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斤不当酒,—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用这句话来形容河北人的酒量,一点也不为过。
可作为一个白酒消耗大省,除了“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河北省似乎再也没能拿得出手,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的名酒了。
现实真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
实际上,河北地区的名酒很多,曾经也有一款酒,响彻北方大地,还一度远销国外,就连一众名酒都要在它面前“俯首称臣”,只不过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它的名气大不如前,即使放在超市货架上也被嫌弃,造人白眼,实在是可惜!
这款酒就是刘伶醉!
千里访张华,一醉三年醒——刘伶醉酒的诞生
相传名士刘伶去徐水探望好友张华,常饮此酒为乐,于是刘伶醉白酒便由此诞生。
刘伶醉酒酒体清澈透明,窖香浓郁,绵甜醇和,尾净香长,饮后不上头,所以深受世人喜爱。
苦心经营,享誉北方大地,远销国外
在经历数代酿酒师的不断探索,以及工艺的提升,1971年,刘伶醉酒开始出口,销往美国、东南亚等地,销量很不错,成为北方第一出口白酒。
当时,河北地区还将刘伶醉酒的故事改变成戏剧,在各个地方演出,这款酒也由此而火遍北方大地,几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错失白酒发展黄金期,刘伶醉名气大降
可以说,很多曾经出名,现今落寞的白酒,都是在白酒发展十年黄金期(2000-2010年)落下的,刘伶醉也不例外。
在这十年里,刘伶醉宣传方式没有跟上时代变化,还是老一套,于是知名度逐渐降了下来。
内忧加外患,刘伶醉举步维艰
人们常说,人倒霉的时候,喝口凉水都塞牙,这句话用在白酒经营发展上也一样。
经营理念固化,团购和定制的路子走不通,被巨力集团收购,销售模式的不断调整,让刘伶醉错失了在其大本营市场的巩固拓展机会,在加上外地白酒,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的强势渗入,刘伶醉市场份额被强烈压缩,企业发展飘摇欲坠,甚至一度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而今动作不断,但想涅槃重生还需积蓄力量
如今的刘伶醉总结了过去十年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想重回巅峰,动作不断,不仅挖掘刘伶醉酒的文化传统,并且对刘伶醉古烧锅遗址的保护和宣传也在同步进行。
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今日的刘伶醉虽然已有了涅槃重生之气象,但还需努力。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刘伶醉不管在任何时期,其酿酒态度一直很坚定,坚持做好酒,从来不弄虚作假,历练方显成熟之美,变化之中的刘伶醉值得期待。
事实上,中国从不缺好酒,缺的是机遇和经营,比如福建的武夷王酒,江西的四特酒,还有甘肃的皇台酒等等,都是因这两个问题被埋没了,甚至连许多产酒大省,都难逃此命运,比如说下面这2款,酒质好,可奈何宣传经营跟不上,至今都只能在本地市场打转,可惜了!
君中元私藏酒
产自贵州仁怀的琼浆玉液,属酱香型。
酿造人曾传政,原茅台副厂长李兴发亲传弟子,一直深耕酱酒酿造,造诣颇深。
老一辈酿酒师十分看重酒质,原料和制作工艺,必须要上乘,从不偷工减料,也不以次充好,只为酿出高品质酱香酒,正因如此,这款酒在当地酱酒圈颇具名气。
不过酒企宣传太过低调,因此知道的外地人不多,一直局限于本地市场,太可惜!
开瓶酒香四溢,酱香浓郁且突出,窖香、焦香、粮食香夹杂其中,统一协调;
倒酒入杯,酒线细长而不断,连绵不散,在杯面形成细密如豆般的酒花,非常好看,轻尝一口,醇厚丰满,虽有酸味,但生津感明显,酒液成团,一线入喉,顺畅丝滑,酒香沁入心脾,就连酒嗝都是满满的酱香味,非常好闻!
杜康酒
这也是一款历史名酒,产自河南杜康村,因杜康始酿而出名,属浓香型白酒。
曾经的杜康酒也是辉煌无两,甚至一度被作为国宴用酒,但近些年经营和宣传上不太给力,所以基本上都是河南人在喝,外地喝得不多。
杜康酒酒味香醇,口感绵甜,香气浓郁独特,余味悠长,不输一线名酒,而且有不同的度数可选择,非常贴心。
现如今,杜康酒在也在逐步提升自己的名气,希望早日恢复当年的盛况,如果你爱喝酒的话,不妨试试!
结语: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关于好酒,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不妨分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