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名师精彩媒体艺术
多彩数字生活
彭纲,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非遗专家委员会专家,浙江省摄影家协会高校摄影专业委员会理事。出版《网页艺术设计》等著作3部,发表《VI设计新趋向》等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持及参与《网络视觉艺术形态及理论研究》等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团队合作成功申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项目一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社会服务项目数十项。曾获浙江省社科联第六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十二五”高校优秀教材奖。
我们的发展史本专业前身为2008年创立的浙江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15年升级改造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涵盖数字影像、交互媒体、数字动画、网络设计等领域,建有国家级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非遗数字化保护实验室,为有志于数字媒体领域的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创意平台。
微电影工作室成员与指导老师在消防微电影《兄弟》拍摄现场。
我们的目标本专业为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网络部门以及各级各类传媒机构、音像出版单位、电信行业、影视动画、网络应用、游戏开发、软件开发、广告公司等培养具有数字媒体艺术基本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艺术、人文素养,掌握数字媒体生产流程与方法,能够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制作和传播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我们的特色突出应用性
依托国家级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创设优良的数字产业实践环境,加强见习、实训、实习环节教育,增加应用性课程模块,强化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非遗纪录片《桃溪遗韵》、《深泽献茶》分别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和上海大学生电视节。
技能前沿化
本专业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领域涵盖虚拟现实、网站设计、二维、三维动画、摄影摄像、影视特效、交互媒体等多个领域,为学生量身打造,提供各类必修、选修课程。
学生毕业作品《手机》师大上映。
授课多样化
课程教学以讲座式大课、课题讨论、小组实践活动、独立研究、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并结合学院的影视工作室、动画工作室、交互工作室的创作实践。
素养复合化
培养具有较广泛的跨学科知识、良好的科学、艺术、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团队合作、人际沟通、研究性学习及实践创新能力。
短学期课程实践外拍集体合影。
我们的课程数字声音、数字图形与图像、摄影艺术、编剧基础、网页艺术设计、摄像与编辑、影视特效、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动画分镜头、运动规律、flash交互设计、商业插画、手机交互设计、虚拟现实、剧情片创作、纪录片创作等。
学生动画课程作业截图。
我们的条件本专业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建有国家级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与社会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紧密,聘请了十余名兼职教授。
学生在摄影棚内创作。
学生在音频实验室上课。
我们的骄傲历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学生多媒体设计竞赛、大学生摄影竞赛等学科竞赛以及onESHOW 中华青年创意竞赛、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战绩不俗。近3年每年都有40余项作品获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等级奖,2016年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9项;11项作品获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等级奖。在读2015级魏佳雯《当代戏曲文化传承模式及推广——以武义昆曲为例》项目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4级聂明威团队作品《天使》获2016年ONESHOW国际广告大赛——中国青年创意竞赛银奖。本专业自办学以来已有数百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
学生作品《天使》获得oneshow银奖。
数媒151余贻钦以业余身份参加全国第三届大学生大赛获专业组top10,被列入摄影家系列培养计划。
你们的未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既可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宣传、营销、策划等部门从事影像、交互媒体、网站等设计及传播工作,也能在各类新媒体公司、创新企业从事交互媒体(如APP、网站、H5页面、游戏、动画等)的设计、创意、制作、推广工作以及数字影像的创意、摄制、推广等工作。
数媒学生获省摄影竞赛一等奖作品(部分)