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北京学子王亚超的剑桥之路。
王亚超小简历:
初中——北京市第二中学
高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大学——剑桥大学工程系 航空航天工程
高考,他清华之梦破灭了
申请剑桥时,他为了雅思1分奋斗了整整十个月
每次考试都伴随着意外和惊险
最终,他如何走进了剑桥的大门?
王亚超的经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鼓舞?
“五一"长假,我回到北京,从战略上藐视开始进人战术上重视。我这时才明白,这1分是需要上一个大台阶的,6以下容易拿,7以上不会轻易给。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口语从磕磕巴巴到滔滔不绝就行了,还要有洋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察事物的态度,这个哪里是练习口语流利能够解决的呀,得整个换一个外国脑袋。
“五一”长假过后,我好像明白了很多,也踏实了很多,不再认为1分唾手可得了,为了不影响期中考试,5月12日又报了名,这天是我18岁的生日。
这次吸取了前次的教训,所有证件都单独放好,一切顺利进行,我们觉得这次应该没问题了。
25日晚上成绩出来:
总成绩 | 听力 | 阅读 | 写作 | 口语 |
7 | 7.5 | 8 | 5 | 7 |
这次口语终于过7了,但写作却只得到5,问我怎么回事,原因是根本就没写完,未完成最多给5分,我当时就感觉不好,又不敢说。好在现在有了所有单项过7的资本,可以跟剑桥商量了。
2007年5月26日,给剑桥发去了E-mail:
亲爱的理查德·迈尔斯先生:
到目前为止,我于2006年10月28日和2007年5月12日在中国参加了两次雅思考试成绩分别为:
On Oct,28,2006;
听力7.0/阅读8.0/写作7.0/口语6.0总分7.0
On May 12,2007:
听力7.5/阅读8.0/写作5.0/口语7.0总分7.0
达到了你们要求总分过7,所有单科过7的条件,能否接受,我希望尽快得到答复。
(签名)
附件:2次考试成绩复印件
两天以后,收到回信E-mail:
亲爱的亚超:我们研究了你的情况,我们的要求是总分过7,所有单科过7,这些需要在一次考试中完成,而不是多次,我知道这消息你不愿意听到,希望你再努力,祝你好运。
“在一次考试中完成”!口语过了而写作又差了2分,这样交替何时才是尽头!希望更渺茫了。
由于口语和写作都与思维方式、考官的情绪、打分的宽严有密切关系,只有靠概率了,多考、多碰运气,因为每门都有过7的记录,不是看不见、摸不到的高度,可是6月份我要期中考试、英语6级考试不能报,7月份是期末考试,一直要到7月28日。
也就是说:6月份和7月份不能报考,离8月31日截止日期越来越近,看来最多还有1次机会一8月11日,如果是8月18日及以后(北京每月可以有3次), 结果出来时也已过8月31日,因此8月11日是最后一次机会,再不通过就永远失去了。
还有一个消息令人心焦不已:从7月1日开始雅思考试发生一项重大变动:写作和口语都有了半分制(以前一直是整数),这些都大大增加变数,也不知是福是祸,但事后证明,尽管由于有了半分而没有达到那个7,但这次加考为后来奠定了基础。
7月14、15日在哈尔滨的考试顺利完成。考试前一天晚上,收到一份重要的文件——-奖学金,剑桥大学奖学金评定委员会决定给予我6000英镑/年的奖学金,连续4年,折合成人民币就是9万元/年,4年就是36万元。
爸爸妈妈立即把消息告诉了我,试图提起我的兴奋点。其实我们从来没有寄希望于拿到剑桥大学的奖学金。
这时安生的网站上出现这样一条消息:对话世界名牌大学活动——7月27日到8月10日期间,安排一批世界名校与学生及家长见面。
剑桥大学大中国地区招生负责人大卫·卡德威尔教授在7月29日 13:30一14:30有一个讲座。要是能见到他直接跟他谈谈就好了,他最了解中国学生情况,雅思门门过7对一个中国学生来说有多难,许多英语国家的学生都过不了呢,而且英语成绩只是希望你在英国上课时能听懂,我单科都已经分别过7了,这已经足以证明用英语学习的能力已经具备。
决定先给安生打电话:“安生吗?看到你们网站上有条消息,剑桥大学大中国地区招生负责人7月底有个讲座,我是今年被录取的王亚超,能否跟大卫·卡德威尔先生联系一下见他一面,把情况跟他反映一下,10分钟就行?”
此时在安生的老师都已经知道我了,因此很热情地帮我安排了。我想,他们也希望通过他们渠道选出的极其有限的几个孩子能真正成行啊!
怎样才能引起这位剑桥大学大中国地区招生负责人的注意呢?我们设想了一个方案,还是靠我的特长——书法,写什么呢?
听说这个大卫·卡德威尔先生已经连续三年在中国招生了,发现了许多人才,于是就把他定义为“伯乐”,他又是剑桥的招生负责人, 所以确定作品就写“剑桥伯乐”。
在写书法落款时,我上网查了一下大卫·卡德威尔的信息,惊喜地发现有他的照片,原来就是他面试的我!我想他应该还记得我,那个从中国最北边城市赶到上海,不断要求调整面试时间的孩子。
7月29日下午13:10,走进南京外国语学校二层教室时,200人的场地已经坐满了一大半。《扬子晚报》与安生南京办共同造势,4台电脑同步网上直播,一架摄像机对着前台。
我先与安生的老师报个到,被告知大卫·卡德威尔先生还在路上。时间紧迫,可又无奈,只好先在第二排坐下,不停地向门口张望。
13:20他来了,面试过我的大卫。我迅速冲向门口迎着大卫:“你还认识我吗?去年面试时那个不断改变时间,来自中国最北方那个城市的学生?”
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此刻成了见面引起同忆和引出话题的名片,“记得,你有什么问题?”
“我的雅思成绩已经达到7.5,您知道这对一个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孩子来说已经是非常高的了,我的每门雅思单科成绩也都超过7,只是没有在同一次考试完成全都过7的目标,但我认为……”
“我认为可以解决,你有文字的材料吗?”
“有门!”我迅速跑回座位取出预先准备好的书面材料急速送过去,然后又回到座位上。
讲座开始了,摄像机开机,网上直播开始……
讲座结束了,掌声响起,人们把大卫围住……
给大卫写的书法作品怎么送?那么多人围着,都在问今年考生关心的问题,我们是去年的遗留问题,送作品又是与今天主题无关的事。
这时,第一排座椅上一位外国女士引起我的注意,她孤零零地坐在那里,没有人陪她,她对周围的一切也都很陌生,也许她是大卫的夫人?因为周围没有其他外国人,看年龄也差不多。
“你问问这位女士是不是大卫的夫人,如果是,或者是一起来的,你就把书法作品给她,跟她讲讲作品的意思,然后让她转述给大卫。”爸爸提醒我。
我转身跟那位女士说了几句。不用问,从她那眼睛一亮的兴奋表情上就能看出是大卫的夫人,因为终于有人跟她搭腔了!
我迅速拿出书法作品,打开长轴用英语给她讲解开了:“伯乐,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具有慧眼能够发现、识别人才,大卫先生多次到中国来,并负责代表剑桥大学在中国挑选人才,所以我们把他称之为‘剑桥伯乐’,是剑桥大学派到中国来的‘伯乐’。”
一切按照在家事先准备好的说辞,只不过对象换了另一个人,但也许比向大卫本人直接说效果更好。
听了一会儿,那女士心花怒放,脸上的表情别提多灿烂了。我接着介绍:“作品的上款是‘赠给大卫·卡德威尔先生’也就是大卫·卡德威尔名字的中文写法,下款是我的名字和日期。”
“太好了!太好了!这非常珍贵,我们都很喜欢中国的东西,这又是专门给大卫的书法作品,真是太好了!”这时又围过来一大群学生和家长,纷纷赞扬书法作品写得好。
这其中包括去年一同被剑桥录取的金陵中学的张翰钦,剑桥大学FITZWILLIM学院录取,专业是经济学:南京外国语学校的瞿路漫,剑桥大学HOMERTON学院录取,专业是自然科学;合肥第一中学的汪冉,剑桥大学FITZWILLIM学院录取,专业是土地经济。
“此次南京之行的目的达到了,多的话也不用说了,这两天乃至今后,只要有中国人在场,什么时候他打开或挂上这幅字,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替你向他解释其中的意思。”爸爸高兴地对我说。
15:00,在安生南京办人员的簇拥下,大卫·卡德威尔带着夫人和我的书面申述材料、书法作品走了。
为了这一分之差,整整奋斗了10个月。雅思考了5次,上雅思口语高分班一次,请外国口语家教4次9小时。
这是一年来最重要、最祈盼的那份邮件!
英国学校的假期很长,据说8月10日教职员工开始新学期的准备工作,跟他们联系要等到8月10日以后。
我们希望大卫·卡德威尔和夫人回到英国跟TRINITY HALL学院主管招生的负责人疏通后再联系,也不知道大卫回国没有?疏通没有?疏通结果是行还是不行?
8月13日是个星期一,北京时间17:10,英国时间上午10:10,估计是假期刚上班,我的邮箱里出现了一封来自TRINITY HALL的邮件,内容是:
你最近又考雅思了吗?马上把成绩和证书通过网上发过来。
什么意思?是大卫已经疏通了?还是正常情况下你该提供结果了,否则就过截止日期?我根据给大卫提供的材料重新整理了一份申述信,连同7月14日雅思成绩和证书一起发了出去。8月13日申述信的大致内容:
亲爱的Vicky小姐:
感谢你发来的E-mail。
我7月14日雅思成绩已经出来了,总分达到了7.5,这个分数对于一个非英语母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已经是非常高的了,但是由于雅思考试规则从2007年7月1日起发生重大变化——口语和写作增加了半分制度,我的口语和写作都是6.5分。
到目前为止,我的总分和所有单科都达到了剑桥要求的7分,尽管他们不是在同一次考试中取得的,但我认为这些足以证明我的英语能力和能够顺利完成在剑桥的学业。
这一年来,我在中国的大学一年级学习了许多大学课程,平均成绩达到85.8,我认为在一个英语国家的环境里,口语和写作我2~3个月就能够适应,不是非常困难的事。
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接受我目前的状况,按照现在已经具备的条件录取我,办理签证和机票都需要你们的正式录取通知书,而这些时间也非常紧迫了。
我渴望到剑桥读书,如果你们接受了我的请求,你们将看到一个具有非凡潜质和领导才干的我。
邮件发出第二天,回信来了:
你的情况需要学院办公会上专题研究,一星期之内会做出决定。
又是等待判决。8月14晚上,英国时间下午,直接给Vicky小姐打电话。想再说得详细、恳切一些,主要是表达关注急迫的心情,同时也让她了解我的口语状况,好在学校研究时帮着说些好话,因为所有的往来信息都是跟她进行的。得到的回答是外交官式的语言:
你的情况我们知道了,需要在学院办公会上专题研究,一星期之内会做出决定。
跟网上的答复一字不差。
8月17日,我正在厨房,妈妈突然高喊:“快,来信啦,good news!”
我和爸爸都跑过来观看什么good news!
请让我保留这份邮件,这是一年来最重要、最祈盼的那份。
Dear Wang Yachao,
I am e-mailing with the good news that we will be confirming your offer of a place to read Engineering at Trinity Hall. Congratulations! The Admissions Tutor will be writing an official letter to you in the next couple of days.
With best wishes,
Vicky Mills
Admissions Officer
Trinity Hall
Cambridge
CB2 1TJ
(译文:我们给你一个好消息:同意录取你在Trinity Hall工程专业,祝贺!最近两天招生办主任将签署正式录取的信函。)
剑桥大门终于打开了!所有曾经的梦想在那一刻成为现实!
8月23日,收到剑桥的特快专递“给英国使馆关于办理VISA的证明信函”。
9月4日星期二一早,签证申请材料送到位于东直门的英国大使馆签证中心。
9月7日,签证通过特快专递送到家里,仅用3天时间。
真快呀,这时我又想起了大使馆介绍签证办理时的话:英国大使馆签证官从不怀疑申报牛津、剑桥大学学生的动机。是的,到这样的顶级大学去,除了学习,还能想干什么呢?
对了,8月26日最后一次雅思成绩还是送来了,仍然没过,不过此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它就作为一个奋斗和理想实现过程中的见证吧。
总成绩 | 听力 | 阅读 | 写作 | 口语 |
7 | 8.5 | 8 | 6 | 6 |
剑桥,我来了
“学林挺秀,旷世一流”,被称为“诺贝尔奖的摇篮”的剑桥大学培养出了牛顿、培根、弥尔顿、拜伦、达尔文等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诗人,还有我们所熟知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和中国的徐志摩。
恬静、雅致,学子们可以在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里呆上一天,啃上几片面包去读那些恐怕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在教堂般的食堂里与“与众多先贤共进午餐”(食堂四周墙壁上,挂着许多名人的油画像,想想看,他们也都在这里吃过同样的饭,对人类却做出这么大的影响和贡献呢。怎么不伟大呢)。
诗人徐志摩曾经说过,他这一辈子,只有1922年在剑桥大学所度过的那一个春天“算是不曾虚度”。“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
在星光下听书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牛刍草声,是他“康桥经验中的最神秘的一种”一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而又不期然地淹入了诗人的性灵。
是那棵举世闻名的苹果树成就了伟大的牛顿,又是牛顿把世界各地的学子和游客拉到了剑桥,拉到了那棵苹果树下。
考大学上清华,是我12年的一个梦想,一个终极目标。
至于上剑桥,出国,连做梦都没梦到过,如今竟直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顶尖的象牙塔,命运真是我自己在网页上的标题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牛顿走了,培根走了,拜伦走了,达尔文走了,徐志摩走了……
剑桥,我来了!
请允许我把徐志摩《再别康桥》做一点小小的篡改:
轻轻的他们走了,而我却轻轻的来;
我轻轻伸开双臂,拥抱西天的云彩。
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我眼前
2007年9月26日中午,北京时间13:50,硕大的空客A340从首都机场拔地而起向西飞去,载着我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
当飞机飞跃乌拉尔山脉的那一刻,我特别激动,因为我小学四年级就出国去过日本、韩国,但始终没有冲出过亚洲。
而从那一刻起,终于冲出了亚洲,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我眼前,全球的视野、全球的文化、全球的朋友。
如今,我居住在1350年的老式房子里,吃饭在电影“哈里波特”的拱型古典大厅,伴随着身边一个个科学巨匠和康河畔野鸭的鸣叫,汲取着古老剑桥享誉中西、名冠古今的文化营养,呼吸着田园清新湿润的空气,又一轮新的人生挑战——开始了!
每每回忆起走向剑桥大学的那一幕一幕,我多么希望当时能有个地方能让我好好咨询一些信息!进入剑桥后,我在安生校友录上挂了一个免费咨询的消息和邮箱地址,以帮助那些像我一样渴望进入剑桥又两眼一抹黑的学子。
从2008年到现在,向我咨询的有四五十人,他们中间有些进了剑桥,如:陈炜玮、王超、李孟伦、张哲、龚主、徐文姝、佟昊阳;有的上了国外其他大学,也有的虽然没能如愿,但也得到过我的鼓励和帮助,心灵受到抚慰。
我自己也通过对他们的帮助,在异国他乡找到了同学和朋友。
感谢所有在通往剑桥的路上曾经帮助过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