迁到了武陟。
该企业市场部部长毕中军说,这里的智能制造产业逐渐成了气候,地方服务意识又好,企业专注于主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就行。
另外,让这些智能领域企业感兴趣的,还有武陟产业新城引进的阿里云创新中心,这是全国县域第一家。
张太近认为,阿里云是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阿里云创新中心的落户带动了武陟智能产业的升级,成为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
以去年为例,武陟新增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 家,新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4 家,居焦作市第一位。
对此,从郑州回到武陟老家创业的河南省坚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平刚有切身体会。他说,“我极看中阿里云的这些资源,在这里使用云计算成本很低,能减轻我们初创企业的压力。”
携手逐未来
人敬过往一杯酒,再逐未来三万里。面对郑州的国家中心城市、大都市区建设等一系列影响深远动作,武陟将会享受到更多的溢出红利。
今年初一次讲话中,武陟县委书记秦迎军说,武陟从过去大家眼中的农业大县,到如今成为郑州大都市区新兴增长中心,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崭露头角。“每一次发展跨越,都是认准机遇、用好机遇的结果。抓住了华夏幸福布局中原的机遇,全省第一个与其签约合作,短短两年,使武陟发展发生巨大变化。”
抓住红利,就是胜利,就是当地居民的幸福。
25岁的杨玲玲是武陟人,学校毕业后,曾多年在宁波外贸跟单。那里离家远,倍感生活压力,去年下半年一次偶然机会,她看到产业新城环境优美,企业有活力,就来到郑州大智工作了。 “公司在家附近,我也能在这里找到发挥价值的岗位,多好。”她说。
不同于杨玲玲的他乡回归,在新城里从事保洁工作的张女士是另一种状况,她不用到外地打工了,“在家门口有钱挣又能照看孩子,两不误。”
“产业优先是推动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突出产城融合,城为产业的平台,产为城市的支撑,这一模式既让人住下来,还能让人留下来。”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建国说。
时代大潮中,留在武陟的劳动者没有焦虑,脸上是自信和幸福,手里牢牢抓着未来和希望。
从民本思想考量,世界之大,历史之久,城市之多,不计其数,不过真正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定是那些能让居民获得深深幸福感的城市。
其实,幸福生活的何止是武陟。2019年,华夏幸福河南区域已成长为郑州都市圈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市场力量。武陟、新郑、长葛、新密、获嘉五座产业新城,全部入选河南省发改委《2019年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站在黄河北岸,眺望黄龙翻滚,眼界为之一阔。武陟就在岸边不远处,她在向世人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